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用专利技术转让费 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为何“有量无利”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企业普遍存在“量大利微”甚至是亏损的问题。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高技术产业虽然产值规模增长迅速,但普遍盈利水平低下,产业增加值率比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制造业还低1.2各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统计,以沪深两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代表的10家上市公司为例,清华紫光、方正科技、大唐电信、南京熊猫、京东方、超声电子、彩虹股份、波导股份、兆维科技、华东电脑等十家上市公司,2003年十家公司的总销售收入为 406.2亿,比1997年增长了近3倍,但利润总额为8.08亿元,比97年利润总额减少2亿元左右,主营业务平均盈利率仅为1.99%,其中,有三家企业亏损,两家企业处在亏损的边缘。

高技术产品,理应存在较高的盈利率,即使不是很高,也不应远低于其它一般行业的盈利水平,更不至于亏损。为什么中国高技术产品制造企业却普遍存在销售规模大而盈利水平低、甚至亏损的“有量无利”的状态呢?下面结合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一个实际咨询案例,具体揭示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有量无利”的原因。

1、案例背景

上海东辉电子有限公司(化名,以下简称东辉电子)原是一家国营电子管厂,九十年代初,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下,先后从美国、日本和韩国引进多条液晶显示器件及模块(LCD、LCM)生产线,主要为松下、NEC、DELL等国际著名跨国公司提供液晶显示配套产品。短短十多年时间,东辉电子先后投资建立了“第一代(TN-LCD)、第二代(STN-LCD)、第三代(2.5英寸TFT-LCD)、以及第五代(15、17英寸TFT-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公司销售收入也从1993年8000万元猛增到2004年40多亿,加工生产的产品种类达到了上百种。

东辉电子十多年间销售规模增长了50多倍,但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却在绝对下降,甚至亏损。93年公司销售收入8000万时,利润接近380万,盈利率为4.7%;到2000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的时候,当年盈利只有6000万,主营业务盈利率为2.8%;2003年在投资第五代液晶显示器生产线之后,2004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更是下降到只有1.47%,远低于其它行业的一般盈利水平;更为严重的是,2005年公司预计将出现高达2.5个亿的亏损——这相当于东辉电子以前四年的盈利总和,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2004年3月,受该公司委托,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其提供旨在提高盈利能力的管理咨询服务。

为了更好的展示其盈利低下的规律性原因,笔者采用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做该项目时所采用的管理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东辉电子第一代技术的产品为对象,按照其产品的承接生产周期,即从初始承接到淘汰,完整分析该产品每个期间的成本结构及盈利情况,从而揭示其有量无利的原因。至于第二代、第三代以及第五代,道理相同,和第一代产品显示的经营规律是完全一致的。

2、承接初期,折旧成本、融资成本和学习成本吞噬了东辉电子90%以上的当期销售毛利

1992年下半年,东辉电子投资从美国购买了第一代TN-LCD液晶显示器件生产设备,主要生产电子手表、计算器等产品的液晶显示器件,总投资额为1.2亿元。由于东辉电子原先从事的是电子管生产制造,与液晶显示器件制造技术差异甚大,对于东辉电子而言,一切从头开始。从熟悉设备、到初步设计、试制、定型,付出了大量学习成本,93年上半年,公司投产的产品平均合格率不到60%,这意味着每生产一个产品,则报废一个产品。低效率的产出不仅导致销量增长很慢,而且常常无法按时交货,公司投产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6起交货延迟纠纷,导致近40万元的经济赔偿。直到93年年底,公司的产品生产才有所改善,产品合格率突破90%。在这期间,东辉电子共累计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下表1:

 生产用专利技术转让费 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为何“有量无利”

表1:产品承接初期经济收益分析表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资本成本按照10%估算下同;

      2)资产折旧按照五年使用期计算,折旧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下同。|!---page split---|

在承接初期,东辉电子的销售毛利率达到81%,但是,巨额初始投资使第一年的折旧成本高达4000万,占整个销售毛利的61.5%,学习成本则高达770万,占销售毛利的12%,加上融资成本,这三项成本占比总计达91.8%。因此,东辉电子在产品承接初期,即使存在很高的销售毛利率,但高昂的折旧成本、资本成本以及学习成本,吞噬了90%以上的毛利,最终导致东辉电子在93年全年盈利只有376万元,盈利率仅为4.7%。

