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有人评价《红楼梦》说:对于流行,其永远流行;对于时尚,其永远时尚;对于现实,其永远现实。
中国的企业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企业从单纯的手工作坊、单店买卖、私人诊所走向大型制造公司、零售连锁和现代化医院;同时,还产生了大批专门依赖生产创意、观念和信息的企业。随着公司规模及专业知识型企业的出现,现代企业对知识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可谓,“许多用脚走不通的路,用脑却可以走通。”
其次,这就意味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中拥有智慧、想象力和知识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知识本身不是直接生产力,只有通过其他手段才能转化为生产成果。如果管理不好,就会成为“乌托邦”,知识反被知识误。同样,由于知识的不可量化性,不能简单地像“体力劳动者那样以数量和质量直接衡量”,而只能追求其整体有效性。比如说,衡量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建筑工人,可以用其每天砌出的单位面积来衡量其效率;而衡量一个销售经理的指标却要复杂得多,尽管最终是以销售套数直接衡量,但其中销售人员的态度、广告信息发布、促销方式等就包含很多模糊的知识概念。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主的就是谁是管理者。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管理者一定是高高在上的人,手握重权,并且率领千军万马;而管理所指则是单向的,管理别人而不是管理自己。事实上,世界是由大宇宙和小宇宙组成的,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小宇宙,只有管理好自己的“地盘”,才能很好地与周围世界沟通、共处。因而,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指出,现代组织企业机构中的经理人、知识分子及专业人才,人人都是管理者。不仅要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别人,管理好企业内部,还要管理好外部世界,这样才算够格。
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的管理是后天的,人人都是管理者,只要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行之有效的方法概括为:时间管理、注重工作的贡献、用人之长、摆清事物的秩序、做出有效的决策。我在这里借花献佛,用管理大师的方法理性地分析了一家全国20强零售总裁在职业生涯中遇到的困境。
零售行业是最典型的人才结构复杂的企业,由于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急剧扩张,既需要一线收银、理货、打扫卫生的技能型人才,也需要谈判、策划、营销等高级人才。那位总裁亲口对员工说:“零售业不需要高技术人才,一般的高中、初中毕业生就可以了。做会计的人员,可能高中生比大学生还要便宜。”从这段话里面分析,老板首先是考虑人才成本,也许雇佣一个高中生比大学生要节约很多开支。同时,老板还在不断精简营销策划的人员,她觉得很多“思考型”的知识分子产生不了太多实际效益,只会空想。这也是零售业“以门店为中心,加强一线作战能力,而削弱总部职能”的原因之一。
我研究的这家企业的总裁非常勤奋,是一个非常善于时间管理的人,三个秘书有可能都没她的精力充沛。但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中却出现了这样的怪现状。越是后勤部门,工作相对轻闲,应该早下班的部门,下班反而越晚。每天下班时间到了后,她就发现很多同事在彼此的窗口伸头打探别的部门是否走了。因为,部门之间也存在“定力拉力赛”,如果哪个部门提前下班,那一定会遭受其他部门在背后议论,甚至指责。后来总裁发现了这个问题,就装作有一段时间出国考察,可怕的上行下效蔓延开了。总裁出国考察,总监就开车外出踏青,经理就躲进茶馆闲聊,主管就回家恋爱。这里的员工就没有管理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和时间。
职业经理人,有的时候与老板打交道真是身不由己。你说哪个职业经理人天生就是猴子,喜欢上蹿下跳。我所熟悉的这个总裁,很多时候不能做出有效的决策,时时刻刻都在变。本来通过很长时间的验证,准备进入某个市场,可是等职业经理人把班子都搭建起来时,总裁突然说这个时常有“风险”,于是大家散伙。“现在商业就是要不断地变。”这是总裁的口头禅。部门职能、权限、人员安排,也会经常性随领导变化而变换。总裁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始终说服不了全体员工,大家怨声载道,更没有忠诚度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