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理论(八):知识理论



    1.知识是什么

  根据牛津-韦氏大辞典的定义,知识是一种被知道的状态或事实;是被人类理解、发现或学习的总和;是从经验而来的加总。托夫勒认为,我们所说的知识是指“被进一步融入一般性的信息”。他将知识的含义拓展为“信息、数据、图像、想象、态度、价值观,以及其他社会象征性产物”。

  1996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知识经济(TheKnowledge-BasedEconomy)报告中,将知识分为四种,即事实知识(Know-what)、原理知识(Know-why)、技能知识(Know-how)和人际知识(Know-who)。其中,前两种又称为显性知识(Codified/ExplicitKnowledge),就是已经过编码的以一定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可用书面语言、图表,数字公式等表示的、可以方便进行传播的知识。后两种知识称为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就是非系统阐述的知识,非结构化、非编码化的沉默知识,不可言说,这与罗素所谓的“内省的知识”比较接近。实际上,早在1938年巴纳德就注意到了隐性知识的存在,他认为“以心传心”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显性知识只是企业“知识冰山”一角,大部分知识隐藏于人的实践之中,是隐性知识。从认知的角度看,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授,但隐性知识的获得却只能依赖于自身的体验和体悟,靠直觉力和洞察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知识经济”中所说的知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人类创造的所有知识。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具体地讲,知识本身具有七个特性,即不可替代性、不可相加性、不可逆性、非磨损性、不可分性、可共享性和无限增值性。知识的特点决定了知识与一般生产要素相比有本质的区别。知识经济中,知识不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核心因素。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正是由于知识的倍增和知识的价值化过程,使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及企业长期高速增长成为可能。

  历史上,许多哲学家、思想家以及经济学家,都对知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影响人类至今;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理论,把科学技术在生产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托夫勒当年曾讲“知识代替资本,知识除了可以代替物质、运输和能源之外,还可以省时间;知识在理论上取之不尽,是最终的代替品。它已成为产业的最终资源;知识是21世纪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他的预言已经变为现实。据统计,目前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

  2.企业知识理论的演化

  企业知识理论(Knowledge-BasedTheory)的思想主要来源于经济学和心理学。波兰尼、潘罗斯、哈耶克、德姆塞茨、温特、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等都有重要贡献。企业知识理论源于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潘罗斯、纳尔逊和温特等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能力理论,1990年哈默等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掀起了能力研究的高潮。鲍·埃里克森和杰斯帕·米克尔,通过引入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进一步阐述了核心能力,提出了“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集合”的命题。研究证明,核心能力必须建立在战略性资源上,而战略性资源存在于无形资本中。其中,包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隐性知识最难模仿,极为重要。由此,知识理论独立成长起来。1998年英国出现了以《知识管理》命名的期刊,企业知识理论开始引起全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者的高度注意,并得到深入发展。

  企业知识理论认为,能力并不等于资源的集合体,能力也不仅仅是卓有成效的利用资源的功能,而是与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知识理论特别强调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组织资本是指组织对所承担任务的协调能力的资产;而社会资本则指作为资源提供给行为人用来获取收益的那部分社会结构的价值,像其他资本一样,社会资本具有生产性,它通过行为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产生。

  组织资本反映了协调和组织生产的技术方面,组织资本识别了使企业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以及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类别,强调有效协调的重要性。组织的协调知识主要在组织结构中得以体现,大部分由企业的规则组成,包括制度、操作规程、工作说明和章程等,组织资本着力于构建制式化、格式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和结构化的体系。

 企业发展理论(八):知识理论

  社会资本被看作是特定组织结构水平上的产物,强调社会环境和企业“生态”的重要性。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曾创造性地提出过“生态系统”的概念,他指出“生态系统是有机体与生存环境不可分割并密切相连的一个整体”。为获取丰富的社会资本,需要深入研究企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最大程度地为企业服务。获取、维系、强化和放大社会资本,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大体而言,组织资本主要对应Know-how方面的知识,而社会资本主要对应Know-who方面的知识。本质地讲,这两类隐性知识决定了企业生存能力和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见图1)。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加核心竞争力。高科技企业区别于传统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其知识密集性,对知识的管理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3.企业知识理论的精要