3、产品进入高收益期,但高收益期过短,只有8个月

随着东辉电子对新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的熟练掌握,生产线的实际产能逐渐提升,94年初,同批量的产品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倍,产品合格率也稳定在95%以上,承接产品进入了发展期。稳定的质量、可靠的交货期、以及便宜的价格,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订单,公司销售收入也迅速增长,平均每月销售额高达1500万元。公司的生产能力已出现缺口。94年6月,根据市场发展势头,公司决定再次融资8000万,从日本引进了第二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将玻璃基板的加工能力提升了一倍。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液晶显示器件采购逐渐转向低成本制造国家,原来从事该类产品制造的国际企业,纷纷将自己的工厂搬迁到中国,94年下半年,中国从事TN-LCD生产的企业迅速增加,到了9月份,东辉电子已明显感受到了竞争,产品价格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标志着东辉电子的高盈利期已结束。在这期间,东辉电子总共实现了1.2亿元的销售收入,具体经济收益情况见表2。

表2:产品承接发展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4年1月-94年8月)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初始投资的折旧和资本成本均按照8个月计算;

      2)追加投资的折旧和资本成本按照2个月计算。

在承接发展期,东辉电子承接初期的学习成本降至为零,初始投资形成的折旧成本也略有下降,使产品的实际盈利率迅速上升,高达33.9%,公司的盈利水平也明显提升。但是由于高盈利期只持续了短短8个月,只实现了4267万元的盈利。

4、进入承接成熟期,产品平均盈利率降低至2.69%

95年,随着第二条生产线的顺利投产,东辉电子迎来了销售增长的高峰,工厂也开始实行“三班倒”,月生产加工量已是去年同期的2倍。但与此同时,国内液晶显示器件出口竞争开始加剧,据统计,95年年初,国内已承接了近三十条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中国已成为TN-LCD生产基地,产品供给开始出现过剩,价格下跌迅速。同类产品95年平均毛利率整整比93下降了近50%。在该期间,东辉电子累计实现销售额达3.8亿,具体经济效益情况见表3。

表3:产品承接成熟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4年9月~96年2月)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投资折旧和资本成本均按照18个月计算。

      在成熟期,一方面价格竞争激烈,另一方面,随着供过于求,采购商也开始进一步压价,产品盈利空间日趋减小,在这期间,即使东辉电子取得了3.8亿的销售规模,但实际的盈利只有1020万元,盈利率降至2.68%。

5、产品技术更新导致4887万元的沉没成本,致使淘汰期亏损4473万元

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需求于96年上半年开始出现变化,原有配套的产品技术开始升级换代,液晶显示领域开始大规模的引入第二代、第三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需求严重萎缩,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已进入淘汰期。实际上,自96年上半年开始,东辉电子该类产品的订单开始迅速下降,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需求萎缩,生产线的开工率实际已降到20%,设备闲置严重。基于这种情况,98年上半年,东辉电子对第一代的生产设备进行处理,保留一部分设备,仍旧用于TN-LCD生产加工,其余设备中,对部分进行技术改造,用于第二代(STN-LCD)液晶显示器件的加工,其它不能进行技术改造的,则进行资产清理,共获得170万元的残值收入。

快速变化的技术导致东辉电子原先投资的第一代生产线失去了经济价值,关键在于原来投资的设备尚有5950万元净值没有回收,即使部分设备经改造后用于第二代产品的生产加工,可以继续回收以外,尚存在5057万元的净值,扣除已实现部分设备的清理收入,还有4887万元,实际上已经变成沉没成本损失。虽然东辉电子在淘汰期尚取得5000万元的销售收入,但巨额的沉没成本最终导致淘汰期出现4473万元的亏损。具体经济效益情况如表4所示。

表4:产品承接淘汰期经济收益分析表(96年3月~98年4月)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注:1)为了便于分析淘汰期的产品经济效益,将98年4月以后所零星承接的业务估算1000万计入;

      2)由于部分设备经改造已用于第二代产品的生产,其净值部分应在第二代产品中计提折旧,本表在计算沉没成本时,按照15%比例扣除用于第二代产品生产的设备净值部分。|!---page split---|

