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去年经济增速 中国车市全球独秀 去年40%增速笑傲国际车市



  如若书写中国汽车史,当写到2006年时,应该使用4多来表述:新车型推出多、自主品牌多、汽车产业政策多、汽车出口增多

  2006年中国车市完美谢幕。在全球汽车市场哀鸿遍野之际,中国市场却以近40%的速度疯涨———汽车生产销售突破700万辆大关(其中轿车380万辆),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

  在这一年中,各厂商平均每三天就推出一款新车型。新车出马,旧车降价,汽车尊贵炫耀成分愈发暗淡,就像手机回归到通讯工具一样,汽车正朝“交通工具”方向复位。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薛旭教授总结2006年的车市时,用了两句话概括:“新车上市让人眼晕,价格跳水让人头晕。”降价以及众多汽车产业政策的频繁出台,无疑为汽车复位之路提供了强劲动力。

  3天一场新车秀

  一位汽车记者形容他2006年疲于奔命的状态:要么坐在新车发布会场上,要么坐在赶往另一场发布会的飞机上。他说曾有一个月只在家住过4天。他的飞行里程积分已够他免费去趟欧洲。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国内汽车厂家推出的乘用车新车型达到117个。平均三天就有一款新车面市。虽然今年上市的新车型大部分是改款改型的升级版,真正属于首发的全新车型也就30多款,但这个数字已创历年之最。

  目前国内车市仅轿车就有几十个品牌的数百个车型,几乎每一个价位都有上十款不同品牌的产品在竞争。

  可是2006年中国汽车销量排名靠前的单一轿车品牌还是凯越、伊兰特、捷达、夏利、雅阁、桑塔纳、QQ等“旧人”,新车型并不见踪影。有的新车上市当月只卖了几百辆,有媒体把新车上市比喻成割韭菜:推一款新车,看看势头不对就立即退市,改头换面再推新车型。像割韭菜一样,图个“新鲜”。

  按照国际惯例,一款新车型年销量必须超过20万辆才能收回研发投资。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款单一轿车品牌年销量超过20万辆。即使大红大紫的丰田凯美瑞2007年计划产销也才15万辆。2006年单一车型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只有7个,销量在5万至10万辆的只有11个,其他110个车型销量低于5万辆。

  即便单一车型销量难如人意,也没有人敢忽视中国市场,因为8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当年丰田错失进入中国先机已成为汽车业的反面教材。众厂商只能多管齐下,靠推出花样繁多的车型以固守市场,而此举又加速了中国车市的繁荣。

  2006年中国汽车消费也首度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轿车销量超过380万辆,比2005年净增150万辆左右。轿车占了半壁江山,达到53%以上。轿车每月平均销量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了近40%,增幅居世界之首。

  2006年车市繁荣的另一半功劳应感恩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

  2006年是中国汽车政策变化最多的一年。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从年初开始,国家限令各地取消对小排量车的种种限制措施并且调高了油价,一系列的汽车新政,推动了小排量汽车的消费。

  从2006年轿车销售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出,前10位中,有7位属于排量为1.6升以下的经济型轿车。“市场是发展的空间,政策是发展的边界。”在2006年的一次汽车论坛上,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陈清泰道出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力。

  自主品牌全面反击

  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推出的新车型中,有30多款属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2006年绝地反击,市场份额升至26.4%,一举超越日系车的25%,按国别排位中,中国自主品牌销量首度位居第一。

  自主品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和尊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说过:“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

  在中国汽车行业以“市场换技术”策略宣告基本失败后,“自主品牌”成了中国人心中的痛。

  2005年开始,“打造自主品牌”的呼声增高,从“龙何之争”、“十一五规划”,再到“新洋务运动”,经过业内前后几轮的讨论、酝酿,中国自主品牌呈现出一股前所未有的研发热潮。

  2006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十一五”期间,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众多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以前所未有的激情,迎接自己的时代彻底来临。

  最早嗅到自主品牌群体发力的气息是在2006年广州车展上。吉利在这次展会上展出了以金刚为首的现有七款量产车。长安携旗下CV6、CV7、CV9、CV11共4款自主研发汽车前来参展。奇瑞的A5和瑞虎搭载了他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动机。这届车展也被业内称为“自主品牌汽车展”。

  以往,由于技术和品牌上的局限,绝大部分自主品牌轿车都集中在10万元以下的价格区间。但到了2006年下半年,上汽、一汽两大汽车集团相继发布了自主品牌中高端产品:上汽的荣威,一汽奔腾、红旗HQ3,把战火燃至高端市场。

  三大汽车集团集体出手,让洋品牌汽车大行其道的中国汽车市场看到希望。

  2006年,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和上汽集团纷纷宣布了自主品牌构想或目标。一汽今年正式宣布将在2009年实现自主品牌车百万辆;上汽收购韩国双龙、英国罗孚汽车后创立了“世界为我所用”的自主之路;东风集团也进行了自主品牌战略的发布。

  与奇瑞、吉利、华晨从零开始的低起点不同,中国传统的“三大”汽车企业走的是一条大手笔的自主品牌路线,它们通过和外资合作、购买技术或者重组兼并的形式,使自己的自主品牌路线日渐明晰。

  此外,以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小型汽车公司在今年推出了奇瑞A520、华晨骏捷、陆风风尚等车型,它们已跳出过去简单模仿的狭隘思路,正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来提升壮大自己。

  算下来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模式有过三种:吉利、奇瑞摸索着带来无数麻烦的“模仿”之路;将外观外包给意大利的华晨、哈飞、长安走了一条“美容整形”之路;而上汽、一汽则走了一条“借鸡生蛋”之路。

