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纸媒作为资本宠儿淡出大众的视域已经太长时间了。尽管直至今日,纸媒作为重要的信息通道仍旧发挥着重大而又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大把的钞票在网络精英和新媒体拓荒者的头顶盘旋时,谁曾想到将青睐的眼光再次投向沉默的纸媒?
2004年至2005年,中国报纸广告收入持续两年的负增长曾令许多人发出“中国纸媒已经进入严冬”的悲观论调。然而在刚刚结束的第60届世界报业大会暨第14届世界编辑论坛上,一组数据,则不折不扣地给世界报人打了一剂强心针:纸媒不仅不可能被遗弃,而且完全有被青睐的理由!
数据指出,2006年全球(付费)报纸发行量比上一年增长2.3%,如果算上免费报纸,这一数字可达4.61%。在亚洲、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报纸销量都有所增加,只有在北美洲报纸销量出现下降。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销量最大的100家日报中,中国、日本和印度占了60家,与此同时,中国人每天阅读报纸的时间平均达到48分钟,位居世界第二。
从发行量的统计上我们可以看出,出现发行量下降的美国和日本,乃是全球经济和网络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对于后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刺激着报纸的发行量,过去的2006年,印度成为亚洲报纸销量增长最多的国家,增幅达12.93%!
对这一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乃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事实证明,网络尚不足以完全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而纸媒依据其雄厚的发展根基和媒体特点,仍旧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于中国的纸媒而言则更是如此。
中国纸媒的发展空间同样是由多方面构成的。网络普及和使用习惯的相对滞后以及信息的高度需求使得中国的纸媒发展看起来并非是饱和,而是远远未曾发挥出其相应的威力。就报纸而言,很多报业的同仁对2006年广告收入的下滑心态悲观,这事实上是在以往20%的增长历史中形成了思维定式。当国家的GDP在以8%~10%的速度增长时,我们似乎并无理由要求报纸一定要保持20%的雄起姿态。对于报纸媒体来说,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增长的速度是多少,而在于如何去面对整合营销传播以及分众化传播的需要,如何改变旧有的经营体制以及媒介形态来适应不断变化的传播浪潮。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报社已经抢先一步迈出改革的步伐。通过集团化、跨地域办报,甚至是上市吸引融资,不断地改良报业的市场环境以及游戏规则。对于中国的期刊,梳理行业价值空间的需要相对于报纸而言,则更为广阔,也更为迫切。
中国的期刊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是高端杂志成熟的商业运作、明确的目标市场分类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另一方面则是很多中下游杂志尴尬生存的境地。然而正是这一部分中下游杂志,存在着极大的价值空间以及发展潜力。
从本身的资质来讲,大量的家庭健康类、生活情感类以及文化益智类杂志拥有着广泛的阅读基础及品牌号召力。相对于高端杂志在大都市中的表现,这一部分暂处于中下游的杂志以更为低廉的成本和更具亲和力的内容,拥有更广的覆盖面以及读者渗透能力。
然而长期以来,对于中国的绝大多数期刊而言,发行收入都远远高于广告所带来的收入。在西方发达国家,广告收入高的杂志一般发行量也较大。然而在国内,拥有较高广告经营额的高端杂志发行量却一般只有5、6万份。悬置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意味着这部分期刊的经营策略亟待转型,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量的品牌推广空间在闲置和浪费。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期刊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所能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这样的需求,正是由大量的家庭健康类、生活情感类以及文化益智类期刊来完成的。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均期刊保有量远远落后,千万大刊将诞生于哪一个品牌,悬念也还有很多。眼下的中国期刊市场,急需具备成熟品牌推广能力以及广告经营经验的机构来整合闲置资源。谁来启动、如何启动高端杂志之外的中国期刊市场的巨大引擎,将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期待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