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在中国传媒大学北校区第一食堂东门口,从一排大落地窗外可以看到无数本书籍的封面图案。这里就是中国传媒大学2004届毕业生李宁经营了一年的书屋。李宁表示,根据市场需求,他还要增加一些专业书籍。
2004年10月26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的8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开办的餐厅“八零年代”开业。2004年初,还未毕业的赵明晨等8人有了联合入股承办学校餐厅的想法,他为此还辞去了月薪6000元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开业当晚,“八零年代”场面冷清。试营业期间,基本上每天赔2000元左右。
本报记者何成华
又到一年一度的大学生离校期,由于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在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中,有成功者,更不乏失败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经验、资金的缺乏,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应谨慎行事。
记者调查
创业源于就业压力
近日,记者到驻青几所高校做了一次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调查。
50名接收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中,有27人表示有意向自己创业,其中两人正在积极筹划毕业后的创业工作。此次调查中20名学生认为“资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困难”;15名学生认为最大的困难是“缺乏必要的充分的社会关系,无法开展工作”;5名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自己要继续深造,此时创业,时间和精力不足”。
被调查的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基本上没有创业方面的经验,他们在大学期间除家教外,只从事过发放广告传单、产品推销与发放调研问卷等简单的社会实践工作。在有意从事创业的学生中,12名学生表示会“向银行贷款”,6名学生是“向父母亲属借”,5名学生则是“通过筹股集资”,4名学生表示会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资金。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5名学生选择自己单干,创建自己的独立公司,16名学生考虑与同学或朋友合伙创业,6名学生表示会面向社会招募有才干的人士共同创业。在投资领域的选择上,5名学生选择IT行业,6名学生选择公共或居民服务业,而选择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文化教育及广播电视等行业的人几乎没有。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之所以有创业的打算,是因为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职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比较困难。部分学生表示,由于目前大学毕业生待就业人数的逐年递增,原有的工作岗位待遇变得越来越低,这与他们最初的职业打算相差甚远,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职业工资待遇状况,自主创业更多考虑的是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青岛大学环科系05届毕业生李民说:“我觉得自主创业非常自由,如果有自己的公司就不必每天被各种规章制度束缚,可以有更多时间支配。”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小宋则表示之所以选择创业,其原因是自己的专业更具可操作性,他说:“我的专业和水产养殖非常接近,并且在校期间系统研究过水产经济动物的养殖,如果自己办一个养殖场,既可以创收又可以继续自己的科研。”
失败案例
合伙生意不好作
2004届毕业生小张的教育软件店在经过不到1年的惨淡经营后终以倒闭告终,目前的小张尚有10万元的欠款不能偿还,处于人生的低谷。小张的店规模较小,加上投资人总共才3人,其竞争压力也不大,那么为什么他的这家店会倒闭呢?让我们回顾一下小张的教育软件店的发展过程。
2004年5月,毕业前夕打算自主创业的小张先后到北京、上海等地考察市场,一圈下来之后,发现教育软件在青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并且投资不大,易于操作,之后经过与同学小刘(后来的合伙人)简短的策划后,小张从其亲属处弄到5万元资金,小刘也融资2万元。
2004年7月份,刚刚毕业的小张与小刘在岛城一繁华路段租了一处30平米的店面,教育软件店迫不及待地开张营业。开张后,小张的亲属也就是那位主要出资人做起店里的财务主管,平常一切开支都由其掌握,小张和小刘分别为经理、副经理兼售货员。店刚开张的时候,由于教育软件在当时仅有几家店铺经营,一度效益不错,用小张自己的话说“那时我们真正尝到了创业的快乐。”
3个月后,小张和小刘觉得小店已经步入正轨,慢慢地变得懒惰起来,店里的收入也跟着开始下滑。掌控资金命脉的出资人一看生意出现滑落的趋势便有心撤资,收入往往不入账。一段时间后,小刘对小张的亲属产生不满,最终决定从店里抽身。小刘的撤出,致使小张的亲属认为店已经无法支持,随即也取回自己的5万元撤身而去。这家教育软件店最终成为一个空壳,名存实亡。在两个“大股东”先后撤资的情况下,小张独自苦撑几个月之后,不得不宣布破产。小张不无感慨地说:“店的倒闭究其原因是合伙人不同心协力,合伙的生意就是难做啊!”
