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笔者曾就诊于一位中医师,其医术十分之精湛,每天出诊仅半日,病患逾百人,利润在万元以上,一年下来就是300万元的利润。六十岁的老先生,正是中医职业生涯的巅峰阶段,可谓如日中天。同时,我们也发现很多步入花甲之年的人们,生活却越发艰辛,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奋斗了几十年,其社会价值却越来越小,只能依靠那份养老金,或者是出苦力赚点钱,日子过得很惨淡。

  同是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人,为什么60年后,大家的生活状况却大相径庭呢?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之殊遇?抛开命运与机遇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他们在自己可以左右自己的人生时,在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谋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职业生涯规划。

  诚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做医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适合做医生的人都有兴趣去做医生。当我们发现很多医生只是把“医生”当作是一个吃饭的工具,遇到疑难杂症只是向其家属摇头而不愿意去查经问典查个究竟时,我们不仅要问,你作为一名医生,过得快乐吗?很难想象,一份引不起人们兴趣的工作,人们是如何走完这四十年,近八万多个小时的。一份成功的职业生涯,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生的职业快乐。

  西方学者试图把这个问题搞得简单一些,把复杂的思维过程模式化、标准化,就像是计算机程度公式一样。他们告诉大家有“职业锚”,也告诉大家通过对个人某些行为特点与标准化模式相对照,从而辨别自己的性格所在,并从中得到职业方向。事实上,这是一种“形而上”的做事方式,事物的变化是绝对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通过对一两个问题的回答,就能得知其职业方向之所在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经历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不同人去问,还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不同环境下回答,也会不同的答案。用这样千篇一律的标准如何来把握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借鉴到也无妨,但要作为人们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方式方法,那是会贻害国人的。

  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家受到翻译得并不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之影响,非常希望得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之所在,但在这些理论中却找不到答案。这个被描述出来的东西,根本不是自己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所以,很多人陷入了彷徨与迷茫之中,这种人生目标丧失后的无助对于理性的中国人来讲,就像重病不得良医一样——极其痛苦。

  曾经有一种错误的观点,学习什么专业就应该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仅在大学生们中普遍存在,即使是招聘单位也存在。事实上,学习什么专业并不代表自己一辈子必须做这个职业。当初,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那个专业,有的只是为了一张文凭,有时是迎合了父母的好恶,有时是看其是不是社会热门专业等等,这些却不能成为选择自己未来职业的标准。很多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人们,没有从事当年自己学习的专业,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所以,不仅大学生们要扭转这个观点,用人单位也应该改变一下招聘与培养人才的思路,否则害人害己。那么,什么才是我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依据呢?

  兴趣,没有什么会比它更能让人保持持久的关注力的了。然而,有多少人可以告诉我,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谁敢保证关于自己兴趣的描述,不会朝三暮四、朝令夕改呢?其实,大家并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兴趣何在,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只要我们可能明确地回答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就可以非常顺利地规划自己的未来了,然而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

  人的兴趣从哪里来呢?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性格与某种事物的属性相近或者相似时,就会产生对这种事物的初期兴趣;在与该事物深度接触,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后,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由此就产生了兴趣。兴趣的获取,一方面可能是机缘巧合,歪打正着,使其碰到了这种事物,然后产生了兴趣;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有意识地分析总结,理性地选定某种事物,实践后产生了兴趣。职业兴趣就是指人们从事某种类型职业的兴趣所在,其形成过程与一般兴趣大同小异。

  然而,没有什么事情的界限是绝对清晰的,总是一成不变的。职业兴趣的探寻与产生,往往是“有意识”中掺杂着“无意识”,“无意识”中又存在着“有意识”。职业生涯的规划,如果是用生硬的笔触写出来的,硬生生地、纯理性地、有意识地写出来的职业规划,其结果往往是成败各半。我们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从已有的工作中经历中去总结,总结自己的个性所在,分析自己的兴趣所在,再融入到实践中去,反复印证,这就是一种“有意识”与“无意识”的结合。其中,将自己的职业方向锁定在职业兴趣上是职业规划的基本原则。

  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把握住两点:一是个人的职业经历;二是个人的职业兴趣。

  很多年轻的朋友们,一进入社会就开始挑拣工作之优劣,挑拣薪水之多少,职位之高低,这些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没有什么不对的。但我们的目标一定要清晰,这个阶段不是为了赚钱,或者挑选一份轻松的工作,而是获取职业经历,除此以外,别无它图。一般来讲,没有职业经历、职业实践就不会找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的。千万不要还没有开始工作就想去搞懂自己的职业方向,这是不切合实际的。

  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经历过程中,要去努力探寻、尝试、总结、分析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总结做哪些类型的工作,突显出了自己的优势,做哪些类型的工作时,暴露了我们的劣势,并将这一结果在实践中反复印证。我们要多为自己创造一些可以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机会,避免去做一些自己没有专长的工作。这样一来,很容易在工作找到自己可以获取职业成就感,当这种成就感越来越强时,这类工作就是我们的职业兴趣之所在。

  如果经过三、五年的努力,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之所在,届时,就完全有能力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了。在现实中,很多朋友却没有耐心来实现这一过程,没有耐心去探寻职业兴趣之所在,而其苦苦探求的结果,问的比做的多得多,这样就步入了恶性循环。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

  实践是永恒的,如果永远只是在探讨而不去用实践检验的话,这种探讨将永远持续下去,遇不到好的机缘将永远也找不到“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发展之路,这可能就是同为“耳顺之年”境遇却截然不同的原因之一吧。

  作者:于政军,大连人,外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研究员,擅长企业执行力问题研究。擅于采用欧美企业管理技术,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生产管理、市场管理等研究技术,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弊端;运用中国传统辩证哲学方法,理清管理业务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分析、归纳出产生弊端的根本原因;采取较为温和的解决办法,逐步将解决方案落实于企业业务运行当中,[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4654.html

更多阅读

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 哪个创业行业最好,要怎么选择?

  创业项目选择及资源整合创业项目选择编辑本段  创业是机遇的把握及市场的创造过程 ,当下,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电台里,在报纸上,在各种聚会场合,人们都在热烈地谈论创业,VC也从一个新鲜事物变成了相对熟悉的名词。那么,什么是

创业成功:就是再坚持一秒钟

大学毕业后,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但空有一番激情和干劲,难免会走一些弯路,本文的主人公陈军就是这样一个大学毕业生。第一次创业完全是凭了一时兴起,没做好准备,就盲目选择项目,因而很快以失败收场,;第二次创业前,他先做了规划,然后在实践中

创业成功:就是多坚持一秒钟

  在大学毕业后,很多人会选择自主创业,但空有一番激情和干劲,难免会走一些弯路。   本文的主人公陈军就是这样一个大学毕业生。第一次创业完全是凭了一时兴起,没做好准备,就盲目选择项目,因而很快以失败收场,;第二次创业前,他先做了

声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践中反复锤炼》为网友小女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