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服装之家纺行业深度调查之2
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也就是说,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10年;而和南方相比,我市的家纺业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占有率,差距都较大。有人说,现代的家纺正进入一个花样年华的时代,那么到底是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呢? 消费意识决定论 谁看到了枕头上的螨虫?“青岛人的消费能力也许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一个因素”,记者采访到的部分家纺行业人士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冬冬宝北方地区的代理商、青岛某公司经理秦玉华给记者讲的故事也许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她说,“到我们专卖店来买床品的好多人,都这样告诉我们的店员:新房子刚刚装修完,感觉挺累的,买个便宜点的床品凑合一下行了”,“从我们销售的经验来感觉,我们青岛人穷应当是家纺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想想看,青岛房子价格那么高,自然让许多人都有压力”,秦玉华表示,家纺企业的发展与居民的购买力密切相关,尤其是对于一些要做品牌的家纺企业而言。 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的消费意识,也被称做消费习惯,“是消费意识决定了家纺发展”不仅仅是青岛更多家纺业内人士的观点,实际上它也是中国家纺行业许多权威人士的声音。 对于消费能力影响家纺的观点,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持有略微不同的观点,“因经济的相对不发达,我们收入水平中等的家庭,实际上他们的消费还保留着装扮脸面的习惯”,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颇有感慨的说,“他们宁愿花上10000元去买一套真皮沙发放在自己的客厅里,而却不愿意去花上1000元买上4套床品轮番换洗用,为什么?因为沙发放在客厅里,客人都可以看见,而床品却没有这个展示效果,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愿意花高价钱买名牌服装、名牌领带,却根本不对品牌家纺感兴趣”。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关键是一个如何启动消费的问题”,孙克生说,“就拿毛巾来说,中国每年人均消费水平只有3条,我我们很多家庭尤其是在农村,多个人合用一条毛巾也不稀罕,而目前一个日本人平均每年要消费掉12条毛巾,欧美等国家的消费更高”,孙克生认为,“一条毛巾才多少钱?所以并非是我们中国的消费者消费不起,而是落后的消费意识”。 “例如,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过多关注睡眠的卫生,实际上研究表明,拿一个枕头而言,如果以个人睡眠超过2个月,那么这个枕头上的螨虫可能要达到16-20只,而我们很多人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孙克生说,意根据他们公司目前的调查,按照青岛市民目前的收入,消费床品的能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在如何引导消费,启动居民的消费”。技术落后成绊脚石
绍兴200:山东10的尴尬 青岛家纺业的不足,实际上还可以从技术上的落后来思考。 “青岛目前的家纺企业的技术、尤其是印染技术已经明显落后,如果说落后10年我想肯定是没有问题”,一位在沧口一家国有纺织企业从事纺织印染多年的技术负责人高厂长这样告诉记者。在此前,也有类似的说法是,“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10年”。 高厂长分析说,“青岛和山东省出口的家纺产品比较多,但是即便是我们出口的多数家纺产品,也基本上属于中低层次产品,我们赚钱很少,我们青岛很多企业为了出口的单子基本上不赚钱都在做”,“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新及设计能力差”。 这一的差距被认为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而且品种单一,仍以传统的床单、床罩、毛巾被、床帘、毛毯为主,有的企业一直从事出口加工,形不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在品质花色上难以与强手抗衡。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高技术容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偏低。家用纺织品的纤维消费总量大约占1/3左右,而产值只占1/5左右,产品附加值远远低于服装产品。 秦玉华则告诉记者,“我们本地的多数家纺企业都要到外地买布来做,而不是自己设计、自己去印染,而对于创立家纺品牌而言,缺乏设计无疑就没有品牌的核心”,她说,冬冬宝香港总部本来一直不愿在青岛扩大投资,就是考虑到缺乏配套环节的原因。 “从我市现有从事家纺业的装饰布厂、毛巾厂、织布厂甚至染料厂、台布厂等现有企业看,除了个别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技术应该是主要决定因素”,高厂长告诉记者,“我们可以从几个统计数字上对我们的差距有所了解”,他说,“例如,一台MBK牌的印花机在浙江绍兴地区就有200多台,而在纺织大省——山东省却只有10台,没有好的设备,怎么会生产出好的产品?”。 “印染、色织等行业基本断层,割断了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大量原铺材料的外购,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做大,” 我市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份针对纺织行业分析文章曾经这样说,青岛的印染行业曾是一大优势,而印染又是一种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比织造设备更加昂贵,投入巨大,一般企业无力问津,这也是青岛大家纺产业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管理滞后,缺乏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手段,青岛大印染这一唯一能在中国形成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说印染技术的落后粘住了家纺行业发展的翅膀,那资金投入的不足则是加重翅膀的砝码之一,由于青岛家纺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现在企业的资金只能满足生产的流动资金需求,没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在产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困难。资金投入不足也影响了我们家纺产业的升级。 自己身上找原因 “喜盈门行,其他企业也行”“尽管消费观念和技术落后都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因素,但是他们不应该是主要因素,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企业自身”,青岛一位原来在行业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士这样表示。
该人士表示,青岛家纺企业普遍喜欢国外订单,而也正是这些不断维持企业的国外订单,让企业在国内市场犹豫不前。由于青岛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本地家纺企业接纳的国外订单量普遍比较多,孙克生告诉记者说,“国外订单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量大,即使是利润(加工费用)很薄,但是由于量大也能赚些钱维持企业”,“而国外订单一般是国外先付定金,没有任何风险,另外一般花色布料都要国外客户提供,图样,甚至国外客户决定印染,所以加工企业也没有印染上的风险”。 而比较而言,家纺企业要自己拓展国内销售渠道,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据某企业负责人介绍,“光在山东省内铺开一些主要的商场和超市,可能就需要资金投入在2000万元以上,因为家纺产品销售非常容易占用资金。” 而上述行业管理人士表示,“如果企业过分眷恋加工所带来的的微薄利润,也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停滞不前的局面,因为仅仅做加工,企业就不会有任何创新”。 在记者的调查中,“国内市场上,由于家纺产品不具备服装那样的展示性,家纺品牌战略实施难”成为大家一个普遍的认识,但是就在我们青岛,也有成功品牌的榜样——那就是喜盈门。巾被类产品是我市家纺产品的重中之重,占我市家纺产值近42%,重点企业包括“喜盈门”、“美好”等。“喜盈门”近期更是一举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说明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 上述该人士表示,“从喜盈门的发展,或许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外部环境毕竟不是影响企业的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企业自己,企业如何能够借助于别人的平台发挥出来我们自己的一些优势,毕竟人家喜盈门也面临与其他企业一样的困难,人家就能做成全国最大的巾被类品牌之一,喜盈门行,当然其他企业也具备条件。” 在不久前青岛市一个关于纺织服装工业发展的一份官方材料中,对于纺织服装“提高品牌运作水平,加大品牌经营力度”做了重点强调,该文件认为,青岛要“逐步从产品输出发展成为品牌输出,在发展区域名牌的基础上,争创中国名牌,培植国际名牌”,“运用经济、市场等手段集中力量培育1—2个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著名名牌企业,靠龙头创名牌促发展”,甚至考虑要“制定在先进国家创立品牌的计划,不能够在当地设立或联合设立研发中心,研究先进技术、设计、开发流行款式,带动我市纺织工业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