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中国酒魂 汾酒中国酒魂连载之十六



     董辰生:健笔写神泉

  ——董辰生与汾酒文化

  在杏花村,有一个关于神泉的传说。据说在唐代,有一位将军叫贺鲁,曾率军在杏花村休整过一段时间。休整期间,杏花村人非常热情,部队养得兵精马壮,并且经常畅饮杏花村美酒。休整刚结束,战争又激烈地打响了,贺鲁将军率军迎战。大军刚出杏花村,敌人已到前方20里处,军情异常紧急。这时,贺鲁将军的战马的马蹄却陷入了一个泥坑之中,前跃不得,后蹬不起。急得贺将军和战士们团团直转。这时,只见神勇的贺将军,大喝一声,一勒缰绳,要把战马拽出泥坑。而战马很通人性,头一低,腰一弓,一声长啸,与贺将军合力往上一跃,人马合一,飞奔而去。在马蹄拔出之处,一股清泉喷涌而出。泉水清凉甘洌,将士们都惊奇不已。后来,汾阳地面大旱,而清泉水量丝毫不减,用此水酿的酒尤其甘美。乡人名之曰:马跑神泉。

  著名人物画家董辰生先生为杏花村创作的国画《跑马涌神泉》,就是以此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画面上,英勇的将军、迎风的战袍、奔腾的战马、喷涌的神泉,给读者一种强烈的震撼,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尤其是那神泉,在董先生的笔下,也有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

  董辰生先生是中国当代人物画的重镇。他父亲是一位民间画师,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营养。董先生生于1928年,6岁起就随父学画,有着深厚的童子功,14岁时就以卖画为生了。之后,参加了解放军,成为一名军旅画家。

  董先生的人物画成就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连环画。六十年代至文革期间,他创作出《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朱总司令的故事》等十几部连环画作品。仅《黄继光》就先后画过6次,出过6种版本;《刘胡兰》画过2次,出过2种版本。1972年他创作的《黄继光》荣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二等奖。

  二是少数民族人物画。中国少数民族众多,风俗各异,服饰纷呈。董先生曾长期出没于傣寨瑶乡、苗寮藏包,对各民族兄弟姐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观察入微,烂熟于心。加上他在充分吸收民间艺术情趣时,又深谙“变则可久,通则不乏”的艺术之道,故所作少数民族舞蹈人物独出机杼,神韵天然。

  三是戏曲人物画。他创作的《贵妃醉酒》、《拾玉镯》、《武松打店》、《岳母刺字》、《将相和》、《白蛇传》、《霸王别姬》、《秦香莲》、《战洪州》、、《闹天宫》、《三岔口》等作品,体现了着色明快、风格鲜明的民间画风,自成一格。

  四是佛画。董先生曾以“达摩面壁参禅九载”的精神研读过禅宗,他的佛画饶有趣味。凡夫俗子画佛,多是刻意于像,呆滞成俑。董辰生挣脱前人绳墨,别开佛画生面。他领悟诸佛鲜活的灵性、独具的个性,画出了观音的大洞彻、大慈悲;弥勒的大宽容、大谐谑;普贤的大安闲、大从容……

  从为杏花村所作的《跑马涌神泉》,我们可以领略到董先生的艺术境界。

 汾酒中国酒魂 汾酒中国酒魂连载之十六
  方 成:弥勒情怀

  ——方成与汾酒文化

  在中国寺庙中供奉弥勒佛的大殿门口,一般都有一付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大漫画家方成,就是这样一个有弥勒情怀的人。

  方成现年92岁。1918年生。1936年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进入四川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与著名酒专家方心芳先生属于一个系统。但方成干了不久就辞职了,成为自由漫画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以大量的国际漫画而闻名四海,八十年代又以漫画《武大郎开店》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漫画大师。

