系列专题:李一男加盟百度
他的风光灿烂是一个传奇:25岁,杨元庆才毕业进入联想的年龄,他已经是“一脚踢死牛”的主儿,成为了华为最年轻的副总裁。他的毅然离职是一个秘密:在2000年,已经被世人认定为华为一把手任正非的接班人的30岁的他和华为分道扬镳。
时光匆匆,5年过去了。
离开了的当年华为的二把手李一男看上去已经把自己的企业港湾网络办得有声有色,但是他真的就摆脱了华为,逃出了任正非的掌心了吗?答案看来越来越否定。 曾经风光 描述李一男在华为的风光的版本几乎都是一样的。 15岁,当大部分孩子还在为进入哪所高中而忧愁的时候,李一男已经凭借天才般的特质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少年班。8年之后的 1993年,硕士李一男23岁进入华为第二天即被晋升为华为工程师,两周以后他已经是主任工程师,半年之后,他开始担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后他被擢升为公司总工程师、27岁坐上了华为公司的副总裁宝座,管辖几千名科研人员。李一男是以技术天才的形象出现在华为的。
有人描述他说:“高强度的工作,加上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李一男又黑又瘦,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但这样的想象完全不影响他在华为的地位。众所周知,华为是靠技术起家的,自然主管技术研发的副总裁的位置比主管其他的项目的副总裁的位置高。在李一男之前主管技术研发的是郑宝用。郑宝用是李一男主持研发的前任,他是任正非创业的搭档,有前华为的员工说他“相当于P&G(Procter & Gamble,宝洁公司,1837年以两个合伙人的名字命名)”不仅如此,他还管理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也年轻,不过只是上世纪60年代生的人。2001年的时候,郑宝用因健康原因退出华为公司的管理层的时候,他的为人和能力都是被广为传诵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既是元老中的元老,最后却失去了主管技术研发的大权,而胜利者正是不到30岁的李一男。
这个过程中,是不是有任正非的力量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更大的空间。一个需要说明的事实是,2000年李一男出走后,华为内部的《管理优化报》上说,任正非认为当时自己没有妥善协调郑宝用和李一男,致使二人矛盾恶化,作为主管领导责不可贷,所以给自己当年评级打了C级。后在孙亚芳等其他高管的劝说下,为不招致太大影响,调高为B。郑宝用当年则做了C级评价。
我们回头分析,郑宝用在这个事件中何错之有,为什么也只能得C级?从这个角度来看,任正非确实有袒护李一男的嫌疑,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任正非在通过李一男逐渐掌握实权,从而成为贴心的二把手,早日继位。
也许正是任正非的支持下,李一男在华为相当威风。
1996年进入华为的员工汤圣平也描述说:“1998年李一男除了负责研发外,还在市场部兼任产品行销部总裁,就市场部而言,最大的官不是李一男,应是市场部总裁,因为市场部在公司的地位,市场部总裁、下属几大部门的头都是公司副总裁,当时在市场部任职的6位公司副总裁在华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是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年富力强一族,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硕士、博士,都掌握着核心部门的大权。就是这样6位让华为人敬畏的副总裁(我相信不少人连他们的面都没见过,毕竟公司太大了),在市场部常委的会议上,只要李一男说话,6位副总裁基本鸦雀无声,认真听讲,如果没有他的意见,这结论是没法轻易下的。”还有一个可以佐证李一男在华为拥有崇高地位的事实是,当年任正非忍着心中的疼痛在在深圳市五洲宾馆大举设宴,欢送李一男的盛大场面。对于李一男的离开,任正非用了华为“内部创业”典范来解释,当天的欢送仪式上,至少有六、七十个华为高层出席,多年以后一位华为的员工对那盛大的场面仍然记忆犹新:“这么多的老总如此隆重的参加一个员工的离仪式,在华为的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于二把手李一男在一把手任正非心中的地位,有人形容他们之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上下级关系,而类似于师生或者父子的亲情。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一把手任正非甚至对二把手李一男说骂就骂,说踹就踹。
出走秘密 表面的风光并不能让李一男知足。 2000年,当人们还在盘算着,一把手任正非什么时候会把位置传给李一男的时候,李一男走了。他利用与华为股权结算和分红的1000多万元设备创办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自己当上了一把手。李一男为什么要走?这是个曾经困扰无数人的问题,多年以后,我们把李一男放在中国企业的二把手这一特殊的角色里,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他的出走。
