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价值再起



重估香港价值系列二

 

香港过去一直扮演着外商进入中国内地的窗口,实际上,其简单税制及低税率以及信息自由流通、不存在外管制、自由港地位、廉洁的政府等因素,更容易成为内地企业走向国际的跳板。以税制为例,利得税为17.5%,薪俸税税率最高为16%,税率属于全球最低。

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关税的降低和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本地市场已经国际化,香港作为以前唯一外向通道的优势已经失去,香港其实并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么重要。”这是东莞做电子文具的林老板对记者的感叹。

内企南下仍需待考验

林老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虽然我现在经常会去香港,但并不代表我会加大对香港的投资。”

林认为,他目前在香港的公司只有二个职能:接单和走帐。接单是由于香港本身的市场地位造成的,“在香港接一些外销单相对比较容易,香港适合做贸易。”而走帐是因为有些单是按美元来结算的,如果与内地企业签订合同的话,货币转换较麻烦,而香港不实施外汇管制,港币可以与人民币和美元自由兑现,因此,“选择香港下单和走帐较为省事,仅此而已”。

在以前,由于港商可以享受外商投资的种种优惠,内地企业纷纷削尖脑袋与港商牵扯上关系。一位当年与港商合作过的顺德老板向记者介绍道:“主要有二种途径:一是取得香港身份,二是在香港注册一个公司或与香港公司合作,因为税收优惠较多,还有就是一些无形的优惠,如向政府要地,所以,内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比较热衷于此,也由此造成了一大批假港资、假合资企业。”

随着更多城市的开放和税收的并轨,外商和内资基本上趋向没有多大的差别,据林老板向记者透露:“其实很多企业在香港的投资都是皮包公司型,注册一个公司,三二个人一部电话而已。”

林老板指出:“广东民企赴港投资大多都倾向于夫妻合资、朋友合作的形式,再加上以前审批限制尚未放开,很多人还通过地下通道过去的。”据林介绍,他身边的朋友当中,很多都在与香港人做生意,但真正意义上去到香港的企业并不多,“有的话,也至多是注册一个贸易公司,但并没有真正进行业务上的开展”。

东莞市外经贸局和东莞市民营办在2005年12月份也向本报记者证实过:“截止目前,通过我们去香港投资的企业还没有一家,只有二家表示有意向。”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各类企业在香港投资的共有600多家,投资金额达20多亿美元,涉及贸易、运输、工程承包、科技合作等领域,但其中正式在案的民营企业仅25家,投资总额约1.35亿美元。

 香港:价值再起

成为国际化缓冲基地

不过,香港驻粤办投资推广总监朱镇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平台,通过在香港设点,内地企业在香港可以与世界顶尖的跨国企业多接触,吸了外国在香港的成功经验,加快与国际的接轨。”

据朱镇龙介绍,内地企业在香港的发展方向可以是:开设办事处或地区总部;开设代表处,贸易公司或国际营销总部;到香港上市;开设海外分销和采购中心。“利用香港的商贸服务来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利用在香港的群聚效应,与境外公司接触,寻找海外业务伙伴。”

香港驻粤办主任梁百忍对本报记者也表示:“中国内地企业虽然普遍具有成本优势,在质量和规模化生产方面也有相当竞争力,但多数企业在品牌、经营理念、公司治理、技术研发、海外营销管理等方面,缺乏国际经验,贸然走进海外市场进行投资、并购,风险不容忽视,近些年一些企业海外投资铩羽而归,甚至血本无归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但借助香港作为跳板,成为内地企业走国际化的缓冲基地,应是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和众多中小型企,走向海外的较好路径选择。”

除去广为人知的在港上市融资的作用外,以采购为例,在香港有全球400多家进口商的采购中心,内地企业只要每天在香港访问其中两家,半年内就可以搭建起一张全球网络。据悉,自商务部从2004年8月出台了鼓励企业赴港投资政策后,在过去的12个月里,已经有8000余家内地企业赴港考察。

而目前,内地企业对香港存在的误解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误解香港办公楼租金过高,另一个是误解在香港设立公司审批程序过于复杂。据了解,在租金问题上,香港中环等地段的办公楼租金确实较高,但其他地段与北京、上海的顶级办公楼租金相仿,并不存在过高的问题。在审批程序上,香港贸发局更是宣称,“香港对设立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审批是世界上最简单快捷的”。

CEPA下的新型合作模式

“前店后厂”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商人投资广东的成功范例,随着实力渐强和CEPA之风,“前店后厂”合作模式正向多元化发展。

在梁百忍眼里,CEPA签订的意义不亚于1979年的改革开放,“很多人都认为CEPA是中央送给香港的大礼,实际上它对香港和内地的意义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不知道运用。”

