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金牌数 从伦敦奥运 “金牌观”看阶段性绩效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伦敦举办的2012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指出:“赢得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比赛”,似乎洞见了围绕着金牌引发的裁判与规则争议的实质。相对于企业管理而言,金牌相当于一种阶段性绩效;赢得阶段性绩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获得这一结果时,你是否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只有在过程中甄别、坚持取之有道的原则,结果的取得和超越才真正富有含金量。

  在阶段性绩效背后

  奥林匹克精神虽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获得金牌这一结果,但如果说要淡化金牌的冲击力,那不是阿Q精神就是矫情。问题在于,当金牌的争夺出现伪相或者乱相时,人们有理由叩问其中的公平、公正、规则和理性。比如在伦敦举办的2012年奥运会上,羽毛球女子双打比赛,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选手于洋和王晓理在A组最后一场比赛中,对阵韩国选手郑景银和金荷娜,居然发生了谁都不想赢球的怪事,当事者均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的处罚。中国对在自行车女子团体竞速赛获得金牌后又因为踩线改判为银牌,而且不允许申诉;以及陈一冰在吊环比赛中以金牌的表现竞屈亚军等等。

  8年前创造奥运纪录,被称为男子10米气步枪项目上的“王者”朱启南,在本届奥运会的资格赛中排名第十,丧失了进入决赛的机会。赛后面对记者的提问,朱启南吐露了心声,“我败在了自己的思想上”,“太渴望金牌,太想要去追寻这枚金牌。” 朱启南声音哽咽,“很难,真的很难,今天打的整个过程当中,我都没有放开。自己也算是个老队员,参加过两届奥运会,但还是战胜不了这种对结果的追寻(心理)。”由此可以看出,金牌乱相与心态有关,往往是运动员和裁判员以及他们各自所属团队互动紊乱的结果。

  在企业管理中也是一样,经营管理状况需要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绩效表现出来;但是当企业家急功近利,纯粹以结果为导向时,假冒伪劣往往屡禁不止,以权钱交易为特征的腐败难免越反越腐。阶段性绩效的乱相有诸多表现,一个共同的特征是统计数据每每与受尊敬的程度成反比。今年上半年,《巴伦周刊》与著名研究机构Beta Research根据道琼斯指数所确定的各公司市值的排名,选出了前100名市值最大的公司,并对美国116名投资人进行调查后,公布了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排行榜。中国虽然有四家企业上榜,基本上属于“殿后”的名次。于是有人叩问中国企业为何不受“尊敬”。这在营业收入、利润增长的结果来看,似乎不可理喻;然而在过程中,人们不难从社会“仇富”、“仇官”的社会心理中找到注脚。

  取之有道情何以堪

  按照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逻辑,在比赛中应当享受过程才是;然而我国的主流媒体又认为,“淡化金牌说不可取”,结果不能不在意。过程与结果哪一个更重要似乎成了一道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其实,在这道难题的背后,“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的主张是否含有不正当操作的暗示才是关键所在。冲金犹如冲绩效,在“冲”的过程中,如果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于不顾,真正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人们情何以堪。

  尽管有管理者认为,提倡“只要结果不管过程”意在激励,并没有主张不正当操作。应当承认,对结果进行激励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真的对过程不管不问,仅以成败论英雄,那很可能掩盖着是非不分的厚黑。在企业冲绩效的努力中,靠勤劳致富似乎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不正当操作具有获利快、周期短、利润高的奇效,往往成为完成财富原始积累的首选。“只要结果不管过程”的允诺就会使得暗箱操作、灰色交易不断滋生。由于观察的角度或者统计方式的差异,“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忽视这种差异,在客观上就是对正当努力的压抑,对不正当操作的默认甚至纵容。

  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具一定的复杂性。在正常情况下,职业经理人或者主要管理者在一个任期或者工作周期内所作的努力,与其对绩效结果的收获应当是正比的。只要他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就会有相应的绩效结果。然而,与通过“捷径”获得的绩效相比较,正当的努力面临着更多的约束条件,含金量更大,却不一定产生立竿见影的绩效。而且在收获结果的当下,还有一个瓜熟蒂落与人为操作的区别。听任瓜熟蒂落值得享受,这是一个狭义的过程。但是在收获结果的狭义过程中,以不正当的手段进行人为操作时,会使得一个任期或者工作周期内的努力相形见绌,其中正当管理的含金量不仅得不到承认,而且连本应当有的绩效也会被严重低估。

  当然,收获结果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确认,其中对规则的利用也有一个技巧问题,甚至可以利用其中存在的某些漏洞使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然而,其中仍然存在一个“随心所欲不逾规”的底线,应当不至于使取之有道的理念遭到空置。在狭义的过程里坚持“只要结果不管过程”,那就成了一场豪赌。如果以此诱导下属执行,似乎挑战底限也无妨,露出破绽再试图灭火,那无异于掩耳偷铃。正如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所说:“规则可以利用,但不是这样利用”。他所谓“这样利用”,就是不正当利用,否则此前的正当努力情何以堪。

