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回首2006年,是食品界大波大浪、风雨兼程的一年,值得载入食品史策。一方面,国家执法部门不断出台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如2月的《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3月的《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8月的《进出口食品包装容器、材料检验监管管理规定》等等;另一方面,惟恐天下不乱的“黑心”经营商,接连不断地制造苏丹红、福寿螺、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进一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诸多“黑洞”。此外,飞来横祸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来势凶猛的粮油涨价及一波三折的“禁鲜令”等诸多事件波澜起伏、接踵而至,都成为食品界的焦点话题……
食品安全是2006年食品大事的重头戏,从年头到年尾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6月,滋生寄生虫的福寿螺;7月,糖衣裹着炮弹的人造蜂蜜;8月,“毒猪油”与“口水油”横行天下;9月,有毒的瘦肉精;10月,致癌的大闸蟹;11月,含苏丹红的红心咸鸭蛋、“嗑药”的多宝鱼、孔雀石绿的桂花鱼,直止年末的“陈化粮”事件。以上事件因公众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使消费者陷入了“食”面埋伏,时常处于恐慌当中。对此,专家分析过,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是一个漫长产业链,要经过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市场贸易等多个环节,涉及到农业、质监、卫生、工商、检疫、食品监督等多个执法部门,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难以保证食品安全性。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专家建议:食品相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食品生产商应提高行业道德、遵守市场发展秩序,媒体应掌握好报道的“火候”,消费者必须保持清醒、理性的自我判断头脑,把食品安全问题降低到最小化。
2006年除了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外,日本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粮油涨价、“禁鲜令”等也成为食品界影响致深的大事件。06年5月29日,飞来横祸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虽表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做出5项让步,但事实上提高了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门槛,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壁垒问题,还涉及到中日贸易的公平性,关系到我国数千家企业和数百万农民的切身利益。11月,来势凶猛的粮油涨价,抬高相关行业的物价,引发各界专家的评议,有人认为,粮价上涨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有人认为,粮价合理上涨利于解决中国经济难题;有人建议粮价上涨还得理性看待等等,其观点众说风云,一时沸腾全国。在06年与07年交接之季,一波三折的“禁鲜令”火了起来,媒体到处是“保鲜”、“禁鲜”两大派的活动身影,到底要不要执行“禁鲜令”?有专家认为,“禁鲜令”要不要执行实质上是乳业之间的“品牌战”、“市场战”乃至“口水战”。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扣人心弦……
现在再次回头看看06年影响深远的食品大事,有人产生疑问,06年国家出台了《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2006年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相关政策法规,为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上演?到底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目前,因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存在一些漏洞,食品安全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部门职责重叠、管理职权紊乱,加之经营商制假、造假、售假的违法行为,消费者仍处于被动状态,固然难以确保消费安全。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解决食品安全等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深信: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各食品监管部门以法律政策为准绳,严格执法,食品安全问题会逐步解决。此外,伴随着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出台、实施,我国食品民族企业将会越走越强。“十一五”的要求及目标是,食品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食品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契机,依托农业生产,反哺农业生产,调整食品工业结构,进一步提升行业发展总体水平;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培育食品加工产业带和企业集群;转变增长方式,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促进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提高食品营养和安全水平,确保居民放心食用。
2006年,属于前所未有的食品记事大年,记载了太多精彩的篇章,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让人们触目惊心。这不,2007年刚开始头,“禁鲜令”旧戏重演,看来又是一个非凡的食品记事年,无论如何笔者祝愿大家:“天下食品更安全,猪年美食更健康……”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