  有人总结,方成的人生是幽默人生,他的幽默分为四种,一是偶然发生的幽默,二是创造性的幽默,三是乐天性格自然而然的幽默,四是智慧人生的幽默。

  第一种幽默,最有名的段子发生在汾酒厂。1984年,方成在学生王林的陪同下造访汾酒厂,汾酒厂长特出门迎接,说“久闻大名”。方成回礼:“大闻酒名。”此行方成还为汾酒厂留下了一幅《钟馗醉归图》。画面左上角一个稻草人形象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右下方是醉归的钟馗,抱着酒坛向牧童遥指的反方向走去,是为“醉归”,很有趣味。

  第二种幽默就太多了。比如生活里,人们表扬方成的身体比运动员还要棒时,方老马上会笑应:“我就是运动员呀,哪一次运动都没躲过去,哈哈。”他在70岁前还没有白头发,有人问他:“怎么没有白头发?”他说:“白的都掉了。”“染过吗?”“不敢染头发,怕别人说我想打什么主意(意为又想找对象)。”

  第三种幽默,是指方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很有幽默感。方成有一幅 “自画自”的漫画:一个大脑袋的方成,骑着一辆自行车,背后驮着一摞书,前面车筐里,插着几支笔一卷画。上题三句话:“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记者问他为何爱骑自行车,他又幽默了一句:“上车就有座啊!”

  第四种幽默,是方成为人处事的艺术。王林评价方成说: “老师是一位‘真聋天子’,想听的才听得到,不想听的就听不到,实际上是‘选择性耳聋’。” 有一次,深圳一个仰慕方成的年轻人想拜方成为干爹,千方百计约到与方成同桌吃饭。席间,只要这个人说别的事情,方成就听得清清楚楚;但一说起认干爹的事,方成就“听不见”,让人忍俊不禁。

  方成与漫画大师丁聪、华君武并称为“漫画三老”。汾酒博物馆“三者有其二”。另一位是华君武。华君武的作品还帮了汾酒厂很大的忙,另文再叙。

  胡海超:化干戈为汾酒

  ——胡海超与汾酒文化

  在汾酒博物馆的收藏中,有幅《免胄图》,讲的是汾酒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

  这是一幅人物画。画面中有两个大汉在干杯,身后是一坛坛的汾酒和数万雄师。画家在跋语中写道:“唐代宗广德三年,叛贼怀恩纠合回纥、吐蕃,率众十万攻唐。汾阳郡王郭子仪单骑免胄,入敌营中,言大义,取汾酒犒军,与回纥部酋举杯相誓,联兵以驱吐蕃。杯酒言欢,免动干戈而保社稷,为千古美谈。”

  由于在安史之乱中居功至伟的唐朝大将郭子仪被分为汾阳王,所以在汾酒的故乡山西汾阳,有许多关于郭子仪的故事。而“化干戈为汾酒”的故事流传最广。于是,汾酒又被誉为“和平之酒”、“和谐之酒”。

  《免胄图》的作者为胡海超。

  胡海超是湖南益阳人,1924年生。幼年喜画,磨墨濡毫,嗜学丹青,爱好民间美术,常画农村风光、人物故事,受到乡怜父老的称赞。 因此,平生为人作画,不失平民画家本色。1945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名师徐悲鸿、吕斯百等习西画;又从傅抱石老师攻山水、人物。

  大学毕业后,主要从事美术编辑工作,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历代和当今名家书画图册及理论书籍二百余种;又任首版《中国美术全集》明清绘画六巨册副主编,规划、征集稿件,编辑成册,撰写专论文章,费数年精力而成,为美术出版事业做出可贵的贡献。在编辑工作之余,仍未敢一时丢笔,埋头于美术理论研究,辛勤地在艺苑耕耘。 胡海超先生擅长画山水和人物,其作品描山绘水,气息清新,情景交融、意境神韵,极饶天趣;画古衣冠人物,古茂神奇,戛戛独造。他的山水画大气磅礴,遒劲挺拔,使人心胸开阔,奋发向上;尤其将西画的技法巧妙地用于山水画,色彩浓厚,对比鲜明,给观者以心旷神怡之感。他的人物画构图新颖、古拙简洁,含蓄生动,神态各异,诙谐而风趣。

