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如战场,不会“愤斗”,不会打口水仗难有容身之地。中国企业界的几位年轻斗士集中在互联网行当,当当网的李国庆、奇虎360周鸿祎 和京东商城刘强东。现在的他们,似乎都很安静。李国庆,像个战地老兵,宏大民生话题是其挑战的风车;刘强东在经历苏东大战后,已在微博上销声匿迹一个月有余。周鸿祎 则不再死磕腾讯挑战小米。 我在等待他们下一次“愤斗”中读美国前总统布什自传《抉择时刻》,2006年夏天是小布什担任总统最艰辛的时刻,在伊拉克,平均每天都有120人丧生。战争已经持续了3年之久,2000名美军牺牲。对于小布什处理伊拉克的方式,美国人约有2/3反对。总统中期选举临近时,小布什仍然坚持不撤出军队,再出兵数万,进驻伊拉克。小布什相信,伊拉克战争可以让这个国家看到民主自由之光,这是正义之战。可这样的抉择给小布什带来无尽的孤独。

在这本自传中,小布什并没有把自己神化。我对这种“诚恳”型传记充满了敬畏。李国庆、刘强东和周鸿祎 在微博世界里也有足够的诚恳,我曾采访过他们,发现他们都是线上线下人格相对统一的人,我知道他们都是“自由的人”:一个没有被企业裹挟着的企业家才可能展示其愤怒、孤独的一面。这是他们拥有自由的傲慢,也是他们的真实。 2010年,周鸿祎 与马化腾的3Q大战,2011年,李国庆与大摩女论战,2012年周鸿祎 再战小米手机与百度,同年刘强东则发起了新一轮价格战,他们是旧游戏规则的颠覆者。 在中国企业界,在他们所从事的互联网这个行当,人们总喜欢把互联网后辈和阿里巴巴的马云、百度的李彦宏和腾讯的马化腾三人做集体性对照,说后三人已经是互联网界里的帝王,而李国庆等三人则只是占山为王的“王”。 一两年前,我曾写过马云和李国庆的文章,试图探究互联网代际变幻中的商业力量与人性的差异。我相信这来自他们各自不同的创业经历——马云们更像是互联网的前辈,他们不仅要在创业时找到商业模式,还要进行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什么是电子商务,什么是搜索,什么是即时通讯工具;在抉择时刻,他们不能愤怒,他们只能循循善诱,敦敦教导,他们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等到公司成为帝国后,他们只能展示磅礴大气,要不低调,要不神化自己。他们的性格不仅被庞大的企业帝国所束缚,还被互联网的时代裹挟。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有30年的时间,我们把企业家的独立性格与其职业性格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性格”就是企业家的性格,甚至是其人格在商业上的折射。 而刘强东、李国庆和周鸿祎 们则不同,他们在细分市场创业,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即可。他们最大的恐惧来自于,初见规模后要防着大互联网公司进入自己的领地。除了比拼专注,他们手里的筹码实在是少。比如说,腾讯擅长做一款比较纯的、偏客户端的互联网产品;百度则是搜索的基因,跟着它们搞同样的产品,要在它们的虎口里拔牙很难。想想看周鸿祎 也是被逼无奈,只能凭借几次破阵式骂战才能让360安全、360搜索拥有一席之地。因为在做破坏式创新,所以他们都有混乱与绝望。李国庆不只一次说,“我真是很孤独的。” 可李国庆们也是幸运的。和小布什一样,他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慰藉。在要不要增兵伊拉克时,小布什看到了林肯,找到了历史的一面镜子,“除了要面对伤亡惨重的事实外,林肯还要一个接着一个地到处寻找指挥官”。中国激荡一百年的商业史里同样有这样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