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完人,事无完事,如何在面对生存和挑战中适应和存活下来,是每个人,每个公司甚至是每个国家都会认真考虑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同时也存在着无数的机会,如何在机会到来是把握好机会,这无从开口述说,但有一点却是不可不说的,那就是必须“改善”自身。
从1986年开始,《改善:日本企业成功奥秘》一书出版以来,“改善”(Kaizen)一词,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管理观念。
1993年版的NewShorterOxford英文词典,收录了“改善”一词(该词典将“改善”定义为:一种企业经营理念,用以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方法和人员的效率等)。“改善”终于演变成英文的词汇了。对“改善”仍然不熟悉的读者们,或许会觉得先从“改善”的观念,做一扼要的介绍较有帮助。
日本,一个经济大国的这种管理观念,现在被很多权威人士、权威机构认同,为什么呢?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现在,在大多数的字典中“改善”一词意指不断的改进完善。此词在一些专业术语中也有隐含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要以相对较少的费用来改进工作方法。“改善”的理念是要求我们自己在学习上、工作上、社交上及居家的日常生活中,应致力于经常不断地改进。
“改善”是以一小步一小步的、阶梯式的进步,不可能也无法做到立刻产生很大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酝酿的成果却是巨大的。
通过对过去日本金融的研究得出,为什么日本的每一家公司,都把重点放在寻求最好的方法来节约自然资源。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必须寻求并改善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可循环再生利用,因此他们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改善”自身的技术、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科技水平才会提高的如此之快,对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这不是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取得的成效,而是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效。
借科技上的突破、最新的管理思想或最新颖的生产技术,来进行大步伐的革命性改变。创新所带来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相反地,“改善”通常是没有戏剧性变化的效果,而且是微不足道的小改变效果。但是创新是一触即发式,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而这种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长期而言,所累积的大成果足以获得回报。“改善”也是一种低风险的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不需耗费大成本。
全公司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圈及劳工关系的活动,都可以浓缩成一个名词—“改善”来表示。使用“改善”一词,可以替代以下这些哩嗦的名词,如:生产力、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ZD)、及时生产方式(JIT)及提案建议制度。“改善”一词,可清晰地描绘出一幅企业界一直在进行的事物影像。“改善”就是容纳了所有这些实务观念的一把伞。然而“改善”,并不局于一家企业、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而可应用在世界各地管理人员的身上,作为基本原则。遵循这些正确的步骤,以及正确地应用这些“改善”的流程,任何一个个人,任何一家公司,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都能从“改善”中获得收益。国家也能在不断“改善”中获得“成长”。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邮箱:[email protected]QQ:412211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