  结果导向的方向迷失

  “只要结果不管过程”似乎表达了对所有被管理者的善意,其实对管理者最有利,因为那有助于将管理成本降至最低。按说奥林匹克精神应当建立在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之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多少似乎应当与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成正比。但是在普及群众体育运动与通过直接向金牌获得者实施重奖之间,后者的投入就少得多。作为系统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只要结果不管过程”不需要打开“黑箱”,只要在输入与输出两端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可以了。遗憾的是,将其运用到社会、管理领域,省略了甄别、监督成本之后,恰恰给“暗箱”操作提供了契机,客观上造成了社会主流方向的迷失。

  社会主流方向的迷失反过来对规则的制定与执行提供了设租与寻租的藉口与空间,造就逆向选择,创新精神很容易被投机主义瓦解。确有一些企业家一天到晚都想着如何攀附政府官员,通过特殊关系寻求商机,寻求保护,以此为荣。费正清在他的《美国与中国》这部书里举例讲,中国的商人和西方商人不一样,中国的商人不是想办法去制造一个捕老鼠的机器,捕鼠机,而是想从官方那里得到捕鼠的特权。这其实是从西方商人那里学来的,只不过在中国有更多的权钱交易。进行权钱交易的双方也明白,如果形势一变,彼此形成的特权交易就有可能变成互掐陷阱,所以即使赚了很多钱,他们也不热心于创新投入,更热衷于移民。

  但是我们也不能据此认定到处都是阴谋,不能反过来认为正当的经营管理都是白费,导致前进方向的自我迷失。在伦敦奥运会上,尽管中国运动员遭遇诸多意外,但是获得的金牌奖牌总数与我们的综合国力大体还是相符的,中国健儿凭着自己的拼搏取得的成绩还是超出了几届在国外参加的运动会。而裁判的“妄断”并非专门针对中国的阴谋,在孙杨和朴泰桓并列第二名的颁奖仪式上,韩国国旗挂在了中国国旗的上方固然令人不快,但不过没有几天,美国国旗在颁奖典礼上掉了下来,美国的天也没有塌下来。同样,在企业家队伍中,也有不少人一直靠着自己的正当努力一路打拼,终于成长起来,并且在国际市场越战越勇,已经让国际企业巨头不敢小觑。这足以说明,是否在结果导向中迷失,最终还是取决于自己。

  市场没有闭幕式

 伦敦奥运会金牌数 从伦敦奥运 “金牌观”看阶段性绩效
  随着精细化的管理时代的来临,业界已经从重视结果转变为重视过程,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理念已经摒弃了结果导向中粗放与侥幸的弊端。市场没有闭幕式,阶段性绩效如果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及时予以校正。

  首先,应当专注于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努力,不为一时的绩效诱惑或者挫折所动。如果说企业的本质就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那么只要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终究会被市场所承认,而不论阶段性绩效产生怎样的波动。在伦敦奥运会闭幕前5天的女子铅球决赛中,白俄罗斯名将奥斯塔普丘克以21米36的成绩夺冠,后因兴奋剂检测阳性被剥夺金牌。在奥运会闭幕之际,国际奥委会把这枚金牌颁给原银牌得主,俄罗斯的科勒德科和中国的巩立姣则分别递补获得银牌和铜牌。原本排名第四位的巩立姣即使没有享受到站在领奖台上的关注,在递补获得铜牌后同样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正可谓是金子总会发出光来。

  其次,必须在过程中不断积淀核心竞争力,防止“冲绩效”蜕化为拼凑绩效。正如体育竞赛总有场所、时段的限制一样,企业阶段性绩效的统计也有一定的“孤立性”。为了阶段性绩效好看似乎可以在市场上组织必要的“冲刺”,但绝不能将这种“冲刺”演变成数字的拼凑。否则,那不仅是如同“唯金牌论”一样的“唯绩效论”,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失去企业发展的后劲,被市场取消“资格”。

  通过阶段性绩效的统计结果反思过程,谨防企业的运行过程被部门利益绑架。毫无疑问,企业绩效往往需要通过某个部门、某个团队成员的阶段性绩效表现出来。反过来说,某个部门、某个团队成员阶段性绩效的取得,实际上取决于相关部门和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类似于奥运金牌背后的举国体制。问题在于,企业内部也有竞争,各个部门都想利用“举国体制”的资源彰显部门或者个人的阶段性业绩,那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输送。因此必须对利用结果导向绑架过程的倾向及时进行校正,防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动力在某个部门、某个团队成员取得阶段性绩效“功成身退”后,湮灭殆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739.html

更多阅读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 友邦惊诧论原文

从《友邦惊诧论》看鲁迅的抗战激情大民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一些纪念活动。我想起一个悬案——鲁迅究竟抗战没有呢?网上也早有人发贴,揭发鲁迅在日本侵华时期,没有做过多少抗战

声明:《伦敦奥运会金牌数 从伦敦奥运 “金牌观”看阶段性绩效》为网友挽歌渡临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