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与雅虎的论争,充其量就是一个行业新旧两股势力的寻衅与护犊。而比较中国特色的是,到最后这一事件的各方主角,谁都想给己方的运动员披上一件兼职裁判员的外衣。
■ 文/本刊记者 赵代波
“流氓门”事件始末
这是一次被称为互联网史上最大冲突的冲突,其精彩程度,比《疯狂的石头》更疯狂,因为它是上演于活生生的现实之中。
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历程:
7月27日,由3721创始人、原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新任董事长的奇虎,联合著名杀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互联网协会共同发起网络百日大扫除活动,推出360安全卫士,免费提供杀毒和删除流氓软件功能。31日,互联网协会公布了国内十大流氓软件,排在第一位的赫然为3721上网助手;
8月3日,有媒体宣称:在阿里巴巴雅虎任职的数名原3721员工收集证据后表示,奇虎公司有损贬雅虎3721网络实名软件的嫌疑,侵害了3721公司的利益。
8月14日,雅虎中国执行总经理田健(周鸿祎在原3721的旧部)称周本人就是流氓软件的始作俑者。同时宣称,雅虎中国遭遇幕后黑手,并毫不隐讳地指责黑手就是周鸿祎。
8月15日,口水战进入白热化。
当时下午3时,奇虎指责雅虎中国进行人身攻击,一小时后,雅虎中国回称周鸿祎伪君子,“自雅虎中国被收购开始,就遭受周鸿祎在技术、资源、业务和人事等各个层面的攻击和诋毁……希望周鸿祎能像个男人一样道歉。”两小时后,奇虎公司公关部回应,称雅虎中国管理层自己无能,是拿周鸿祎来做自己业务下滑的替罪羊。当晚7时,雅虎宣布将披露已准备的大量证据,指称周鸿祎侵吞公司资产,挪用公司资源,拉拢打击公司同事……
8月16日下午4时,阿里巴巴发布新闻,宣称旗下所有子公司及业务部门自即日起永远不和周鸿祎投资及有关联的公司发生任何业务往来。并呼吁业内所有公司和投资机构,永远不要与周鸿祎及其关联公司发生牵连。同时,决定正式起诉周鸿祎个人。
8月17日,奇虎公司宣布将雅虎中国告上法庭,指其涉嫌对周鸿袆进行歪曲事实和谩骂诋毁,要求雅虎赔礼道歉并索赔360万元。
截止发稿为止,事件仍远未平息。硝烟弥漫处,黑影频闪,暗箭乱飞。似乎谁也无法准确预测未来的事件走向会如何,甚至谁才是真正的“流氓”,也仍是一片扑朔迷离。然而,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几个原来都跳着华美冰上舞蹈的亿万富翁们,在这一血淋淋的一战之后,脚下的冰层都会被削得极薄极薄了。
机关算尽一起烂
看上去,周鸿祎将360安全卫士的上市设计得几乎是完美无缺:
首先是法律风险降为零。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时,有规定同业禁止时间和双方不能互相诋毁的协议,而周从正式担任奇虎董事长的时间到事件的发展,都尽量在规避违反合同被起诉的风险。
其次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各种社会资源来为自己造势。奇虎背景的尽力渲染、与互联网协会和卡巴斯基的合作等,都让360安全卫士充分享受了优势话语权的余荫,甚至声名赫赫的对手“十大流氓软件”本身,也成了360高调入市的垫脚石。
第三,挟“公共道德”以令诸侯,用捍卫公众利益的外衣,吸引公众眼球,打造品牌影响。
第四,做事不吭声,360高调入市,一面招招刺着对手的软肋,一面摆出大义凛然的公众形象,反而使田健、马云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佬们忍不住先跳出来,急不择言地先动起口来。
可以说,360的上市,是周鸿祎用高超的商业手法,在规则的范围内实践的一出精彩的新品路演。阿里巴巴和雅虎用以指责周鸿祎的,也只能是其个人的职业道德。
然而,周鸿祎高超的运作技巧,似乎是搬石头打天,却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头:随着双方漫骂的升级,种种细节的公诸于众,舆论看到更多的,却是互联网企业普遍的不仗义、黑暗、肮脏,以及对职业道德和公众道德肆意无情的践踏。
商业缝隙的张力与合力
“两虎”的未来命运也许不会因为这一单纯的事件所改变,但是,“流氓门”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商人应该如何在个人利益、职业道德和公众道德之间平稳游走?
商业是一个在缝隙中游走的艺术,没有缝隙就没有商业。商业社会合理的制度设计,应该是构建一个具有最大容忍尺度的利益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法律、职业道德、公众道德是不能穿越的硬墙,而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等则是可以自由游走的缝隙。利益即使天生是邪恶的化身,但只要是在商业空间的合理缝隙间穿行,就不会被沦为毫无约束的自私自利。反之,道德、制度、法律等一旦成为了利益的工具,就会化身为魔鬼,整个社会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恐慌、混乱、冲突和停滞不前的漩涡之中不可自拔。
商人商业空间的缝隙中行走,巧妙地利用各种缝隙的张力与合力,正是商业的艺术价值所在。
但是,一个高明的缝隙游走者,绝不能把道德、法律等视为可资利用的工具。特别是当一个媒体曝光率奇高的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把公众道德和职业道德视为缝隙游走的工具时,这绝不仅仅是其个人的危险与悲哀。
周鸿祎用维护公众利益的旗号讨伐3721等所谓的流氓软件,田健和马云等打着职业道德的旗号去攻讦周鸿祎的人品,但是,地球人都知道,商业的本质是利益,个人和组织对利益的追求,何必扯南山盖北海,说得太多呢!
中国的渐进式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实践了20多年,这20多年里,至少有一个观念正在深入人心:商业的本质是对个人和组织利益的追求。但是,由于某些丑陋的惯性,商人们总是习惯把自己单纯的商业操作披上一件道德的外衣,希望自己既是高业利益的获取者,又是只仲裁他人的超级裁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