他表示,CEPA签署后,会导致港企在内地的服务业投资大增。现时港商在珠三角的投资主要是设厂,以工业为主,下一潮流将是服务业的投资,最具即时效应的例子,就是金融服务业北伐。“一方面是由于香港经过经济泡沫之后,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最需要寻找出路,但是另一方面在如何承接服务业方面,国内却还没有成熟的方法,矛盾冲突之下,也是今日香港面临的问题之一。”

据梁介绍,粤港两地互补性很强。特别是发展现代服务业,香港金融、法律、会计等行业的服务水平比广东高,按广东目前发展水平,急需加强与港资服务业的合作,全面推进现代物流、现代流通、现代金融、以及会展经济、房地产业等领域的合作,引进会计、律师、咨询、金融、科技服务等中介行业,实现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紧密结合。

因此,香港与珠三角及广东之间的关系,便不再局限在工厂生产式的“前店后厂”中。“前店后厂”的模式变成为香港是珠三角与国际接轨的平台,是输出技术、管理、理念的头脑系统,而珠三角则是共同参与管理、参与生产的配合系统,合作方式走向多元化。

而CEPA的签署也令外商或内地都对香港另眼相看,使香港的企业更具竞争力。很多外商为受惠CEPA商机,有意透过收购香港公司进军内地。梁认为,目前香港至有四个不可替代的价值:融资、管理、国际市场和品牌,如何利用这个香港平台关键在于老板思维。

网络评论员呙中校也认为:“二十多年来,香港与广东的经济合作关系虽在广度上快速扩展,但在深度上没有什么进步,双方的一体化程度也非常有限。2003年提出CEPA之后,相信对香港与广东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新的起点,可以让双方在人员、资金等方面的融合走向深入。”

台企开始青睐香港

呙中校表示:“CEPA对香港的影响应该是长远性的,短期效应不会明显。CEPA的范畴较自由贸易区更为宽泛,2004年1月实施后将成为香港与珠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之肇始,香港的珠三角龙头地位得到巩固。结合此后泛珠三角的整合来看,CEPA对香港价值提升的意义作用更加深远。CEPA将拉开大中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序幕,香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将是灵魂性的。今后二十年,东盟地区是中国经济外向整合重点,因此,香港应该是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

梁百忍也认为,香港未来潜力价值巨大,泛珠三角经济圈正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而香港就像“苹果的核”,是这个经济圈动力的核心。

对此,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李郇指出:“香港和广东在经济上的一体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香港一度对粤港“自由贸易区”的建议不屑,但香港连连受挫于金融危机和“创新科技”的失误,“面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已成为香港新的定位。新特首曾荫权上任后,更是频频造访珠三角各市区。“珠三角应该是香港最大的腹地”,李郇这样认为。

因此,呙中校认为:“如果泛珠三角区域经济能够顺利整合的话,香港以其特殊地位和优势,毫无疑问将成为大东南亚经济板块的龙头。”

而2005年10月份公布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明确表示,支持香港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据悉,“规划建议”还首次单独用一段阐述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定位,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而澳门则主力发展旅游业。

梁百忍告诉记者:“2005年香港经济预期增幅为7%,这是自97年以来香港经济首次连续两年出现高速性经济增长,这对于恢复香港经济的信心很重要,相信香港经济很快就会走困境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香港经济的恢复,与香港相当疏远的台企开始在香港猛刮“台风”。据香港媒体报道,2005年1月至11月,台北股市新增的上市公司仅5家,但赴香港主板上市的台资企业却有七家,其中富士康成为2005香港新上市股中涨幅最大的个股。而随着台商脚步的是,台资银行也纷纷抢滩渡海到香港打拼,富邦银行、中国国际商业银行等14家台资银行在港业务非常红火。

李郇认为,“珠三角可能会跨越香港,但不是取代香港。”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自由港和独立关税地区的优势地位并没有丧失。这一优势地位,不是内地任何一个城市近期内所能取代的。

原载于《赢周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5865.html

更多阅读

海王张思民:为什么再上中国最差老板榜?

海王张思民:为什么再上中国最差老板榜?7月10日,福布斯中文网站发布了2008中国上市公司最差老板排行榜,海王生物工程董事长张思民再次榜上有名,海王表示了不满,并进行了辩驳。其一不能这几项指标就把我们否定了。其二 海王

《笑傲江湖: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再看经典林青霞

这两天没事,前前后后共看了两遍《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想写点东西给东方不败与雪千寻。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九四年的电影,今天看起来,还是让我触目惊心。    当年林青霞所饰演的东方不败纠军三万,于黑木崖一战,因碰上令自

声明:《香港:价值再起》为网友谈情说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