  《免胄图》就是胡海超先生人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物画风格。尤其是郭子仪和回纥部酋的神态,诙谐风趣中体现出人物的英雄气概,那是一种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那是一种睥睨天下、心雄四海的豪迈;那更是一种安社稷、保和平、爱黎民的境界和胸怀。

  在这样一件历史性的大事中,有汾酒的一席之地,汾酒幸哉。有胡海超先生的如椽健笔演绎其事,汾酒幸哉。

  夏湘平:当代隶书的境界

  ——夏湘平与汾酒文化

  不读夏湘平书写的《离骚碑》,不知道中国当代隶书的境界。两千二百多年前,“不有屈原,岂见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现实劳。金相玉世,艳谥锱毫”。两千二百多年后的今天,著名书法家夏湘平用隶书写就千古名篇《离骚》,洋洋洒洒,笔底雄强,巍巍壮观。

  著名女书法家林岫回忆道:“1992年,湖南汩罗屈原碑林拟将《离骚》书刻成巨幛作为主碑长久竖立于碑林,曾派专人到京约稿。因任务重大,时间紧迫,京、津书家皆不敢应承,独夏公欣然受之。从查资料到挥毫书毕,半月有余,共书写了16张四尺整宣。张壁通体观之,洋洋洒洒,纵横皆成意象,如一气呵成。能把《离骚》这两千五百余字的惊世镇史之作书成巨幛,除技巧工夫之外,还需要艺术家可贵的胆气。自此,书界对夏公的大功力、大气魄愈加肃然起敬。”

  夏湘平,1930年生,男,汉族,湖南湘潭人,擅长绘画。1949年参军,1959年起从事部队美术工作,1962年入广州美术学院教师进修班进修。1975年调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干事,负责全军美术组织工作。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第三届常务理事。

  清人刘开曾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以此言来观夏湘平书法,诚然之谓也。刘洪彪曾评价“夏隶”说,猛一看,是“嫡亲”的《石门颂》“后裔”,可读得久了,看得细了,又觉它与《乙瑛》、《礼器》、《史晨》、《曹全》、《张迁》都有点“沾亲带故”。夏湘平学习隶书从不固守某碑某帖,也不泥定于常见的几种汉隶范本。他眼光深远宽博,不拘时代、门派、书种地远溯近取,以便汲取更多的艺术滋养。他不但临习过金文、简帛和摩崖刻石,还长期浸研过“二爨”、《嵩高灵庙碑》、《泰山金刚经》和《郑道昭碑》等。另外,夏湘平在书法创作实践中不断体味清代包世臣关于“笔近篆、体近真者,隶书也”这句话的深层含义,从字内字外两路出击,一边从金文、大篆、古隶中学习笔法,又从魏碑、晋草、唐楷中汲取结字诸法,一边又加强字外功的积垫,在文字学、文学方面积累素养,历练数十年之久,下了异乎寻常的功夫,最后终能依据自己的审美追求,遗貌取神,变众法为己法,形成自己的隶书个性风貌。

  1987年,夏湘平为汾酒厂创作了两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为《清明》诗,一幅是他吟诵杏花村的一首七绝:

  书家幸会杏花楼,杯盏频传贺此游。

  一自牧童遥指后,古来诗酒便风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153.html

更多阅读

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 火男中单s6天赋加点图

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简介本篇介绍S4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和玩法。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工具/原料lol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天赋s4中单影流之主劫天赋加点图+玩法 1、攻击天赋:4点巫

转载 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

原文地址:原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布拉格之恋》随想作者:无聊才读书昨天晚上,在家里又看了一遍电影《布拉格之恋》的完整碟片,感受颇多。这部电影是根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声明:《汾酒中国酒魂 汾酒中国酒魂连载之十六》为网友性空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