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低息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当身边的人突然用一纸保单承诺给你非比寻常的年收益时,就当引起大家的警惕。因为“高收益错觉”的背后,可能是大大缩小的实际收益,甚至可能是潜伏着的巨大风险。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必须具备一双“慧眼”,才能看清楚保险理财产品的本来面目。
故事1 计算基数成分红陷阱
李先生在2005年年初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可以提供3年返利9%的保险产品。此时李先生的资金恰好在股市被套牢不少,他也转而寻求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工具。
在与保险代理人王某见面后,王某承诺其销售的这种分红险返现率是全国较高的,投保后每3年可返利9%,可以一直返还到80岁,另外,每年还有分红。并且若投资满5年后,便可以无损失退保。
按照该工作人员的说法,李先生在家里为自己算了笔账:28岁开始投资,到80岁时,每3年返一次利,一共可以返17次。如果自己用1万元购买这个产品,那么应该一共可以获得:10000×9%×17=15300元,而平均每年的收益率约为15300÷(80-28)÷10000≈3%。
虽然3%的年收益不算太高,但保险又兼具了保障功能,李先生还是考虑买下这个产品。正在犹豫的时候,李先生在报纸上猛然看到关于分红险陷阱的警示,抱着谨慎的态度致电保险公司,这才发现自己差点买错了保险。
原来,3年返利9%,并非所缴保费总额的9%,而是以投保人投保的基本保险金额为计算基数的9%。以李先生为例,28岁的男性投保人每投保1万元基本保险金额,共需缴保费17843元。现在再来看看,该份保单的返现金额就差强人意了———
投保3年后,保险公司返还的只是基本保险金额1万元的9%,即900元,而不是保费17843元的9%。照此计算,李先生每年获得的返利比率仅为900÷3÷17843≈1.68%,远低于银行3年期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年利率3.24%。
至于5年后就可无损失退保的说法,保险公司客服部门的工作人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根据《保险法》规定,如果投保人在投保一年内办理退保,应缴保费的15%作为手续费;而如果超过两年,投保人办理提前退保后究竟能返还多少本金,则需要根据退保时保单的现金价值来进行计算。
至于投保该险种年满5年后,投保人是否能拿回全部的本金和红利,并不能完全保证。
点评:一些代理人在推销投资储蓄类的保险时,往往会给客户一个“西瓜”大的收益想象,又给其一个“芝麻”大的实际收益。要避免这类保险陷阱的方法是,细读保单条款。虽然保险条款往往枯燥难懂,但对涉及到投保人切身利益的说明广大保户一定要细细推敲。
故事2 投资年限影响收益
小陆在挑选理财工具时,一直存在这样的误区:以为只要选定某种年收益的产品,不管投资多久,增值率都是相同的。所以她在购买万能险时,就是看中其帐户灵活的特点。小陆认为:一旦需要资金,三五年内均可撤资退保。直到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为小陆算了一笔投资帐,她才发现,投资年限会大大影响自己的收益率,就万能险而言,如果仅仅为了投资收益,短期宁可存银行。
对万能险而言,每一笔基本保费,保险公司要把它分成两份,一份进风险保障账户,一份进投资账户,而且进入投资账户的保费还要支付各种费用之后才能成为投资账户中的资金。而投资账户价值=基本保险费-(风险保险费、首期手续费、加保手续费、保单管理费、减退保手续费、贷款账户管理费、减保账户价值)+(保证收益、浮动收益、累计复利、长期持有奖励金、加保保险费),且公式中列举的扣费项目并不是每个产品的额度都一样。
现在看看小陆的两全保险(万能型)的投资帐户,她购买5份保费共计1万元,该险种每年保证收益为2.5%,假定浮动收益为0.8%,那么年投资收益合计为3.3%,月平均收益为0.275%,这样一直投资到第5年最后一个月。为了便于比较,我们把风险保险费、加保手续费、保单管理费等项目均设为0,首期手续费设为8%。那么小陆5年后的投资账户价值为10000(基本保险费)-10000×8%(首期手续费)+[10000×(1+0.275%)5×12-10000](累计复利)≈10991元。
这样算下来,整个万元的年实际投资收益率约为(10991-10000)÷5÷10000≈1.98%。但是如果小陆坚持投资20年,那么她第20年账户价值为10000-10000×8%+[10000×(1+0.275%)20×12-10000]≈18530元,年实际投资收益率为(18530-10000)÷20÷10000≈4.3%。可见,投保时间短时,万能寿险的投资收益并不高,只有长期持有,同时考虑免税的因素,它的投资价值才能体现。
点评:投资型险种属于中长线投资,它不像投资股票、基金一样可以高抛低吸、频繁进出,买的时候不应当冲动,退保时也不应妄动。万能险更适合10年以上的投资,短期收益率不如银行存款;如果要投资万能险,每年缴费至少要达到一定的水准才更加合适。
故事3 一张保单能赚16万元吗
陈先生今年35岁,有位代理人拿着某年金保险的宣传单告诉他,以他现在的年龄开始缴纳保费,缴费20年,共计197200元后,不仅可以得到10万元的基本保险金额10万元,还可以得到358942元的现金返还,足足可“赚”16万元。
该代理人是这样计算的:如果陈先生买下该保险,他从60周岁开始,第一年可领取返还金12000元,以后每年递增前一年的5%,连续拿15年,同时在75周岁期满时得到满期金10万元。如此一来,到投保人陈先生75周岁时,共领取的年金和满期金358942元,而他20年付出的保险费却只有1972000元。两个数字之间的巨大差距就是客户的“赚头”。
然而经测算,这份看上去大有诱惑力的保单实质却是:年收益率仅在2.3774%,而且资金被长期套牢,无法流动。
怎么会这样呢?大家可以用我们的测算结果反过来推导,陈先生在购买这项保险产品的第一年(35岁时),投资了9860元;到了第二年(36岁时),他投资了9860+(9860×1.023774)=19954.41元;到了第三年(37岁时),他投资了9860+(9860×1.023774×1.023774)+(9860×1.023774)=30288元……依次类推,到了陈先生59岁的时候,其20年的投资成本总共达到了279798.2元。
在陈先生60岁时,他收到了保险公司支付的第一笔年金12000元,但是剩余的资金仍然在“储蓄账户”里滚动生息。由于支付和收益方向相反,我们做减法,那么领完第一笔年金后陈先生的“储蓄余额”为279798.2+279798.2×1.023774-12000=274450.1;第二年,保险公司支付12600元,这个余额变为268374.9元;依次类推,到75岁保险公司支付满期保险金时,这个余额为0,以后陈先生便再也不能从这个账户中获得养老金了。
所以一张保单有两种说法,如果说可以轻轻松松赚到16万元是一种诱惑,那么如果另一个人告诉你,有一种投资产品的年收益率只有2%多一点,而且得连续15年不间断地缴费,要想拿收益得等到25年后,消费者显然不会心动了。
点评:实际上,作为储蓄类保险,这种保单通常的收益率只有2%多一点,很难超过3%,只比银行定期储蓄略微高一点点,这个收益率在CPI指数偏高的时候,甚至根本无法抵御通货膨胀的压力。而更关键的是,客户的资金将被长期套牢在保险产品里,失去了资金的使用权,遇到紧急情况很难变现,即使得以变现,也要支付高额的质押贷款利率,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