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行业:全球PC市场 兑现指数:★★★☆
现状勘察
2006年岁末的宏可谓牛气冲天,急不可待地喷出三口大气:
先是继市场研究公司放出宏2006年第三季的增长率为33.4%,远远高于联想、惠普、戴尔的消息后不久,宏董事长王振堂就声称要在短期内挑战2006年约1000亿元人民币的营收、27亿元人民币的营业净利这一目标;
再是在宏30周年庆典上,王振堂发狠似的表示要“突破任何障碍”,在2007年取代联想,迈入全球前三大PC品牌;
紧接着,坊间又传出宏准备一口吞下排在戴尔与惠普之后的美国第三大PC厂商盖特威(Gateway)。
大气魄不等于大结果,在此仅能以现有的态势来推断其中的可能性。
推理过程
首先得弄清宏成长力从何而来。
根据统计数字,宏2006年第三季度的增长速度是戴尔的3倍、联想的2倍、惠普的1倍,目前控制着全球电脑市场5.9%的份额,直逼以7.5%排名第3位的联想集团。
如果按照这种增速比例发展下去,宏全面超过联想也绝非白日做梦。问题关键在于,宏能否保持住这种优势?这取决于两个关键点:一是宏排兵布阵的技巧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联想等竞争对手“不在状态”,为其制造可乘之机。
对于第一关键点,宏首先要破解这样一道难题:
宏的市场核心在欧洲,北美市场一直就是其短板。而在中国内地市场,宏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所以要实现2007年赶超联想、进军PC三强的目标,就必须在这两个市场有大的突破。
事实上,早在2005年,王振堂就下达了在2007年全面赶超联想的“死命令”,并为此在宏内地市场的渠道等方面动了一系列的“大手术”。
这系列“大手术”总体还算成功,它促成了宏在2006年的爆炸式增长,已经对包括联想在内的业内巨头构成了新的威胁,让自己与联想的距离只差一步之遥。
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宏的“狂言”不完全是一种自我欺瞒式的臆想。
而在美国,名气不大的宏除了面临市场增长放缓的大环境外,还要挑战在这里已经根深蒂固的戴尔等知名企业,难度可想而知。
有消息称,为跻身全球前三大PC品牌,宏目前正有意并购美国第三大PC厂商盖特威。尽管王振堂表示盖特威开出的条件“实在太贵了,宏还在看”,也就是说:如果价格太贵,宏就要放弃这张牌。
而我们认为宏不会轻易放弃这张牌。道理很简单:在联想成功收购IBM的触动下,宏投资人对于宏过于稳健的表现早就表示不满;更重要的是,如果能够并购盖特威,将使宏在美国PC市场上获得对联想的优势;此外,还有一个让宏垂涎欲滴的诱惑,那就是宏还可以透过盖特威的渠道,将宏的产品和品牌传递给美国消费者,从而真正在北美市场扎根。
因此,宏收购盖特威,可以在北美市场实现全球破局。
对于第二个关键点,宏似乎已经有理由“偷着乐”:
根据2006年11月联想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联想中期净利较2005年同期下跌52.7%;海外市场全面下跌,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市场全面失利。
联想哪怕是短暂的“不在状态”都可能为宏的“野心”提供突破口。
另一个让宏感觉更爽的事情是,近来,全球前两大PC品牌戴尔、惠普双双遭遇了高层震荡变故,这给相对稳定的宏团队提供了可资琢磨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宏的海外高管团队也比联想更为强大。从宏的全球人事布局来看,海外管理层明显比以前加重。在宏董事会里,除了兰奇,宏还邀请了不少国际职业经理人。时下,宏的美国总经理就是欧洲人,其人力部署与公司发展是同步的。
而对于联想,柳传志曾坦言,联想国际化最大的困境就是国际化人才困乏。尽管收购了IBM PC业务后获得了部分海外团队,加上2006年8月戴尔中国总裁投诚联想后也挖来许多前戴尔同事助阵,但一旦双方在管理与文化价值的认同上出现矛盾并且激化,新联想的高管团队将很难稳定,其借助戴尔高管团队强化供应链、提速海外战略的目标也必面临挑战。
冲击波
如果此预言成真,将会出现以下几个场景:
宏成为全球第三大PC品牌,戴尔、惠普等国际厂商将面临来自宏的更为凌厉的攻势;
联想退居全球第四,中国市场仍旧称雄,但在欧美市场的破冰之举将更加艰难。
成败界点
此预言成败的关键有三:
1.宏的优势能否持续到2007
尽管宏在逻辑推断上有保持这一优势的能力,但是事实是否真的会按照逻辑推演的那样发展尚无十分的把握。
2.1+1能否大于2 ?
即使在鼎盛时期,盖特威也未能涉足中国市场,而宏在中国内地的发展也并不尽如人意。它们的联姻如果能得出1+1>2的爱情结晶,则宏梦想成真的可能性极大。反之,也很有可能自乱阵脚。
3.联想能否凭奥运牌龙出升天。
目前,联想也在频频出招,如向全球推广针对普通消费者和小型企业用户的“双模式”、投入重金对现有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等。如果联想迅速跳出困局,宏也可能失去挤进三甲的机会。另外,越接近08奥运,对联想来说越是利好,联想如何出好奥运牌,也将直接影响到两个企业的市场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