  到外面去

  2006年11月27日,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率队到访德国,与欧洲大型知名物流公司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出口协议:在未来5年时间内,华晨汽车向德国及欧洲出口15.8万辆中华轿车。

  华晨出口的是尊驰轿车,首批的3000辆已发运。华晨的这个协议是我国自主品牌有史以来最大一笔“出口单”。

  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放量。据海关统计,前10个月已出口整车254416辆,同比增长102.82%,出口总额达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6.58%。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整车出口的长期增长势头已经显现。

  但中国汽车出口潮水般汹涌仍拜低价所赐———华晨之所以能够顺利进入欧洲市场,还是因为其价格低廉,尊驰在德国的预计售价是19000-20000欧元,虽然算中国汽车出口中的高价格,但这一售价仅相当于欧洲产同级车价的2/3不到,比日韩汽车差不多便宜30%。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口的小轿车以中低档为主,平均单价为8336美元;进口的小轿车以中高档为主,平均单价为29180美元,进口车价格是出口车的3.5倍。

  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出口的汽车仍旧处于市场最低端,是以低廉的制造成本来实现利润的。美国著名汽车专家韦斯利·布朗就曾表示,中国汽车企业的产品标价可能低于市场30%,价格优势明显,但由于低档汽车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外安全标准的准入制度,光靠价格优势也不一定能行得通。

  出口车数字喜人的背后的另一隐忧是出口厂家分散。

 英国去年经济增速 中国车市全球独秀 去年40%增速笑傲国际车市

  2006年头10个月,整车出口企业共1242家,出口数量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140家,仅占出口企业总数的11.3%,而出口数量不足10辆的企业却有718家,占全部出口企业的57.8%。小批量出口企业,售后服务不能得到有力保障,不利于汽车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报告称,未来5年,世界范围内将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低成本汽车市场。这将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新汽车生产商为他们所生产的越来越多的低成本汽车找到市场。罗兰·贝格认为,中国汽车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将有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汽车制造大国。

  因此中国汽车厂商必须直面挑战:一是中国对国际资源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出口企业整体竞争力仍然不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而外部竞争形势日益严峻;三是国内出口市场秩序亟待规范;四是出口汽车质量有待提高,售后维修服务网络尚不健全;五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增多;六是国外非关税壁垒的挑战增加;七是汽车产品贸易摩擦处于高峰期,并将长期存在。

  中国汽车出口企业应对这些挑战,首先要确保产品质量,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同时,要细致研究各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防止盲目进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控制成本,保持合理的赢利水平;另外,还要增加投入,提高研发能力;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行为;要规范出口秩序,制止恶性竞争。

  2006中国汽车业大事

  ·2006年1月4日,发改委等6部委联合发出《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意见》指出,各地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为由,对小排量汽车、出租车辆等出台专门限制规定。

  ·2006年2月1日起,《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正式生效,《办法》规定国产汽车必须以中文汉字标注汽车生产企业名称。此《办法》的出台,主要是为了增强中方平等对话的权利,防止中国汽车企业变成默默无闻的组装厂。

  ·2006年2月14日发布的《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明确提出,2010年起,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总代理商,要负责回收处理其销售的汽车产品及其包装物品。到2017年,中国所有国产及进口汽车的可回收利用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即整车产品可回收率达到95%左右。

  ·2006年3月,国务院有关通知指出,整车企业除满足产业政策要求外,还要满足自主品牌、自主开发产品的条件;现有企业异地建厂,必须满足产销量达到批准产能80%以上的要求。·2006年4月1日起,中国对现行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按照新税率,排量在2.0升(含)以下的车型有的税率没变,有的稍有降低,但是降低的幅度不大。排量在2.0升以上的车型,排量越大税率越高,最高至20%。

  ·2006年7月1日,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我国进一步降低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小轿车、越野车、小客车整车的进口税率由28%降至25%,车身、底盘、中低排量汽油发动机等汽车零部件的进口税率由13.8%至16.4%降至10%。这是我国第6次降低汽车进口关税,至此,我国汽车及零部件降税承诺全部履行完毕。

  ·2006年9月18日,福特汽车正式告知宝马公司,行使对罗孚(ROVER)商标的优先购买权,福特的介入使得上汽的收购计划搁浅。9月19日下午,上汽股份随即明确表示,将打造一个全新的中高端品牌。10月24日,上汽宣布启动自主品牌“荣威(Roewe)”。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363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前瞻论坛苗圩 2014中国车市前瞻

      如无意外,201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仍会是一片飘红的景象。根据中汽协预计,2014年国内汽车产销可望增至8%至10%,总量在2400万辆左右。不过,这个人人趋之若鹜的汽车掘金地也同时面临着诸多棘手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环境污染和交通

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减速 中国经济还在减速?

     最新的中国出口增长数据并不乐观:增速又减缓了。一直以来,中国都像一架巨型跑车,非常高速地奔跑着,它令人惊讶的增长速度使其迅速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但如今,中国正试图变速换挡,减少对变化无常的出口地依赖,而更

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增速形势依旧乐观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在此背景下,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内的不少机构或个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低增长期,增速会下降至6%甚至更低。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在于,中国当前的经济模式和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情况相同,但我们认为,中

1997年中国经济软着陆 中国经济初现软着陆信号

     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三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3季度7.4%的增长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中国季度增长的新低,同时,7.4%的数字也低于7.5%的年度增长目标。  

声明:《英国去年经济增速 中国车市全球独秀 去年40%增速笑傲国际车市》为网友茉莉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