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边的茶馆里见到了谢付亮,从容而睿智的脸上,闪烁着思想的深邃和青春的激情。作为中国品牌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品牌思想和理论被媒体广泛报道和关注,受到众多企业的追捧和称赞,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本土品牌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方向,但其言谈朴实低调,举止谦和憨厚,全无大师的“傲慢与偏见”,与浮躁之风盛行的咨询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点破“品牌奢侈论”
“很多品牌专家缺乏原创思想,他们大多靠‘借’,不问青红皂白,照单全收。这些没有基于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环境、缺乏实践检验的品牌思想和理论,无视国家和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无视企业不同阶段实力的差异,一味求‘大’,误导了很多企业,直接促成‘品牌奢侈论’的产生。‘品牌奢侈论’伤害了一大批中国企业,令他们在品牌面前诚惶诚恐,望而却步,眼睁睁地看着巨额利润被国外品牌‘掠走’。”谈到这时,谢付亮十分痛心,紧接着说道:“当一些教授、专家‘盲目借用’品牌思想,但又未能真正领悟精髓时,其危害更大更深,更令人担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激发原创的品牌思想,其每天都要从典籍中汲取营养,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等都涉及。“读书不仅有助于思考,而且‘鞭策’思考。如何才能不断降低品牌塑造的成本?这个问题不仅要从实践中回答,也要从典籍中获取启示。所以,我们提倡知行合一,广泛探索‘一分钱做品牌’的方法。这样就能让更多企业有信心做品牌,并付诸行动。例如,我们在运作一净水器品牌时,通过交易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创建‘化整为零,变消费为投资’的新模式,帮助企业迅速获得竞争优势,以极低的成本操控竞争主动权。”谢付亮说。
品牌世界,诗性求索
15岁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19岁毕业,曾经被誉为“神童”、“少年天才”。但是,就这样一位“神童”却放弃了大部分同学都热衷的选择:读研。在临考前的晚上,谢付亮果断放弃了考研,这一点曾令他的家人、同学和老师非常惋惜。当问及为何选择“关键时刻”放弃时,他说:“读研是家人的意愿,但根据专业性质,读研之后的出路‘更窄’,而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更宽’,因此那次‘临阵脱逃’实际上是‘蓄谋已久’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了与家人的‘唇枪舌战’。”后来的发展证明,其判断完全正确。
大学时,谢付亮已是校园里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华师大五十周年校庆出版的文学作品集还收录了他的诗和散文。至今,其仍然保留着诗人气质,并且每年都有不少新诗诞生。他还与春晓集团董事长刘焕田先生成了忘年交,因为他们都喜欢写诗,喜欢穿中山装。第一次会面时,刘焕田邀请谢付亮和其“战友”朱亮到黄河边用餐,一边是袅袅炊烟,农家风味,一边是黄河涛声,转瞬千年,谈笑间就是一首首驰骋万里、惊涛拍岸的壮丽诗歌。
谢付亮用心总结出诗和品牌的诸多相通之处。其一,诗无形,品牌也无形,都能给人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用”。有的人在吟诗过程中,时喜时悲,沉浸其中,一时间“难以自拔”;有的人则为品牌执着,例如,很多青少年买运动鞋一定要选择李宁或耐克。其二,诗言志,品牌也言志。诗“言”的是诗人之志,品牌“言”的消费者之志和品牌拥有者之志。其三,任何一首诗都需要一个主题,营造一个意境,品牌也要有一个主题,两者的主题都要用恰到好处的方式来表达,且需要持续创新,需要创造性地整合资源。其四,诗的创作过程和品牌塑造过程相似,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又必须打破常规,“出奇”才能“制胜”。其五,诗和品牌都讲究与消费者(读者即诗的“消费者”)在心灵上的沟通,在心灵深处与消费者达成共鸣,消费者便从中获得满足。
为什么要把诗和品牌结合起来呢?“这些诗情与品牌感悟汇聚而成的思想,正是帮助企业塑造品牌的宝贵财富。只有能够与目标受众进行充分的心灵沟通、思想交流,才能‘用真情呼唤真情、用心灵感动心灵’,才能娴熟地运用技巧,找到具体的操作策略,实现‘一分钱做品牌’。”其回答意味悠长,寓意深远。
“土”“洋”之恋的美丽结晶
