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本质 伯南克 中国经济的“伯南克之忧”



 对货币当局人事变更与经济增长变化之间的关系,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曾经做过有趣但不失严谨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重要的人事变更毫无疑问是一种难以预期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发展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美国货币当局的人事变更不仅会影响美国经济,更会影响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在伯南克即将接替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之际,对这种货币冲击的国际传导保有未雨绸缪的审慎心态显然是理性的。从伯南克的个人风格、学术背景和政策哲学来看,不仅美国货币政策走向可能会发生重大偏离,甚至美国经济的其他方面也会受到伯南克的深刻影响,这种转变某种程度上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些许隐忧。 

  伯南克时代,美国货币政策很可能将发生取向性变化。伯南克的两个理论创新之处在于透明度和通胀目标,上任之后期望走出格林斯潘“阴霾”的他很可能将自己的理论提高到美联储政策指导工具的高度,但遗憾的是,这两者都不能有效控制通货膨胀的抬头。透明度和其他经济指标一样,都存在一个“最优水平”,超过这一水平美联储将失去政策调控的主动性,在货币博弈之中缺乏控制力,这对于在长期中抑制通胀可能是一个隐患。而通胀目标的确立本身与控制通胀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虽然英格兰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都设立了通胀目标,但在保持物价稳定方面并没有太多建树。所以,伯南克的理论创新对于控制通胀而言并不是有力工具。 

 金融的本质 伯南克 中国经济的“伯南克之忧”

  更重要的是,伯南克对于通货紧缩有着莫名其妙的过分关心,对通货膨胀却相对而言有些轻视。将油价因素看作短期冲击、在2002到2003年期间大力鼓吹降息,这些行为都是伯南克货币偏好的重要体现。而且,相比前两任主席沃克尔和格林斯潘,他对经济增长的兴趣似乎更大,这种政策哲学一定程度上为通货膨胀恶化创造了条件。 

  美国的通货膨胀抬头将给中国经济带来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是通胀传染。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且中美之间的资本流动较为活跃,通过进出口贸易和要素流动的经济纽带,美国的通货膨胀将对中国物价稳定带来外部冲击。二是升值压力。从汇率决定来看,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是美元的长期贬值,在中美汇率博弈如火如荼之际,在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大行其道之时,美元贬值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外部均衡带来隐忧。 

  作为美联储主席,不仅对货币政策走向有着决定性作用,也会对美国贸易政策、财政政策等施加潜在的重要影响。一直以来,伯南克都是减税政策的支持者之一,这种对赤字财政的个人偏爱将成为布什继续高举减税大旗的重要保障,而减税在长期中势必恶化美国积重难返的“双赤字”问题。而对于“双赤字”,伯南克认为,美国外债膨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经常项目的实质性转变”,这个主张无疑将矛头指向了中国,并将对美国贸易政策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美贸易失衡的背景下,伯南克对发展中国家的非议很可能成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增强对华贸易壁垒的有力支持。相比之下,格林斯潘一直将“双赤字”的警告更多的指向美国国内,而伯南克带来的潜在变化将在长期内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在反倾销涛声依旧、反补贴方兴未艾之际,伯南克对经济失衡来源的理解很可能给中国贸易增长带来隐忧。 

  面对若隐若现的中国经济的“伯南克之忧”,中国采取防微杜渐的理性方针才能保证防患于未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890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5:平衡之年

   在迈过全面鼎新的2003年、深化转折的2004年之后,中国经济迎来系统平衡的2005年—这种平衡,既来自外部压力,亦来自主动追求。  之所以选择2005年这个时间节点进行系统平衡,原因主要有二:其一,选择的合理性,我国率先从亚洲金融危机的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4:转折之年

   历史经不住推敲,虽然今日反观2004年的中国经济改革,明显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之于彼时,在2003年全面鼎新基础上的深化和优化,还是给其时海内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倍增。  经济改革的深化体现在,在2003年我国工业恢复高增长后,2004年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7:繁荣之巅潜伏着危机

     无论是置于整个改革开放史,还是置于新一届政府自2003年执掌经济中枢以来,2007年全年的经济表现,均堪称辉煌盛世之年,这一年我国GDP增速11.9%至24.95万亿元,增速为其时10年之最,经济总量超过德国跃升为全球第3位;贸易总额达到2.17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回顾之2006:错失的时间窗口

     审视2003-2012年的中国经济,2006年无疑是一个极具标签性的年份,该年度既是我国加入WTO的五周年,又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启之年。  然而,如果摒弃这些标签的遮蔽,静心感知中国经济改革的内在脉动,我们会发现,2006年的重要性在于

郎咸平:被“深度套牢”的中国经济

目前,从很多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是领先全世界首先回暖的。但实际上,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国制造业已经出现了危机。随之而来的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因此,政策造成了经济的恶性循环: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一死就放。   从本质上看,中

声明:《金融的本质 伯南克 中国经济的“伯南克之忧”》为网友不必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