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XX公司为一家港资医药企业,其产品90年代初即进入国内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其品牌已在广东省甚至华南一带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业内的口碑良好。其市场营销操作方面,采用扁平化的渠道管理模式,总经销——>地级分销——>终端。在与客户的合作中,有三点要求:价格配合要求、区域配合要求、物流信息配合要求,在三个要求达成的前提下,客户完成商定的销售额后即可获得定额的折扣,因其产品属于畅销品类,故在销售过程中加入限量供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对客户销售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在这种政策框架下运作,公司的市场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医药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任何政策都不能完全解决市场的所有问题。
现状分析
A市历来为广东省乃至华南的药品集散中心,医药公司众多,药品进出频繁,供需状况、价格波动等市场信息较为透明,由此引发的同业竞争,手段极为直接,价格是其最重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目前,XX公司产品在A市的状况令人担忧,正式合作客户1家,而现有产品销售的医药公司达8-9家之多,货源及流向数据均不明确,亦无法进行监控,由此造成的影响无法量化,但市场波动明显,表现为:
1.当地协议客户,反应极为强烈,反馈信息主要体现在批发价格持续下跌3%-5%,且仍有下跌可能,其次压缩了其市场份额,实际销售量减至正常销量的2/3,因此该客户经营信心不足,要求XX 公司采取措施解决异地货源流入问题的呼声最高;
2.异地客户:近距的B 市、C市客户均有反馈A市货物流出,对其批发价格、市场份额造成冲击,远距离的D、E等地的客户亦有同样反馈,对当地商业单位正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上图为A市的物流状况,在流程上A市相当于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故在物流控管方面处于较为重要的位置。针对XX公司产品目前在A市的现状及预后,结合XX公司市场管理原则及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对目前货源混乱状况进行治理监控显得十分重要。
从长远来看,商业客户之间的价格竞争,助长了终端之间的零售价格竞争,而零售价格的波动不仅影响零售商的经营信心,最终的客户——消费者,亦会产生不信任感。为此,对于异地货源的处理成为治理的重中之重。
建议措施——针对异地货源
货源核查
1. 正向核查:即针对可能异地调货的合作客户进行核查,此类单位为A市外单位,需公司作整体协调安排;
2. 反向核查:即针对当地经营XX公司产品的非合作客户进行核查,在对该类单位不熟悉,即客情基础不足的情况下,需当地合作客户配合;
核查工具
1. 正向核查:客户货物进、销、存数据跟进表格,当地客户(含零售商)反馈信息(辅助)及可能获得的客户进出凭证;
2. 反向核查:客户货物进出凭证(最佳),非协议客户确切的信息反馈(量化)。
正向、反向核查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本文仅就反向核查做一探讨,在核查工具中,客户货物进出凭证为最佳核查工具,一旦获得即为定性,此点需当地客户配合才能获得,但需考虑若干问题,将在后文详细阐述,非合作客户信息反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情基础,难以在短期达成。
核查实操
反向核查:在合作客户的配合下,向经营XX公司产品的非合作客户进行返购,获得该单位的出货单、药检单或通关单,通过所药检盖章印,即可获得相关供货单位的信息,而出货单则可获知确切的价格信息。
结合A市市场现状及合作客户的经营现状,需考虑以下问题:
1. 当地合作客户对此措施的认可程度及愿否协助配合操作,非合作客户愿否出货?
2. 目前市场价低于原价3%-5%之间,返购在的价差能否予以补偿?
3. 所收货物数量能否计入当地合作客户任务量并予以折扣核算?
4. 货物返购后,因所有权改变,若量大,对于批号较旧的货物,能否退换?批号较新货物,若滞销,能否退换?
5. 返购后,异地货源重新进入,是否继续此措施?
核查结果处理
若以上问题协调成功并实施产生结果,则对违规客户有以下处理工具:
任务量 折扣量 供货价 货量 合作关系
任务量:
1.若违规客户实际出货量无法获得,则结合当地合作客户返购量对违规客户任务量进行扣减;
2.若违规客户实际出货量可以核实,则按核实量对其任务量进行扣减。
折扣量:
1.若违规客户实际出货量无法获得,则结合当地客户返购量对违规客户返利量进行扣减;
2.若违规客户实际出货量可以核实,则按核实量对返利量进行扣减。
供货价:在有实质违规操作的现实情况下,给予警告,视情况给予永久性或暂时性取消合作供货价格享有权;
发货量:即发货量限制,视情况限定每月的提货数量;
合作关系:在处理办法无效的情况下,终止对该违规客户合法的供货渠道。
(未完待续……)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旭飞,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