6、全周期看,承接产品总计盈利1190万元,盈利率仅为1.84%

从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产品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看,产品的销售量持续增长,销售规模也很大,但只有在承接发展期,存在较高的盈利率和盈利水平,而在承接初期以及承接成熟期,盈利水平均十分低下,在承接淘汰期出现巨额亏损。如果以整个发展周期来计算该类产品的收益,东辉电子第一代液晶显示器件仅带来1190万元的盈利,全周期盈利率仅为1.84%。整个承接发展周期的经济收益计算见表5:

表5:东辉电子整个承接周期的经济收益分析表

资料来源: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

按照产品进行全周期的核算,可以看到东辉电子承接该类产品,虽然业务量很大,但实际盈利非常少,远低于一般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7、“有量无利”是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自然法发展的必然结果

高技术产品首先在源产国渡过发展初期和成长期,在成长期后期,随着价格竞争加剧,源产国开始向低成本生产国家转移该技术产品的生产——这是高技术产品的一般生产规律。我国在许多高技术产品上都不是源产国,所以目前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除个别之外,都是在这种规律背景下存在着的企业,因此准确的说,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实为“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

高技术产品的承接生产,有其特殊的“承接生产周期”:高技术产品承接初期、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高技术产品承接成熟期、高技术产品承接淘汰期,与承接周期相对应,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存在特殊的盈利规律,如同上述案例中揭示的那样:第一,高技术产品承接初期,初始投资规模大,学习成本高;第二,高技术产品承接发展期,产品进入高收益期,但持续时间很短;第三,高技术产品承接成熟期,价格竞争剧烈,产品盈利率持续走低;第四,高技术产品承接淘汰期,技术变化导致沉没成本巨大。

上述规律自动导致的是消极的结果,所以不能在规律作用性进行自然发展,而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在规律作用下趋利避害。我国的许多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正是在特殊的承接生产周期和与此对应的特殊盈利规律作用下,缺乏积极的应对策略和有效方法,才普遍出现目前这样“有量无利”的现象。

根据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为该类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经验,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企业若要走出“有量无利”状态,仅通过成本控制、目标管理等常规管理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战略和经营领域入手,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第一,建立高技术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监测模型,以便能正确判断个产品所在的承接生产周期和预测承接生产周期的阶段性变化,为决策和施行争取时间;第二,对承接产品生产阶段正确定位。承接企业宜将自身经营的产品期间定位为承接发展期,而在承接产品进入成熟期初期时,应有意识的进行产品生产转移,以规避未来的沉没成本;第三制订承接产品组合战略,保证企业现有的资源比较能够满足各类承接产品的发展需要,减少投资和学习成本,保证整个企业有较好的获利及获利的持续性;第四加强制造技术的学习,提高产品设计的标准化和模块化。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废品,以及缩短二次开发的周期,降低试制开发等学习成本;第五注意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尽可能延长设备的经济周期,降低沉没成本。企业在进行设备投资时,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和技术可改造性,尽可能提升资产投资的可积累性,延长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第五,建立客户管理与产品核算决策机制。这样有利于企业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包括客户选择、服务内容、谈判策略等,提高每个客户的贡献率,帮助企业进行合理的定价与销售决策,提高每个产品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监测产品承接生产周期的变化,以便尽早作出有效经营决策。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李利,管理学博士,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E-mail:[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70424.html

更多阅读

化妆品生产企业原料供应商审核指南 化妆品原料供应商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化妆品生产企业对原料供应商的审核。  二、审核内容  (一)准入审核:制定供应商准入要求,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经营状况、生产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供货期等

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考试题库 药品gmp认证咨询

一、填空题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2、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

寻生产企业的职工宿舍管理制度 职工宿舍用电管理制度

寻生产企业的职工宿舍管理制度 浏览次数:6159次悬赏分:0 | 提问时间:2011-4-19 10:46 | 提问者:yym_65推荐答案××有限公司宿舍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保证本公司员工宿舍的安全、整洁、卫生,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休息场所,特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有关知识和计算实例 出口退税实例

一、出口货物退(免)税概念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业务中,对报关出口的货物退还或免征在国内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这是国家为鼓励企业出口而采取的一种政策。二、出口企业范围出口企业,一般是

声明:《生产用专利技术转让费 高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为何“有量无利”》为网友倦清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