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车间主任就将围裙的方案报了上来。
方案如下:
为找头人员每人配备一围裙,为便于装残丝可将围裙尺寸适当增大20(长)cm×15(宽)cm,上口增加皮筋将其缩小以防残丝外漏;腰围系带子各1米长,脖颈系带长为30厘米长;
使用材料和大体投资额:
1、丝绸布约30米,金额30米×20元/米=600元
2、皮筋8米,金额8米×0.8元/米=6.4元
改善后的效果:
1、地面整洁,没有多余残丝缠绕在车轮上避免纱车损坏隐患(因纱车轮子无杂物缠绕,易推拉),同时提高效率。
2、节省扫地时间及重复劳动,每班可节约40-60分钟。一天节约一人半个班(4小时)的劳动量,平均每天节约工资350元。
3、工作程序得到简化(即不需要先将残丝放入丝筒或地面上,再由找头人员进行打扫)。
看了这个方案我很高兴,但是高兴之余,我还是感觉应该和这个车间主任和公司的高层交流一下,尽管这个方案已经获得公司高层的批准。
交流的内容如下:
员工在现场的“改善”活动应本着“尽量不花钱或者花少量的钱”的原则把事情做成,这是改善的初衷。如果花较大量的钱做这件事,做改善活动就会给企业的经营者带来“改善”就是花钱、是企业的累赘的感觉,改善活动就会受阻。今井正明在《现场改善入门》这本书里强调,目录工程师不是企业需要的,每次在企业的设备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时应首先考虑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造,而不是找目录工程师购买那些目录清单中的设备,企业由此可以少花很多资金,也达到了企业生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熟悉设备的人员和改善设备的人员。
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问题,但完全可以花很少的钱。实际上农民拾棉花的围裙完全没有上述方案中所提及的围裙精致,这些围裙是农民自己做的,而且耐用,也同样满足了要求。也就是说上述方案中的围裙奢侈了,为什么要用丝绸做呢?装在里面的是废丝,仅仅是收集作用,是过度满足要求。其实,员工完全可以利用现在的废丝袋子(塑料编织袋)裁剪成三段,缝制成和农民拾棉花类似的围裙,谁去缝制呢?员工自己,找头区的员工部分为女性,相信对她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假如缝制女工没有缝纫机,企业也没有缝纫机,怎么办?在很多企业里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员都在等,其实在精益生产方式文化下的企业里,员工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将这些编织袋的材料带到自己的家里自己缝制。当然,很多企业都应该寻求文化的改变,使企业员工完成“做事情”到“做事业”的观念转变,真正的和企业融为一体,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思想的五大原则之一)。
我相信当我把这些内容和这个企业的高层和车间主任交流时,他们会采取最适合提高他们生产效率的“围裙”。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王洪星 研究方向:精益生产、5S、TPM、海信管理、动作分析、生产线平衡 MSN:[email protected] QQ:278104796 电话:1346581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