一方面,谢付亮先后在美国和日本两家跨国公司担任品牌经理,对跨国公司的品牌运作策略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领悟。之后,谢付亮又应邀“下嫁”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几番努力,将其品牌顺利打造成行业领导品牌,业绩连年翻番,超过5亿元,创造了行业发展的奇迹,令整个行业刮目相看。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双重历练,让其参透了中国市场的运行规则,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思想和理论,从而在塑造品牌过程中,如庖丁解牛般驾轻就熟。
另一方面,谢付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思想都有较深的研究。“我在其中找到了对品牌的‘终极认知’。宗教是人性的终极体现,如果我们能够深刻领会宗教的内涵,那么品牌将是一场成人眼中孩子的游戏。也就是说,宗教是品牌的‘终极境界’,但必须有与其对应的文化来支撑。这个文化的‘自发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如果加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则可以大大加速文化的形成和积淀。不过,‘急行军’是肯定要不得的,百害而无一利,必须避免。”谢付亮说。
可以断言,其务实勤恳的行事风格,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思想的研究和体悟是密不可分的。思想决定行为,这句话在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职业经历和思想文化的‘土’‘洋’之恋,让我有机会找到一分钱做品牌的人性基础,从而一步步将其变为现实。这可以说是‘土’‘洋’之恋的美丽结晶吧。”谈到这时,谢付亮流露出会心的一笑。
“谢一分”不仅善于“省钱”
自从提出“一分钱做品牌”之后,很多朋友都开始戏称其为“谢一分”,谢付亮只好“默许”,因为,“反抗”也是做无用功,不如遂了朋友们的“口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一分钱做品牌”理念背后的汗水和辛劳。寒来暑往,风雨兼程,他和朱亮在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中国第一套“一分钱做品牌”的策略和方法,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相关论著《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开创了品牌塑造的新时代。
“其实,‘一分钱做品牌’给企业带来的不只是‘省钱’这一眼前利益,而是品牌运作思路的系统转变,大幅降低塑造品牌的成本和风险,保证品牌塑造过程的可控和稳健,提高品牌塑造的成功率。例如,我们在操刀雪孩子珍珠时,策划‘珠钻之争’,获得了包括凤凰卫视和CCTV在内的万余次媒体传播机会,快速将其推至行业第一品牌的宝座,却没有花费一分钱的传播费用。”
“很多中国企业喜欢追求大场面,不重视企业资源的深度挖掘,资源利用率不高。企业拥有一分钱做品牌的理念,不仅节省资金、降低风险,而且在更大范围内避免了基本素材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基本素材资源最易被忽略,主要指品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事情,其既是品牌成长的营养,又是品牌‘造血’的原料,对于品牌来说,甚至比资金更重要。没有这些资源的积累,品牌最多只是一个穿金戴银的暴发户,我们很难感受到其内涵。所以,我们在为客户服务时要运用多种方式,来挖掘品牌的基本素材资源。例如,我们在服务三维钢构时,通过挖掘其基本素材资源,结合企业优势,策划《钢构价格白皮书》和比翼战略,迅速将其打造成引领行业焦点的明星品牌。”在此,谢付亮对“一分钱做品牌”做了重点阐释。
中国急需“一分钱做品牌”
“世上本无绝对的事情,很多企业却陷入‘花大钱才能做品牌’的‘绝对误区’,委实可惜。事实上,我们都很清楚,事物发展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律:由小变大,由寡及众,由弱到强。我们都有蹒跚学步的孩提时代,跨国公司也有步履维艰的起步阶段,更多的品牌不是生来就富甲一方,例如哈根达斯冰激凌起步时也曾囊中羞涩。”
“中国需要依靠一批数量可观的强势品牌来保障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企业必须拥有‘一分钱做品牌’的理念,运行相关策略,推动中国品牌的大规模崛起。当然‘一分钱做品牌’是比喻,主要表明,只要找到适合企业的品牌策略,企业就能够以超低成本来塑造强势品牌。实现‘一分钱做品牌’的策略很多,只要善于组合运用,总是能够实现的。”谢付亮强调。
诗人的秉性,诗性的执着,令谢付亮在纷繁复杂的品牌世界里,找到了一条风险极低、容易成功的“一分钱做品牌”之路。这种理念大大增强了民营企业塑造品牌的信心,并迅速流传开来,其本人也成为企业家争相追捧的“民星”:民营企业的“品牌之星”,以至于在很多地方的企业家圈子中,流行着“亮亮一来,做强品牌”,这里的“亮亮”指的便是远卓团队的谢付亮和朱亮。
祝愿谢付亮和他领导的远卓团队能够成为更大的“民星”——中华民族的“品牌之星”。(《经理日报》主任记者 胥平)
原载:《经理日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