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与工业相关的品种都在上涨 全球经济复苏迹象已在大宗商品市场提前预演。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最新公布数据显示,在1月21日至25日,全球顶级对冲基金增持的主要大宗商品多头仓位已经达到了近半年以来的最高峰。 在此之前的1月14日,美国洲际交易所(ICE)数据显示,2013年元旦过后第一周,大量投机资金纷纷扩大对英国布伦特原油期货和期权的净多头持仓规模,其多头仓位接近历史最高纪录。 而在国内市场,“所有与工业相关的品种,如燃料油、铜、塑料、PVC、PTA、螺纹钢、焦炭、棉花等无一不在近期疯狂上涨,铜、棉花、螺纹钢等品种的价格已经超过了2012年七八月份稳增长时期的价格高点。”首创期货研发中心首席农产品分析师董双伟表示。 棉花“期现”两重天 1月29日,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的棉花主力合约1309合约在当日出现强势涨停,上涨幅度达790元/吨,收于20405元/吨,此时距离上次涨停相隔两年之久。 在此之前的2011年2月28日,受当时棉花出口订单需求上涨及棉花减产影响,棉花出现强势涨停。 然而,这轮棉花的暴涨却让很多纺织服装企业颇感疑惑,“虽然现在是纺织服装零售旺季,但销量一般,纺织品出口也只是稍微好转了点。棉花的现货价格在1月29日还下跌了一点,公司也不敢多囤货,高价棉买进来是亏本生产,公司都准备提前放假过年了。”浙江省一家纺织服装生产厂销售经理吴林表示。 2012年,纺织服装市场被业内称为“寒冬之年”,国内消费疲软,出口清淡。2013年1月14日,国储棉放储拍卖棉花,其竞卖底价为1.9万元/吨,比期货市场价格便宜1000元/吨,但棉纺企业对此并不感冒,当天只有少部分棉花被拍卖掉。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指数 大宗商品疯狂 预热全球经济复苏](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0203735865179.jpeg)
但棉花现货市场的销售冷淡,依然阻止不了资金涌入棉花市场推高棉花价格,“来自江浙一带的永安期货、新湖期货和五矿期货的资金大举做多棉花,大连良运期货等公司跟风而进,总体而言,这轮多头大都是市场炒作资金,而空头则主要是中纺等做套保的实体企业为主。”董双伟表示。 “2013年棉花终端消费并没有出现趋势性改善迹象,预计加盟商去库存至少持续到2013年二季度末。从各公司在2013年春夏订货会金额增速情况看,大部分纺织服装公司的业绩增速将仍在个位数以内。”广发证券纺织行业分析师林海表示。 尽管2012年12月份纺织服装出口数据同比增长10.8%,但棉花仍处于消化库存阶段。美国农业部2013年1月份供需报告中显示,中国棉花期末库存为884.1万吨,较五年均值上涨74%,棉花过剩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 货币放水 投机四起 在基本面利空的环境下,2013年新棉播种面积成为多头炒作的唯一题材,但业内认为,资金流动性泛滥才是棉花暴涨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商品价格上涨已经脱离了供需面,从现货市场的供需面来看很难判断价格的变化趋势,要从金融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看,全球的商品价格现在都在上涨,货币超发导致的资金泛滥才是商品价格上涨的真正推手。”董双伟表示。 纵观全球商品市场,今年以来,覆盖24种大宗商品的标普GSCI现货指数已经大涨约2.5%,有望创下去年8月以来最大月度涨幅。 截至1月15日,欧洲布伦特原油净多头持仓连续第四周上升。投机资金亦在近期内将柴油的多单净持仓从3976口猛增至5.7万口。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数据显示,1月25日对冲基金和基金经理增加了黄金、白银和铜期货和期权的净多头仓位。押注黄金上涨的仓位上涨8.1%,达到10.7万份合约,增幅为自2012年11月27日以来最大。 美国等一些重量级经济体出现加速增长的迹象,推动大宗商品价格连续第七周上扬。在1月21日至2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净多头仓位创下2012年3月份以来最大增幅。 除了商品市场,全球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吸引了众多投机资金入市。 据美国全球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1月25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截至1月23日的一周中,全球股票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量连续第七周超过全球债券基金资金净流入量,共吸金56.5亿美元,股票基金资金净流入量中超过70%流入新兴市场,新兴市场股票基金则在近两个月内第七次吸金情况超过发达国家股票基金。 “继美国QE3、QE4相继推出后,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纷纷放水,日本更是无限量放水。由于实体经济普遍不被看好,全球央行发了这么多钱,造成了结构型投放失衡,投放到实体的资金也纷纷去寻找低估值的商品和股票,其他资金闻风而动、顺势而投,就造成了这轮强有力的商品价格反弹。”董双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