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我第六次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CEO中村克己见面。3年以前我曾撰文评价中村克己所面临的挑战,尤其强调他在东风尼桑两者整合道路上所面临的文化塑造以及在中日两种具有情绪性对立的公众文化中中村可能有的行动选择。我也曾说,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中村的美好前景在于克己。
如果现在回顾中村在东风股份三年走过的路,我们会得出一个结论:中村用其高度的专业精神与灵巧的公司政治艺术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公司文化融合的基础。首先,中村用低调而明晰的分工方式与中方高管团队分兵把守,既划出了各自的分际,也避免了直接的矛盾,在东风股份的高管团队中建立了一种“联邦制”治理架构;中村本人重在乘用车、重在整体绩效考评的掌控,从而使东风有一个新的包容性的合作框架。
其次,中村在治理一个以大型国有企业为背景的组织时,积极主动挖掘组织元素的正面意义,其中他在肯定、支持党组织工作和发挥相当强势的中方原有工作风格的政治优势方面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使得在东风有限公司这个合资公司中党政两套班子处在较为协调的工作状态中
再次,中村个人是技术出身,秉承日本人注重品质的传统,在东风乘用车与商用车的质量把关与技术提升方面给予了第一位的关心,这确保了东风有限公司发展的成长基础的坚实性。
最后,在东风有限公司的框架内,无论是做人的格调,还是工作的率先性,从尼桑来的日本管理人员队伍都有相当好的口碑。中村先生自身远离家人,也是大半个工作狂式的人物,而且他对日方管理人员的群体形象多有要求。因此,无论在十堰还是武汉,东风有限公司的日方管理人员鲜有一些日本商人常给人留下的狂狷好色的形象,这既是一个团队管理分寸所系,也是两支管理队伍融合协作的紧要所在。
如果我把中村这三年所进行的工作主要作为“安内”的成果,相对而言,东风有限公司在“攘外”方面虽也有不俗业绩,但还很难说得上凸显出一个大品牌的新兴特质。有四个方面我认为是中村需要进一步考虑的:
其一,东风有限公司的品牌营销进展有限,尼桑在中国一贯保持低调的品牌形象,而东风则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而延续了一幅老派化的内地形象,中村克己现在基本上还没有使两者的组合在今天中国的用户市场上形成一个在传统价值扬弃基础上的新颖价值认知,东风与尼桑在塑造其与当代中国新生活方式与新生产方式的关系上缺乏系统崭新的语言体系和有冲击力的创新表述模式,从而使其更多地以一种小家子气的方式在用户中间流传;
其二,中村的高层团队在生产品质控制、员工文化、公共关系方式均不乏健将,但在营销方面却很薄弱,销售思想还是领导东风有限公司营销工作的核心,这使得东风主要依靠拼资源与拼硬实力,在软实力方面则相对欠缺,中村缺少一个响当当的营销副总裁。
其三,在乘用车方面,东风有限公司仍满足于向中国市场导入尼桑的定型车型,相对于部分欧美韩国公司开始着眼中国用户需求而研发中国概念车,就显得已落人后,而这涉及到东风有限公司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格局,此不能不虑。
其四,相较于其他日本企业在表现本地化社会责任、融合日本优势流行文化元素介入中国本地新流行文化的变化方面相对消极一样,中村所领导的团队在车辆时尚方面所进行的令中国公众尤其是青年一代可感知的行动也相对很少,“低调”——这样一种在内部公司政治中的优势个性——用于外部社会表现上就有消极之嫌,这也不能不说是东风有限公司至今的一个遗憾,但中村先生可以通过调整用人或适当地在这方面加强关注与投入,弥补这方面的价值点。
东风续吹,将是中村克己的下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