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上举办2006年度“社会责任”优秀博客评选活动,是件好事,促使博客们在比较充分的享受言论自由的权利与便利的同时尽到一份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因势利导,这使我想起“防川”之说,那多少有些防止信息泛滥之意。
博客、灌水、版主(斑竹),这些都是现代网络概念,而“防川”之说古已有之。《国语.周语上》“召公谏厉王止谤”中讲:周厉王暴虐成性,遭到人们责骂后变本加利的实施舆论控制。国人不敢讲话,路上碰到熟人相互递个眼色,各走各的路。有个叫召公的人告诉厉王,你这样做将自取灭亡,给他讲了一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厉王不听,果然在三年之后就被人们推翻了。博客在网站里胡言乱语,任意“灌水”,版主(斑竹)当然不能坐视。但是如何管理,则应当从古人“防川”的见识中引以为鉴。
川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左右表示为岸,中间是流水,形状像一条河流,本义也是指河流。引伸开来,川则有水流、水道、水溃(决)等意。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就是水溃的结果,想堵也堵不住,硬堵终会冲决成灾,这大概是召公所谓“防川”的主要意思。今人皆知治水宜疏不宜堵,道理正源于此。网络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场所,尽管其中不乏“谤言”,管理者不会重蹈厉王硬堵的复辙,但并非不存在“防川”的问题。
网络不是王庭,网站要办的下去,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依靠人们言论的质量而生存。这似乎更符合召公在二千多年前的论断:“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信息技术的发展固然为人们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个网站的兴亡则直接取决于人们对言论自由的需求,发布与收集信息的需求,以及对此类需求的满足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因为“民之有口”,有对某种信息的供求愿望,各个网站才有取得经济效益的可能,“财用于是乎出”,“衣食于是乎出”。因而网站的本性不存在着去堵人民之口的原始动力,因为那样做等于自绝生路。但是以提高点击率为生存之道有可能产生另一种倾向,那就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使人们无所事从。刻意的炒作可能有更多的“灌水”,徒增信息的水份,形成信息的泛滥。在这种情况下,认真“防川”也是必不可少的,只不过其重点是要把握好“疏”的度与“导”的方向罢了。
召公提出的“防川”的办法是“成而行之”,成为成熟,行是令其流行的意思。如果说“成而行之”对博客一方是一种苛求的话,那么对网络的斑竹们则是一种基本的要求。“成而行之”可以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实施。
人们心里有话总要讲出来,“民虑之于心宣之于口”,但是“口之宣也”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正如召公所列举的那样:“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目、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历史发展到今天,网络作为“口之宣也”的新渠道,又为人们提供了“博客”这一新的形式,只不过它不仅是上至公卿下至百工可以通用的形式,也为传统的表现形式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因此需要斑竹们对博客的文章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表现形式进行更为精细的划分,认真地做一番分门别类的工作,便于人们搜索和使用。
“成而行之”在内容上则要求斑竹们做到“行善而备败”,即宏扬好的,防范坏的。这并不是要求斑竹们要负责按照博客的意见付诸于实践,而是说斑竹们对博客言论要有甄别的眼光,通过媒体的作用,使其对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其中成熟的、善意的意见能够得到更突出、更顺畅的表现,在网页版面的处理上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带有普遍意义、有针对性的言论不至于转瞬即逝。而使那些不成熟、恶意的“灌水”不至于喧宾夺主,防止其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斑竹们能够这样“成本行之”,一定能为网页增色。
由此可见,一个负责任的网站要想在信息产业中脱颖而出,对于博客言论之类必须兼顾“宣之使言”与“决之使导”这两个方面,应当防止自己“宣之使言”的努力沦为川壅为泽的一个缺口,不至于危害社会。所谓“宣之使言”就是为博客发表意见提供更多的便利,便博客乐于宣其言,以争取更多的博客与自己同行,提高网站的人气与信息量。所谓“决之使导”,就是在信息量增大,混浊难辨时,善于分流,击浊扬清,使真正成熟而非一时宣泄的文章能够实现其最大的价值。“宣之使言”可以为社会“防川”减负,“决之使导”同样也可以为社会“防川”做贡献。“宣之使言”与“决之使导”两者前后相继,缺一不可;两者又互为因果,相互转化。斑竹们可以通过两者的良性互动兴利除弊,实现网站与博客的双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虚拟世界真正成为网站与博客的生存之川。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