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少夫妻,尤其还没有孩子的小两口来说,如何处理两人的“私有财产”,常常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过去人们普遍收入低,夫妻俩发了工资就得赶紧把钱“凑一块”,以应付家庭必要的开支。现在收入高了,家庭开支部分只占收入的一小部分,这个时候,夫妻俩就有了满足个性需求的可能。
事实上,调查发现,目前在重庆的许多新婚家庭中,新的“AA制”理财模式正在颠覆传统的“大锅饭”模式。以下是四个还没有小孩的家庭的每月财务状况和理财模式。
模式一 定额上缴
刘先生,29岁,企业白领,月收入4000元,另外有一些金额不等的额外收入;张小姐,27岁,,月收入2000元。家庭储蓄共5万元。这对夫妻每月的理财方式为:刘先生先固定拿出2500元交给妻子,作为家庭公用金:1.满足家庭主要开支。伙食费1000元、物管费150元、水电气费以及座机电话费300元、赡养老人平均250元,共计开支1700元;2.每月固定存款800元,作为家庭积蓄。
此外,夫妻俩的收入自行管理:刘先生个人消费:午餐300元、车费300元、手机费150元、零用开支250元,总共约1000元。另外,由于他每月收入有浮动,所以每月自行支配的现金至少在500元以上。这部分节余主要是添置喜爱的数码产品、手机等。有时候也存一部分在自己的“小金库”里。
张小姐:午餐免费,车费200元、手机费50元、服装、化妆品350元、零用开支200元,总共约800元;节约现金1200元存入自己账户。
模式二 分账管理
陈小平,IT从业人员,月收入2000元左右;江倩,某软件公司市场部经理,月收入约3000元。这对夫妻每月的理财方式为:结婚后夫妻俩办了三张银行卡,一张用于买菜吃饭的生活费,一张用于买衣服,一张用于额外支出。每月每人各拿出1000块钱,分别存入这三张卡里。剩下的钱则互不干涉。
夫妻俩认为:这种分账管理模式,好处在于两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空间,留有余地,毕竟两口子在一起生活,有点距离感还是好的。最重要的是可以鼓励双方努力增加额外收入。
模式三 责任承包
叶先生,公司职员,平均月收入4000元;李女士,机关公务员,平均月收入3500元。
李女士称,丈夫结婚前是单位上出了名的月光族,结婚后,如何管住丈夫的钱袋子,确实让她左右为难———让他把所有的工资如数上交,会让他在朋友面前很难堪;不上交,又怕他花个精光。最后决定采用分账管理、各负其责的方式来管理家庭收入。
为了让丈夫知道油盐柴米贵,李女士让丈夫负责家庭开支:主要包括物管费,水、电、气以及食品支出,大约为1200元左右;李女士负责每个月1000元的房屋按揭款。
如果家里有大宗的支出,如买房、家电等,则由叶先生出55%,李女士出45%,其他开支则两人互不干涉。两人为此还定了书面合同。
“这一招还真管用!”李女士称,自从分账管理后,丈夫像变了一个人。以前请客老爱上酒楼,“而分账管理后,老公则利用周末在家请朋友”。他的理由是,一份尖椒土豆,酒楼要卖8元,而在家里的成本只要2元……这样几年来,两人全款买下了一套总价12万多的集资房,并按揭了一套150平方米的。两人计划在明年要小孩,有小孩后在工资收入管理方面,两人还是希望采用“各负其责,分账管理”,只是在支出方面要多加入一项小孩的支出。
模式 四老婆管家
陈东,30岁,月收入3000元左右;张女士,29岁,月收入3500元左右。
陈东每月工资全部上交,张女士每月会发1000元的零用钱给他,作为每月在外吃中午饭、交通费、手机话费等,如果他有正当理由的额外支出,可以另行补贴,1000元如果有节余的话归他自己,如果超支,可以向张女士预支,并在下月的零用钱中扣除。
家庭开销:在亲戚家吃饭搭伙食,每月固定上交伙食费300元,房租费350元,此外水、电、气、网费及电话费共300元左右,妻子个人日常开销(包括交通、话费、在外吃饭等)300元左右。此外,每月要承担2000元的房屋贷款,暂时不打算要小孩。
剩余的2250元,每月要留出1250元的活动资金,以作平时买衣服、买书、在外请客吃饭之用,其余1000元则办了一个1年的零存整取,作为年底春节期间的消费基金。
适当存点私房钱也很有用对于上面四个家庭的管账、理财模式,王萍认为:夫妻间处理各自的“私有财产”,应该参照双方的感情、年龄,以及对金钱的态度,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制度。而适当的共享资源,更能给小家庭带来更高收益和额外的幸福感。
她说:“有时无伤大雅的私房钱也很有用。比如你想在妻子生日时给她一份意外惊喜;或者你不想为了自己昂贵的新潮发型而感到愧疚,私房钱都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