成功案例
创业需长远眼光
驻青某高校2003届国际贸易系毕业生刘小姐,目前已经是一家外贸企业的董事长,她与记者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
2003年年初毕业前夕,刘小姐也和其他同学一样憧憬能找到一份收入稳定又比较清闲的工作。可是天不遂人愿,几经努力,刘小姐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次求职的经历至今让她耿耿于怀,刘小姐说:“2003年5月份,我到热河路一家外贸公司应聘时,这家公司经过近2小时的笔试,又对我们进行面试,面试时我自认为回答得相当不错。可是当我走出办公室时,我听到主持面试的人说因为我比较胖,所以不想接收我。”那次面试对刘小姐刺激很大,从那以后她决定自己创业作老板,证明自己的能力。
2003年7月份,刘小姐回老家随经商的父亲实践经营恶补“生意经”。此后半年的时间里,刘小姐由开始的学徒,渐渐变成可以独挡一面的生意人。一年之后,其父亲的生意有近一半靠她代为经营,但是刘小姐并不满足于在父亲的荫庇下生活。她说:“毕业时,我非常不情愿地离开青岛,之后我就一直坚持要凭自己的实力重返青岛,我始终觉得自己学习生活了4年的青岛才是我最好的发展之地。”经过一年的实践,刘小姐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并且按照当初与父亲定下的“契约”,在与父亲一起经营的过程中她掘到“第一桶金”。2004年9月,在刘小姐大学毕业1年零两个月的时候,她重返青岛一举注册了自己的外贸公司。不久,其男友的加盟更加壮大了公司的实力。从那时起,刘小姐与男友分工,她跑客户,男友在青岛公司本部负责日常管理。采访中,当记者问及刘小姐创业两年共计实现多少盈利时,她总是笑而不答。但是其在岛城黄金地段购买的一套120万元的住宅足可以让人们窥豹一斑。
谈起她的创业经验,刘小姐并不避讳。她说,选择合适的经营项目是首要难点。由于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更不了解市场情况,往往因为选择了不恰当的项目而导致创业失败。她结合自己的经验建议大学生创业最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并有一定了解的行业,“只有对一个行业感兴趣后,你才会去深入研究它,才能在该行业内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有了发展的方向,只是创业的基本一步,接下来至关重要的就是资金,当今社会白手起家的机会很小。那么怎样获得创业的原始资金呢?刘小姐称,其实资金的来源有许多途径。如果自己缺乏启动资金的话,可以寻找投资人,这个投资人可以是你的亲属、朋友,也可以是生意场上的合作伙伴,刘小姐表示寻找合适的投资人,并且要双方互相认同一般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耐心。“我想告诉有创业之心的大学生,不要为了钱而过度发愁,只要你的项目好,就一定找得到投资人,所以要坚持下去,但前提是你要有详细的规划和良好的可行性方案。”她说。另一种资金来源渠道就是一点一滴积累,充分发挥资金的能动作用,让小钱变大钱,产生“滚雪球”效应,创业之初必须做到勤俭,平常的开支做最细致的预算,减少不必要的经费;目前各级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提供了不少扶持条件,应届大学生只要条件符合一般还可以申请到小额贷款或政府基金。
选好行业,钱也到位了不一定就可以开始创业。刘小姐说:“要成功地经营一家公司,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公司成立之初就应该想到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发展方向,因此制定一个详细的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的。我的公司计划的首期目标已经达到,现在有了临时办公室和4个员工。最近的一个计划是今年9月份换一处大点的办公室,购买相应的设备,再招聘8个以上的员工,初步建立起公司的规模。”刘小姐表示自己暂时不会急于扩大业务,目前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密切已有客户关系,打好基础。
他山之石
上海创业政策比较多
上海推出的优惠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是既优惠又实惠。以下列出的2004年推出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并不是老生常谈,上海作为试点城市,好的方法自然有借鉴的理由,这些政策应该也能给我市今年想创业的大学生带来一些希望。
1.高校毕业生(含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自批准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个体户登记注册费、个体户管理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工本费等。此外,如果成立非正规企业,只需到所在区县街道进行登记,即可免税3年。
2.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向银行申请开业贷款担保额度最高可为7万元,并享受贷款贴息。目前小额贷款这项政策由各个地方政府来操作和实施,所以有许多政府都在自己的政策规定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明确,包括它的标准和额度,都根据各地自己政策情况做了一些规定。
3.上海市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免费为大学生提供项目风险评估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
4.应届毕业研究生,上海普通高校、国务院各部(委、办、局)所属普通高校和列入“211工程”的地方普通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选择直接申请办理1年有效期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和申请待批本市户籍。如落户申请未获准的,仍可申请办理居住证。
专家观点
大学生创业有三大难关
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的青岛大学学生处赵升文老师称,尽管各级政府也在为大学生创业鼓励与呼吁,事与愿违的是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少,失败者众,他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有三大难关。
