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2000点在11月27日终于被跌穿了。 曾有朋友,反复问过我这样两个问题:其一,目前的A股指数,下面真的有“底”吗?其二,如果有,这个底在哪里? 对问题一,我的答复是,指数下面当然有底,锅碗瓢盆还有底呢,指数能没底吗? 如果指数没底,那么其实无论大盘下跌还是上涨,也就没任何意义了。谁有本事在不触动全社会的利益、不改变社会基本经济结构的情况下,把股市砸到地平线以下去呢? 对问题二,具体地说,究竟哪个点位或是哪个指数区域是底?这个问题有点大。对此,我个人当下的结论几乎无法用文字表述。我尝试着同样从五个角度分析。 一、有一句人所共知的市场格言,“狗永远也咬不到自己的尾巴。” 凡是市场交易的参与者,我们其实都是市场的一个局部。近期A股现货市场的这种空头趋势,其驱动力并不在于场内的卖方压力,它主要取决于宏观经济总体对资本市场的压力。市场不是没钱,但机构“弃股投债”的趋势,是近期的主流投资趋势。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中国近期债券市场的规模增长相当强劲(正在建立并推进东亚地区最大的本币债券市场),截至9月底已发行债券的规模,大约3.7万亿美元,较6月底和前一年分别增长了4.2%和10.8%,并且中国已发行的人民币债券规模,已占2011年GDP的比重约为50%。 二、股票空头市场驱动力的另一个暴发点,在于近期愈演愈烈的“另类投资”的市场趋势。 所谓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泛指在股票、债券及期货等公开交易平台之外的“替代投资”方式。 可以这样说,当下的经济环境,更有利于另类投资的发展。创新投资渠道,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无疑产生资金流动性的挤出效应。特别是最近一个时期,有些学者对上证2000点一线的“保卫战”的判断,为什么这么悲观?(一批学者,他们基于股票市场复杂的投资环境,认为上证或会跌穿2008年的市场低点——1664点。) 顺便说一下,据统计2011年,全球百强另类资产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3万亿美元,其中各国养老基金的占比越来越大,增幅超过50%。 三、指数的底部,决定于投资品市场发展之后的分配公平问题。

受未来5年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经济发展大战略影响,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主板市场的规模是否越来越大,有没有可能会是越来越小?另外,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点位更低,但市场总体投资价值更高的股票现货市场? 当市场“面包”不能继续“被做大”,那么怎样分配现有的“面包”将决定指数企稳于哪一个具体的点位。只有当进入场内的现金流越来越紧张,而新一轮的“多品种”“多策略”“跨市场”的扩张市场战略无以为继的时候,才会是过去传统市场底部的到来。 四、进一步关注股指期货市场空前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由此引发的现货市场的挤出效应。 只要有政策支持,市场的增长潜力就不容低估。据相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期货市场交易额134.7万亿元,主力品种交易活跃。但毕竟期货是期货,主板市场是主板市场,一楼的坚实程度,决定着二楼的坚实程度。 五、即使有再多的利空因素,但指数也没有永远跌下去的道理。近期所发生的上证2000点一线的“指数保卫战”,没有大级别的外部交易趋势干扰,也没有新的多头增量资金,争夺激烈异常,这正是主力在最基本的技术形态判断以后,所发生的观点分歧,短线虽然空头略优,但做空的风险正在增大,而且越来越大。 说到底,我所能理解的“指数有底”是这样的:万事皆有一定之规,皆有一个大道理,如果一个交易趋势可以摧毁一切,那么它首先必须先摧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