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原在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后来因为要在黄河上修建小浪底水库,我们那里变成了淹没区,几个行政村集体搬迁到了河南开封。由于郑州到开封相对方便,这样我回老家的次数就多了起来,然而每次回家,我基本上都能见到一些陌生小孩。
后来一问,原来许多家庭都增加了小孩,有的一家甚至有3个小孩。他们的父母希望能够多子多福,将来晚年无忧。我担心这么多孩子怎么保证他们将来成才,而他们的解释就是不管怎样把孩子养大再说。其实据我的了解,这些家庭状况并不太好,很难给这么多孩子一个美好的将来,超生的结果就是使这些家庭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家里越穷越希望多生一个孩子寄托希望,而孩子越多养育和教育费用越高,家庭就会越穷,孩子无法成才,家庭也会陷入更加贫穷的境地,难以翻身。
随着计生工作的深入,“多子未必多福”的观念正在逐步被老百姓接受。然而奇怪的是,许多企业却也把“多子多福”的观念落实到了经营活动中,也陷入了“产品越多,企业经营越困难,经营越困难产品开发越多”的经营怪圈。有一家食品企业,月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其销售的产品品种却多达300多种,这么多的品种搞得营销人员晕头转向,各个区域市场产品也是销得五花八门,销售很难取得大的突破。即便如此,该企业还在不断推出新产品。
诚然,随着中国市场竞争强度和结构的升级,市场多元化和多层次特征越来越明显,企业依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基本结束。面对现实情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细分,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但凡事都要有一个度,过度开发产品希望满足所有市场、所有消费者需求的经营行为对企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会把企业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么企业产品的过度开发和产品品种的过多过滥,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什么危害呢?
危害1.导致企业营销规划难以进行。市场上销售品种的过多过滥导致企业难以形成清晰的产品线,企业的各种资源难以达到最大程度的整合,甚至企业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自相残杀,热点市场难以对其他市场形成应有的榜样和促进作用。
危害2.导致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企业不良资产大量增加。由于许多产品销售量小且不稳定,企业无法实现大批量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许多小批量产品无法预知市场何时要货,不采购可能导致要货时没有原材料无法生产,采购了不要货就会导致原材料积压,从而影响企业的流动资金。
危害3.生产成本和质量无法控制。由于小批量产品的大量存在,导致企业生产计划无法安排,而且在生产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品种,从而导致不断更换设备或调整辅助设备,造成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与原材料采购形成的矛盾一样,许多小批量的产品不生产就会导致市场要货时没货,生产多了则造成产品积压,产品新鲜度降低。
危害4.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增加。由于产品品种过多,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来支撑,导致生产人员、采购人员、管理人员、财务核算人员、仓库管理人员等数量增加,工作量提升。这也是许多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人员却相对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危害5.财务核算难度加大和准确率降低。由于品种过多,再加上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财务核算难度加大是显然的。更重要的是,难以取得各个产品对企业真实的利润贡献数据,从而对企业经营产生误导。这也是许多企业不舍得淘汰一些小品种产品的重要原因。从市场角度看,有些市场似乎还离不了这些产品。从静止角度看,这些产品好像还能够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但其实从动态角度,这些产品已经给企业带来了无形的亏损。
既然产品开发过多过滥给企业造成成本和费用上升。那么企业该如何做呢?
首先,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满足所有市场的需求,“多子未必多福”。其次,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盘点企业资源,凡是属于不符合定位的产品要忍痛割爱,不要开发或者不要急于推向市场。
再者,企业要实施产品线管理或品类管理。在进行企业资源盘点的基础上,逐步消除自相残杀类的产品,在形成企业明晰产品线或品类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适当延伸。不能列入自己产品线或品类内的产品该淘汰就淘汰,而且不要盲目开发新产品。
最后,企业可以按照过去产品、现在产品、未来产品的三分法对企业产品进行归类。过去产品不要再投入过多资源,产品生命周期快结束的要逐步淘汰或直接淘汰;现有产品则要加大资源投入并尽量扩大其销量、延长其生命周期。但对于产量太小且没有多大前途的产品则要淘汰;未来产品要加大研发、推广、储备、培育力度,但是过于超前的产品不要着急上市推广。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毛小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