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建设项目中,钢结构企业,其名分只是分包商,在完成了一项项工程后,它犹如深宅大院的闺秀难见芳容。在我国现行工程总承包体制中,钢结构企业的“隐姓埋名”,有其必然性的一面,然而这种状况长久下去,不利于钢结构企业品牌的建立与维护,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以上是刊载在《建筑时报》上一文《谁为钢构企业打品牌》中的一段论述,其观点我基本赞同。
实际上,站在品牌元年的中国钢构企业,正在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战态”升级后的中国钢构行业。诸多钢构企业磨刀霍霍,欲在品牌元年崭露头角。例如,2005年12月底抛出《钢构价格白皮书》的三维钢构又在2006年3月15日,这一颇具特殊意义的日子,抛出了修订版的《钢构价格白皮书》,随后又一次在2006年5月8日向社会宣布,其将正式实施“比翼”战略,一次又一次成为中国钢构行业焦点。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钢构业的品牌进程正在发生着非常巨大的变化——钢构行业的品牌运作已经在向成熟行业靠拢,如家电行业、饮料行业、医药行业等等。这是一种良好的进步。《中国建设报》、《中华建筑报》、《建筑时报》、《钢结构》、《中国钢结构产业》、钢结构网等行业媒体也日益关注钢构业的品牌进程,例如,《建筑时报》曾经抛出“谁为钢构企业打品牌”这一焦点话题。但是,中国钢构业品牌进程仍然存在许多障碍。这些障碍有的已经存在较长时间,有的是刚刚暴露,有的则隐藏得较深,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阻力很大,必须清除。以下逐一阐释。
阻力一:很多企业决策者没有品牌意识,更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推动中国钢构业的品牌进程,企业决策者应该高度重视企业的品牌建设,以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制定科学的品牌战略和战术,建立完善的营销体系、质量体系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等等。而且品牌的塑造不是一句话、一个人、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企业付出全天候、全体人、全心意、全过程的努力,即企业必须实施“全员品牌管理”模式,该模式为远卓品牌策划机构首创。
阻力二:品牌专家鱼目混杂,李逵、李鬼一齐登场,混淆视听。这是一个专家诞生速度已经超越光速的时代,昨天对品牌还一无所知的人,今天就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资深品牌专家,并且大言不惭地四处“招摇”。当然,这也是一个信心膨胀飞速的时代,人的信心在摆脱实力和潜力的控制之后,转而受制于欲望。于是,为了一己私欲就无限制地放任“语言”和头衔。关于这一点,企业家必须重视,以辨别真伪。
阻力三:把“制定品牌战略”等同于“买汽车”。制定品牌战略需要深入分析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消费者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否则制定出来的品牌战略必然是空谈。换句话说,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研就不可能有具体的品牌战略,更不可能有具体的品牌规划。因此,一些“所向披靡”的企业,在寻求与咨询公司合作时,抱着“买汽车”的心态,必然会遭遇滑铁卢。
阻力四:“误知”比“无知”更可怕,品牌速成、广告开道、VI先行等错误的品牌观念严重阻碍了钢构业品牌进程。品牌塑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部分企业以为品牌可以速成,于是四处投广告,而没有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这样必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广告费打水漂,甚至是在给品牌资产做减法。还有一些企业,以为请了广告公司设计一套VI,做了宣传画册,弄几个气势磅礴的理念摆在公司正门前,就是在做品牌。事实上,这些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必须纠正。否则,中国钢构业的品牌进程将会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阻力五:对品牌知识和品牌智慧的认识不足。企业在顺势而行的时候,往往会有天地间舍我其谁的豪迈,仿佛自己什么都能做,何其雄壮。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一个企业也好,一个人也好,不可能什么都“能”,否则就不会有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更不会有扬长避短的广泛合作。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宁静才能致远,虚怀若谷才能基业长青。因此,在妄图谋求更大市场份额的壮志前,在寻求一种更为长久的生存发展时间时,企业更需要以谦虚的心态,找寻具有实力的品牌咨询师,或者与专业的品牌咨询机构合作。(未完待续)
谢付亮,远卓品牌(www.achievebrand.com)策划总监,著名品牌策划专家,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创始人和实践专家,国际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积极倡导并推广“稳健型品牌战略”,被近十家媒体誉为中国“‘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第一人”,曾任跨国电器公司品牌经理,为多个品牌创造过业绩连年翻番的佳绩,中国营销传播网、爱华网、中国管理传播网、销售与市场等30余家媒体专栏作家,著有《品牌即人品》、《品牌第一》、《“3+3”成功塑造品牌》。电话:13588268508;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