首先大学生缺乏必要的操作经验与经营知识,许多创业者无法把自己的创意规划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对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缺乏了解,缺乏真实有效的分析数据;不能做出正确实用的发展计划蓝图,缺乏明确的自身定位,不知道自己的创业项目会给市场创造什么样的价值,用户或消费者是否会考虑购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不能保持企业成立后的正常运营。这些无一不反映出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知识和经验的缺乏。
二是缺乏比较理性的资金处理手段,吸引投资存在误区。有些学生创业者为了得到资金,低价出让股份、技术或创意,致使部分持有核心技术的创业者在其技术公司化运营一段时间后,对当初的投资协议不满而毁约,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失去信誉;部分创业者,为得到资金,片面相信投资人,在得不到必要支持的情况下,仍抱住投资人不放,导致项目、公司不能持续发展;一些学生创业者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拿着投资人的资金毫无目的地投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没有丝毫回报。这样的资金利用直接影响到后续投资人的信心,也是大部分学生创业者企业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缺乏后续资金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对于尚处早期的创业公司来说,应引入一些真正有实力、能提供增值性服务、与创业者理念统一的投资者,创业者本身在利用资金时也应当谨慎而行。
三是部分学生创业者盲目性太大,这是学生创业的“通病”。学生创业应当有必要的“风险意识”,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对公司、员工、投资者都必须有责任感,实际操作中要有务实精神,踏实做事。
赵老师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率是3%~5%,根本原因还在于缺乏经验和市场调查,尽管很多学生都有创业的打算,但实际创业的却不多,创业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他提醒广大有创业打算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定要谨慎行事。
政策鼓励自主创业
记者了解到,我市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采取支持态度,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诸多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2年内免交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和街道办事处的登记类及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创办属高新技术领域公司的毕业生,可向市科技主管部门和工商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确认后,其以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出资的比例最高可占注册资本总额的35%%。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除参加社会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所有费用由个人交纳外,其档案由本人自愿存放在人事或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费减半收取。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合伙经营的,其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可以按规定申请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对毕业之日起2年内不愿继续经营而重新找到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可由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给予重新办理就业派遣手续。
福建拟制订创业办法
最近三年,福建每年都有15%以上的大学毕业生未能就业。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陈冬建议制订出台《福建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办法》,实施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辅导计划。在提案中,陈冬阐述自己的见解:
一、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创业导师由成功企业家志愿担任,为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为期三年的“陪伴式”创业指导,协助大学生进入当地工商网络。
二、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启动资金。建立专项大学生创业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无息资助。大学生创业者获得资助时不需要任何形式的抵押担保,但是需要分期偿还。在还款结束后,大学生创业者将获得“大学生创业信用凭证”。
三、工商界参与并发挥主力作用。众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企业管理人士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项目的推广、管理工作,他们或者提供资金、技术、网络支持,或者鼓励员工志愿担任创业导师。
四、设立大学生就业、创业辅导培训基金。以政府有关部门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和动员社会各界联合出资的形式,设立专项辅导培训基金,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培训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