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鹰被UT斯达康赶走了,和当年的王志东被新浪赶走了一样,终究是资本的胜利。报纸上网络上都对这件事情给予足够的重视。吴鹰事件对我来说多少是有些震撼的,毕意那个意气风发的大胡子在电视上指点江山的模样还历历在目。上次在杭州还恃地去看了斯达康公司。而他所创造的小灵通神话即使已经如风前残烛,但毕竟已经为中国通信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就象当年王志东离开新浪一样,我想吴鹰这时肯定也是非常痛苦的。UT斯达康是他亲手创办的,他也的确一直象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爱护着这个企业,可是最终仍被这个孩子抛弃了。也象当年一样,媒体哗然。媒体们对这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行为发出了同一个声音:资本凶猛,以及无情!这段时间同样轰轰烈烈的还有娃哈哈的宗庆后事件,但是宗庆后毕竟不是喝洋墨水长大的,所以他受不了,一直跳着喊屈,这使得资本无情的印象更加深入人心。
资本无情吗?那是肯定的。投资者只看两个字:回报。他们对企业没有感情,在某些时候资本甚至不关心战略,回报对于他们来说才是至关重要。
而不管王志东也好,宗庆后也好,吴鹰也好,他们对企业是充满感情的。当然他们也了解中国的市场。所以他们认为即使碰到了麻烦,但他们是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而员工们也相信他们,但资本却不相信,所以一旦激化,资本理所当然地要动用他的权力了。资本的权利有多大?在资本市场上,我们只能说,他们才是说了算的,即使我们都认为UT斯达康是吴鹰的,新浪是王志东的,娃哈哈就是宗庆后的。不过,吴鹰清楚UT斯达康是谁的,王志东清楚新浪是谁的,所以他们选择黯然离开,而宗庆后好像还不清楚,所以高举民族品牌大旗,但是最后当然也不得不离开,因为,这些企业都是资本的。
我们都对吴鹰表示同情,同时也对资本的额无情表示愤怒。对吴鹰们的同情,是出自于我们的一种小农意识。个体户和小老板在我们这个国家太多了,以致小老板思维在我们的国度横行。我们认可了企业是创办者创立的,所以创办者应该拥有绝对控制权。企业生死由这个小老板说了算。经营权和所有权混在一起在我们的国家的企业界太常见了,所以我们往往接受不了一个甩手掌柜突然把一个拼命为企业奋斗的经营者扫地出门的现象。
但是,也是因为我们的这种小农意识,所以我们的企业界就有了太多太多的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行为。自己思想跟企业不一致,一狠心就自己出来创业了。中国很多企业刚刚有了起色,合作伙伴就分家,企业再一次跌进去初创期。有创业精神很对,但只不过每天看着那么多毫无创新总是重复的夫妻店,觉得不是很妙。企业规模不能做大,不能做强,窝里斗成了创业的主要原因。我以前说,如果微软在中国,成就绝对没有现在好,因为将有很多小微软从它那里分出来。中国能够拥有那么多个百万富翁前往富翁的企业太少,很多人资金一到位,就挖到了企业的墙角自己做老板了。
所以对于王志东、吴鹰以及宗庆等人,很多人都在打抱不平:怎么自己创办的企业也把自己赶出来啊?不管怎么说,孩子自己生的,即使吃了别人家的奶粉长大,也不能一脚把爸爸踢开吧。这是我们中国典型的思维方式和儒家思想。接不来的潜台词是:干吗当年要引入资本啊?这些人是在同情吴鹰呢?还是感叹自己?
不引入资本行吗?行。但想想吴鹰,如果没有资本,凭他的资金和实力,UT斯达康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最好的也就宗庆后的娃哈哈了,引入资本前怎么说也是一个著名品牌,但合资前后那两种不同的规模和发展速度,料是老宗不敢料想的。资本会产生强大的力量。
再看看中国的小老板意识,我突然想起以前哪位学者说过:中国目前没有适合职业经理人成长的土壤和环境。我觉得非常纳闷,都是市场经济,为什么中国就没有适合职业经理人成长的环境呢?我觉得不是没有环境,而是太多职业经理人不是把经理人当成一种事业,而总是想经理人当当几年后就去当小老板了。也许哪一天,当我们的创业者被资本赶走时,媒体和国人没有了同情的声音,那么环境和土壤就开始适合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了。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赚钱的三个境界》,人家已经超越靠人脉、靠品牌的阶段,进入了资本赚钱的阶段了,所以,用人脉阶段的思想去考虑一个资本阶段的企业,发出的声音总是不那么准确的。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陈泳佳,为汕头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