  发展至今,企业知识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企业是知识的大仓库(哈罗德·德姆塞茨(HaroldDemsetz,1998),企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知识,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获取、吸收、利用、共享、保持、转移和创造知识的学习性系统,是一种使知识一体化的制度。企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将众多个人专业知识一体化的微观机理,以便知识能在组织成员之间转移、交流与共享。企业内部的知识积累是解释企业获得超额收益和竞争活力的关键。企业作为学习性系统所拥有的知识存量与知识结构,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和积累性知识,以及所拥有的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包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内的隐性知识,是企业绩效与长期竞争优势最深层的决定性因素。它决定了企业识别、发现、把握、发挥乃至创造未来机会的能力,决定了企业利用、配置、整合、优化、开发与保护资源的能力,从而决定了企业有序、协调、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其次,知识能给企业创造竞争活力,企业学习、创造知识是企业维持持续活力的基础。企业一方面要对存量技术知识充分利用,对不同时期的新旧知识进行保持和维护;另一方面企业要善于学习不断吸纳外部知识,寻求外部知识源常常成为事关成败的关键。企业内知识的产生一般要经过三阶段,即知识的胚胎态(知识的收集与评价)、知识的孵化态(孵化的模式和环境)、知识的扩散态(知识的运用与管理)。

  知识的胚胎实质是企业获取和识别外部有价值的知识并吸收的过程,它包括知识的收集和评价两个部分。知识的孵化是为了使知识价值化,主要是发掘出隐含的商业价值。孵化的主要方式有独立孵化和合作孵化两种形式。独立孵化指企业不借助外在帮助,或者合作在封闭环境即企业内部进行的孵化,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考虑避免知识的外溢;合作孵化指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等进行合作,联合开发商业化知识,共担风险共享成果。企业自主投入开发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通过成果转让、购买、委托开发、技术入股、联合经营等多种形式,使企业更有效地创造、引进、吸收和推广新的知识和技术,而形成的内部知识开发创新体系,进而形成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企业知识创新通常有五种模式,即知识推动的创新,需求拉动的创新,交叉作用的创新(推拉结合),一体化的创新,及系统集成和网络式的创新。

  第三,企业知识理论认为,对知识的管理既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也包括对隐形知识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两种知识之间转化过程的管理。知识的转化主要有四种模式。

  由于隐性知识是高度个别化甚至个人化的,且难以交流,隐性知识往往伴随行动才会产生及重现,因而必须建立一种使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机制,培育组织单位的紧密关系,开发团队的学习能力,营造互动交流知识的良好氛围,使知识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同时,通过“干中学(Learningbydoing)”和“干中教”(teachingbydoing)”,提升团队学习的实效和协同度。

  徐飞:教授、博士、博导,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助理、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战略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3885.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原文地址: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者:轻舞飞扬中国民营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家族式企业弊端在国内众多民营企业里,存在着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 复杂的家族关系,派系利益争夺、脆弱的粗放式内部管理、 战略迷失和

企业大学之八:逐步项目推进

系列专题:企业大学建设十部曲    前面的文章,我们多次说过内部讲师队伍体系的建设问题,这个问题是整个企业大学的核心,课程可以买进来,软件可以买进来,而讲师一定要自己培养的才好用,尤其是兼职讲师。你不能找到外面讲师,有兼职讲师那么

企业发展与管理 突变视域下的企业发展与管理

  今天企业自身成长中的不确定性和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得突如其来的失败或萎缩成为时代的特征。而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从系统论的角度,将企业视为非线性系统和复杂系统,并应用非线形系统理论分析企业发展的规律,探讨企业演化的模式

企业发展理论之十:核心能力理论

    1.企业核心能力   企业能力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斯密隐含的结论是,通过劳动分工,企业可以更好地培育和提升生产能力。马歇尔(Marshal)在1925年提出了企业内部成长理论,他认为企业各职能部门存在着差

企业发展理论之九:企业家理论

1.企业家   何为企业家(Entrepreneur),历来有不同的见解。企业理论开创者之一法国经济学家J·B·萨伊,最先对企业家作了定义:“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较低、产量较小的领域,转到生产率较高、产量更大的领域的人是企业家”。美国经济学家黑

声明:《企业发展理论(八):知识理论》为网友幼稚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