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街关了,襄阳路拆了,知识产权保护在服装市场大获全胜。下一个谁都想得到,化妆品自当堵在枪膛。现在早已不是睁眼或闭眼的问题,对美容化妆品的知识产权侵权的“清算”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其实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美容化妆品的机遇中隐藏的忧患已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源自德国,来自法国的“品牌嫁接”或“品牌移植”逐渐显山露水,许多品牌的背后藏匿了真实。而这种不真实不仅仅诱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意愿,也葬送着整个美容化妆品行业的信誉。前者印证的是在市场博弈中消费者消费的非理智以及市场对这种现象的调整需要过程和时间,后者则是警告,市场经济在调整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过程中,终归会对违反市场规律和交易原则的现象给予强大的惩罚。
当年秀水街代表了中国民间自由贸易的蓬勃发展,而支撑着这种繁荣的是密集的假货制造和销售。这种灰色地带伴随着改革的步伐走上了中国自由贸易的顶端,然而又是改革的需要,这种灰色的寄生在知名品牌之下的经济现象最终不能适应中国改革的进一步发展,现在许多人都明白了,改革是永远不停的发展,寄生时代终究要被掀过。美容化妆品同样的存在着这样的寄生现象,所不同的,美容化妆品是寄生在一种对国外美容化妆品的强烈的盲目崇拜之下。这种崇拜一方面建立在对此类产品的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另一方面也和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对于无法去了解的所谓的国外产品,消费者难免有能大老远杀入中国市场,必然是经过市场洗礼的心理。加之国内企业的渲染,以及行业内很多企业不约而同的心照不宣,促成了“品牌国际化”的虚假形势。这样的形势大势将去,2007年是中国入世所承诺的放开保护的最终期限,全球亿万双眼睛盯着这个市场,片面的保护已经没有法律支撑。据欧中联合商会秘书长王海曦透漏:欧盟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对中国市场的美容化妆品侵权行为进行调查。据其估计2007年是全部兑现入世承诺的一年,也是展开美容化妆品知识产权侵权整顿的一年。
中国现阶段尚不能如发达国家那样,主要由企业承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任。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意识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除现在建立的三部相关法律及其他法规外,还需要继续建章立制,建立利益品衡与诚信的公序良俗。从政府的高度来普及全民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其中重中之重,应当是软件和美容化妆品。
未来,美容化妆品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因地域优势所建立起的化妆品王国,应当尽早培育危机处理的能力。正视问题的存在,当时理智之举。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周辉,笔名一辉。就职于行业内权威协会之一欧中联合商会美妆产业委员会。任《欧中美妆》主编,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同时兼职行业内外众多媒体特约撰稿、企业策划。少年时期出版个人专辑《我的路·我的梦》,近年来在众多主流媒体发表管理营销、行业评论等文章若干。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20-33441397 QQ:43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