一方面是成长的空间问题。总结华为的成功,我们应该把一半功劳算在创业者任正非身上。他敏锐的发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财政开始向基础电信网络建设倾泻资金,窄带交换网络设备潜力巨大的市场,同时他还以超乎寻常的企业操控能力制造了中国企业发展的一个神话。
但也许正是因为功勋卓著,有人评价“他已经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帝国的君主——忠诚,果敢,目光敏锐,性格坚定。”他非常强调服从,强调对人的主观控制和统一性。有人认为他:“他为人处事则爱憎分明、强势、我行我素、严格而寡情、果断、结果导向等,强调纪律、规范,相信物质对人的激励作用,在思想工作时强调灌输而非双向沟通。”
而这些复杂的性格反映到经营管理中就是,任正非越来越等同于华为,华为也越来越等同于任正非。
在这样的局面下,“没有人能接任正非的班,在华为树立起像任那样的威信。”电信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甚至这样评价。
的确,一把手任正非在华为的影响对于李一男来说,可能永远都无法达到,更不要说超越。
更让李一男不能安心的是,尽管表面的现象是否在说明,二把手李一男正在任正非的培养下越来越接近一把手的位置,但为了平衡关键,一把手任正非从来没有这样作出正面的回答,对于接班人问题,他始终抱着的是“群体接班”的思想。而这个“群体接班”的思想的某种意义就是说,我的接班人还需要竞争。也许任正非的表现是做给别人看的,但也许李一男并不理解。
当时,在华为的如鱼得水已经让李一男非常自信,他绝对不满足苦心的等待,选择离开也许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检验。
在华为这个企业中,尽管李一男以非常规的速度成为了事实上的二把手,但是我们无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是一个讲资历的国度。所以,如何处理他与其他副总裁的关系,对于年轻气盛的李一男来说,这是个难题,这可能是李一男选择离开的第二原因。有人评价李一男少年得志,很少对人假以颜色,对其他副总也是态度粗暴,和任正非很相像。
就说李一男获得郑宝用曾经拥有的技术研发管理权利一事上,他们之间是否有人事斗争,郑宝用究竟服不服李一男,我们都可以思量。
李一男离开华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和任正非观念的冲突,这从李一男和任正非在对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思路上可见一斑。在1998年时,华为二把手李一男就对媒体表示,如果中国的通信企业在第二代移动通信上不能有所作为,很难想象他们在第三代上会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一把手任正非用事实证明他并不认同二把手李一男的见解。他开始“豪赌”3G,但是到现在他还只能苦等3G牌照的发放。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在“豪赌”3G中的投入。据说仅养活3G开发的4000名骨干研发人员,每年工资就得5亿以上,3G的牌照迟发一天,华为的成本支出就是300万元。
最新的消息说,任正非曾在一次研讨会上曾为此沉痛地检讨。“不要太看重面子。在华为犯错最多的是我……不过大家是为维护领导人的威信,给点面子罢了,我自己心知肚明。”
但是此时他得力的二把手李一男已经走了。难逃“魔掌” 从华为二把手变成了港湾网络有限公司一把手的李一男真正逃脱了曾经的一把手任正非的掌心了吗?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两曾经的“父子”正在进行一场战争,两个人的战争。而现在战争的格局是,曾经的二把手始终被曾经一把手掌控着命运,也许这样的格局正是中国企业二把手们共同的悲哀。
李一男的离开,任正非是他把当着华为“内部创业”典范看待的,内部创业的贯彻的是任正非“收紧核心、开放周边”的策略,在任正非的算盘中,类似李一男一样的员工会在创业中形成华为产品的分销渠道,结成以华为为“轴心”的联盟。从这个意思上来看,李一男虽然表面上离开了华为,但是一把手任正非还是紧紧的把他握在手心的,因为他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但是对于离职创业的李一男而言,一旦脱离华为,其自身的发展是第一位的选择,他与华为的关系是合作,他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
所以在华为利用李一男的同时,李一男也狠狠地利用了华为。华为公司网络设备分销商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港湾网络的重要牌子,借助这块牌子,港湾网络在较短时期内摸清了市场营销规律并打通了各种社会关系,港湾网络还因此获得一笔不菲的原始积累。
李一男离开任正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要走出他的背影,自然他领导的港湾网络也不能只活在华为的影子里。
随着利用华为所获得的利益,加上拥有现成的技术、现成的开发人员,港湾网络自有品牌的产品随即迅速出炉。一个让港湾网络和李一男兴奋的消息是,公司产品推出不久,便在宁波网通某工程招标中一举夺得3000万元订单,名声鹊起。
因为站在华为这位巨人的肩膀上,港湾网络就像当年的华为一样制造着神话。当华为与思科的官司正在吸引业界的眼球的时候,国家科委将863计划的高端路由器项目给了港湾,这给华为无疑是重要的打击,因为这个领域华为一度领先国内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