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胶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胶卷品牌之一,但由于数码影像产品对传统胶片影像市场“创造性的破坏”,柯达公司不得不进行被动的业务转型。近期的巨额亏损暗示着柯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全面整合企业在品牌、渠道和技术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是柯达转型的关键所在。品牌的转型是柯达战略整合的三项主题之一,柯达会变身为一个成功的数码品牌吗?
传统影像巨头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于10月底公布了2006年第三季度的业绩,季报显示,柯达公司在该季度亏损3700万美元。这已经是柯达在向数码转型的大环境下连续第八个亏损季度。从2004年1月到现在,柯达已经确认了高达26亿美元的重组费用,而从2004年第三季开始的持续亏损也累计到了20亿美元。柯达也将其对数码领域销售增长预期从16%~22%,调低至10%。第三季度,柯达数码领域的销售额达17.9亿美元,仅较去年同期增长1%。我们看到尽管这家世界头号胶卷生产商在数码相机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实现数码市场的全面突破,树立柯达品牌在数码领域的影响力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数码领域步履蹒跚
其实,柯达公司早在1976年就开发成功了数字照相技术,但在数码影像上一直步履蹒跚。首先,柯达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庞大投资和全球存在变成了公司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不仅如此,柯达的管理层在90年代中后期也一直没有把转型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来推进。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乔治·费舍尔(George Fisher)曾经宣称柯达会在1997年实现传统业务和数码业务在销售量上的持平。但事实却是公司管理层更多地沉浸于传统胶卷市场既有优势和利润的创造上,甚至认为推动数码相机等产品会伤害其传统业务。在柯达公司确定了进军数码市场的战略后,一些股东仍然批评当时柯达公司的CEO邓凯达(Daniel Carp)是在用柯达公司做赌注押宝数码战略。
在争夺传统胶片市场的战斗中,柯达的竞争优势更多地体现在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上,相关替代技术的开发往往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在IT背景下的数码影像市场中,关键技术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柯达在90年代中后期专注于传统胶片市场,其在数码影像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几乎丧失殆尽。柯达传统的营销渠道,比如遍布大街小巷的冲印店的改造也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此一来,柯达的品牌无疑将成为其战略整合的切入点和发动机。
老化的强势品牌
当柯达在1997年进入数码影像时,它就面临着品牌推进的问题——柯达需要利用一个胶卷和照片处理的强势品牌在数码相机和数码成像市场上推进其产品。柯达公司商业研究部主管麦克·洛蒂(Mike Lotti)认为,“柯达希望最大限度地利用其现有的营销投资和品牌认知来推进其新产品的销售。柯达从过去的经验知道对某类产品的营销投入会对其他产品产生正面影响。”消费者对柯达已有产品和服务的信赖和满意会增进消费者对柯达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认同。对于过去的柯达来说,在相机上的广告投入对其传统胶卷的销量也有提升作用。对于今天的柯达来说,它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其过去的营销努力和投入转化为其数码产品销售的推动力量。
“压力来自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营销的‘生产力’。柯达需要一些措施来让我们的市场营销变得‘高产’,”伦敦商学院高级研究员提姆·安姆勒(Tim Ambler)补充道,“市场营销难道仅仅是广告、推广再加上一点点市场研究么?收获过去成功营销投入带来的收益也是市场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柯达过去的品牌投入已经让它的名字家喻户晓。柯达自己的研究结果证明了这一点,许多中介机构的调查也证实了柯达的品牌价值。在柯达开始推广全新产品的时代,柯达的品牌价值将带给它什么好处呢?转型对于柯达来说不仅是迫不得已,也说明它在一开始就在时间上被竞争者甩在了后面。在这种环境下,品牌也许是柯达相比于其他厂商为数不多的竞争优势之一。当然,要将消费者对柯达品牌的认同从胶片转移到数码产品上来,柯达还需要在其市场营销上做得更多。
品牌的老化是柯达在其市场营销上面临的最直接问题之一。品牌从根本上说是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意识在某种市场产品上的集中体现。当消费者的需求逐渐从传统的胶片影像转移到数码影像之后,柯达品牌的市场载体就日渐薄弱,品牌也随着开始老化。
跳出“黄色盒子”——柯达品牌的再生
为了显示管理层重新定义柯达品牌的决心,柯达公司在年初更换了其已经沿用了36年的品牌标识。在新的柯达公司标识中,Kodak字母跳出了传统的黄色盒子。柯达的新品牌标识展示的是流线型的设计和突出醒目的字母,象征着一个全新的、跨行业的,专注于数字影像的领导者。
标识的改变只是柯达一系列品牌战略调整的其中一步。公司营销合作伙伴奥美传媒(Ogilvy)的布赖恩·柯林斯(Brian Collins)证实道,奥美公司的BIG团队(Brand Integration Group)已经开始帮助柯达公司重新定位其品牌的消费者认同战略和视觉效果,柯达新公司标识只是奥美团队工作的一小部分。柯达公司市场总监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则公开呼吁柯达公司需要在品牌策略转型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我们正全力以赴地更新我们的指导方针、政策和实践,但品牌策略的转变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完成。我们在这个时候推出新的公司标识,就是要说明行动的时候到了。”
卡尔·古斯丁(Carl Gustin)的呼吁和市场上大多数的看法相一致——换标只是柯达品牌战略改造的开始。要想改变柯达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传统形象,重新塑造一个数码化的新柯达品牌,柯达品牌必须通过转型再一次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意识,并且这种满足是必须建立在柯达数码产品这个市场载体上的。
柯达时刻(Kodak Moment)能否永恒?
为了配合“数码柯达”的概念,柯达在营销策略上改变了以往的诉求。在新广告片和其他宣传手段中,柯达将“色彩牌”作为自己的主线,明显区别于过去胶卷推广中的“亲情牌”。
柯达还进一步明确了其市场宣传的两个诉求:“数码相机,源自柯达”和“色彩,无处不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努力还没有能够把人们对柯达的传统印象改变过来。柯达在其品牌战略转移上或许应该超越“胶片和数码”的争论以实现其品牌更深层次的诉求。不管是曾经的胶片柯达还是今天的数码柯达,柯达时刻记录下的是人们在那一刻的喜悦、幸福、感动、思念……
柯达在传统胶片市场上取得成功的手段——品牌、渠道和技术能否成功实现战略整合将是柯达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柯达对这些资源的整合已经正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柯达”品牌在数码领域的持续宣传、渠道加强和加盟重印店的改造、生产外包和大力投入核心研发。虽然还没有人敢断言柯达转型的未来,但越来越小的亏损额和紧锣密鼓的整合工作似乎已经开始让柯达的股东看到了一缕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