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害怕长大后就失去了道德与理想……
沉默的大多数
长期以来,无论是媒体或是课堂,关注的主要企业都是那些公开上市的大中型企业。但在真实的世界里,90%以上的企业不是上市公司。虽然有不少未上市公司努力要成为上市公司,但也有不少公司非常坚定地决定不要成为上市公司。好公司不愿意上市的可能原因有二:一个原因是公司很赚钱,不缺资金,老板不愿意公司上市后与一般投资大众分享公司股利;另一个原因则是老板不愿意公司上市后,为了应付短期投资者而丧失了公司的灵魂。
企业可以有许多种所有权的组合形态,公开上市公司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因并不是它们的数目比较多,而是因为这类的公司通常规模比较大,信息比较透明,所以也比较容易受到一般人的瞩目。但是,如果我们想要理解企业世界的全貌,绝对不能忽略那些占大多数的未上市公司。然而,公司不上市的好处就是不用对外披露公司的信息。因此,这些公司如何运作,何以成功,一般人最多只能管窥一二。
不肯上市,拒绝长大
最近读到一本好书,波·布凌汉的《小霸王企业》。该书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除了知名的上市公司之外,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不肯上市的好公司。这个世界就有那么多不肯上市、拒绝成长的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不肯上市,并不是因为他们经营得不好,事实上,他们都曾因为经营得太好而面对过上市或大公司并购的诱惑。正如波·布凌汉所说的:“如果要让企业生存下去,迟早有一天你必须决定自己的事业要成长到多大、要成长多快。”绝大部分的企业会选择快速成长,然而,这里所介绍的企业却都选择公司要维持自我,不愿意只是为了成长赚钱而随波逐流。读者一定会问,那这些企业创办人究竟要追求什么呢?企业的目的不就是要股东利益极大化吗?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企业的重要使命的确是尽量替股东赚钱,否则投资大众就会琵琶别抱。
但对这些“顽固者”而言,替股东赚钱显然不是最主要的任务,赚钱只是这些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以及自我实现的必要工具。企业内部员工的成长与亲密关系、企业与社区的和谐相处、企业与顾客的长期忠诚才是这些企业生存的首要意义。因为这些企业都是有灵魂的企业,所以它们与各利益关系者的往来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的工具意义上。吊诡的是,虽然这些公司不是以获利为首要目标,它们却都是获利良好的公司。这证明了只要公司好,赚钱是顺理成章的结果。一家企业的灵魂反映的就是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谓核心价值就是即使可能导致对公司生存不利的后果,公司仍然愿意做出的选择。
以一家瑞尔精准设计公司为例,瑞尔公司本有机会替一家香烟制造商设计一个特殊轴承。但是,其中一位设计工程师认为替烟商设计这个轴承,是在帮助烟商销售害人的产品,就因为这位工程师的不安,公司内部在经过审慎的讨论后,决定放弃这笔生意。虽然,瑞尔公司在当时正面临严重的营业衰退,员工都必须减薪以对,但公司认为对社区对员工的信任重于赚钱,所以,公司最终放弃了这笔生意。
做有灵魂的企业
假设同样的情形发生在一家中国企业里,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企业会毫不犹疑地承接这笔生意。在他们的逻辑里:第一,承做烟商的生意并不违法;第二,你不做,别人会做,你并不能改变什么;第三,公司生存面临危机,理想固然重要,不能牺牲现实。
然而,真有那么多受到基督教文化影响的西方人,愿意在道德与理想的指导下经营企业。这些企业之所以不愿意上市,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公司上市后会失去了道德与理想,换言之,公司害怕上市后会被迫出卖灵魂。对于没有宗教传统的中国人而言,灵魂根本是个不存在的东西,企业的目的就是要赚钱,其他都是空谈。因此,我很难想象有哪家中国企业是因为害怕失去灵魂而不愿意上市的。若是无法体会出企业灵魂的意义,中国企业将永远跳不出只知道赚钱的格局,也很难成为令人尊敬的卓越企业。
让我用一则寓言做这篇文章的结论。一位女孩准备将海星丢入大海。一位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别自找麻烦,还有成千上万的海星。你不可能拯救所有的海星。你现在做任何事都不会改变现状。她看着手中的海星,然后说,但是对这只海星来说,我这么做可以改变它的命运。她将海星丢入大海……不论我们在为国际级企业工作或是经营一家小小的咖啡馆,我们小小的行为都可能改变身边某个人的命运。在这个意义上,小企业所能创造的价值绝对不低于大企业。
中国人喜欢论证什么时候可以出现国际级的知名企业,更实际更有意义的反思应该是,中国有多少企业是有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