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GDP”标准一时不见出台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下属部门日前推出一项全新的政策建议:允许一些地区的GDP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以避免短期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据5月25日《第一财经日报》)。不久前,英国《金融时报》关于“中国放弃绿色GDP”的片面报道,引发广泛争论,虽然后来国家环保总局出来辟谣,但是关于GDP核算机制的改善问题,却是中央与国家部委一件头疼事。统计局如今关于允许一些地区GDP零或负增长的建议,无疑是想淡化对GDP的盲目追逐与攀比,而将环保因素纳入其中,然后这一建议却并不妥当。一百多年前,意大利古典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一个关于资源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标准”,他认为,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令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那么这一配置状态则是一种改进。拿统计局如今关于GDP零或负增长的建议来讲,由于将环保理念与治理考虑在内,那么至少一部分民众的生存状态将有所改观,而没有人的状态受到损失(减少的GDP与其原先环保成本相抵消),这是一种帕累托改进吗?

似是而非。对GDP的盲目尊崇的作法自然不可取,但是,在绿色GDP核算机制没有一个说法的时候,草草准允地方政府可以把GDP搁置一旁,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就目前来说,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成本易于确定,然而相对应的环境收益,却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各行为主体对环保事业并不那么积极,一旦要对之进行相关的严格考核,显然又会冒出不少“点景工程”,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并不是在顽固地坚守原先的GDP考核体系而怠慢于环保事业,而是说贸然摒弃原先的考核体系而草草转移主战场,面临着顾此失彼、最后两者都失的危险。我国的地方政府的环保考核肯定要进行,但是要看到当下的软肋,即激励与约束体系依然非常空洞。在美国,一旦企业或个人危害环境的行为被发现,会被迅速处以严厉的经济甚至刑事制裁,甚至施行“制屋及乌”的“关联制裁”方法。另一方面,作为一项“准公共事务”,中央原先对环保的补偿与激励欠缺甚大,一些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地方环保部门财政捉襟见肘,而一些环境污染惊人的地方,则因为权力寻租等到因素肥的流油。允许GDP零或负增长的另一个“短腿”,则容易使地方政府给中央制造“环保幻觉”,并对民众福利的减损以冠冕堂皇的借口──GDP数量没增长,那全是因为我们对环保的投放太大了的缘故;当地民众收入低、消费指数高、就业状况差,这全是环保带来的短智困难──一旦这样的理念盛行,那么我国经济将面临比眼下更为严重的困难。如果帕累托仍然在世,而前来执掌中国的GDP核算体系的话,他一定也会统计局目前允许GDP零增长或负增长的建议大皱眉头的。因为在他眼中,资源配置的改善,不是表象的、匆忙的改善,而应当是一个由表及里,剔除干扰因素的持续性动态改善过程。即使原先的考核方法沉疴重重,如果施行新的考核方法的时机不够成熟,并面临着新形式的形式主义与民众福利的减损,也绝不能前进一步,否则将会得不偿失。这样看来,如何理清环保成本与收益核算的内部机制,如果建立顺畅有效的环保项目激励与惩治机制,防止地方政府打着环保名义侵蚀民众利益并给上级政府制造“环保幻觉”,才是刻不容缓也最为凑效的招术。东方愚5月25日于青岛浮山公寓,博http://www.mrzhang.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