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中国式管理时,台湾的一位教授举了一个下象棋的例子:象棋有两种颜色,一种叫红色,一种叫黑色。象棋翻出来,两个人都去拿黑色,没有人去拿红色。所以外国人就问,你们中国人搞什么玩意,连下象棋都去抢黑的,那红得比较好看,为什么不拿红的呢?他说“我抢黑的?我有抢黑的吗?我没有抢黑的,我在让红的给他,我一直在让,我们没有抢黑的。”这种现象其实很普遍,比如吃饭“争”着买单,那是“争”吗,其实是在“让”。教授先生由此认为外国人满脑子都是竞争,中国人是让来让去。不过外国人出了一本叫作《蓝海战略》的书颠覆了这种看法,那蓝海战略或者策略就是讲让的,即让出红海。不过教授先生还是认为中国人厉害,善于用让来争,说让其实就是在争,这倒是把蓝海战略或者策略的发明权赋予了中国人。但是据此认定中国人是以让为争则值得商榷,我以为从传统美德来看,还是叫以尊为争为妥。
从以尊为争的理念来理解蓝海战略,不仅可以体味两者的异曲同工之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尊当然是尊敬尊重尊从之意,不过需要将对它的理解从自给自足经济中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转变为对商业文明的认同。这自然涉及到竞争,也符合下象棋的常识,如果以为对手是在让红,那么执红者心里也不舒服,说他受到尊重那感觉就不同了。不过以尊为争还是要竞争,不能光听他自己说让就以为确实在让。下象棋红先黑后的礼让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楚汉相争”,有一番可以预料到的“厮杀”。只要博弈还在进行,还要继续,下棋者就不会让出自己的位置,既使是弱者也会奋力一搏。实施蓝海战略也是一样,绝不是要让出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放弃传统优势。相反它是要在自己原有位置上站的更稳,变的更强,在传统疆界中独树一帜,以占领更大的疆域。相比较而言,以尊为争还是要比以让为争更贴切,更符合市场经济的实际。
一般说来,下象棋的彼此让红,结果往往是由社会生活中的尊卑地位决定的,如果彼此地位差不多,则多由赢者执红。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尊卑是中性的,绝无貶褒之意,只是对实际状况的认可,比如年纪长幼等等。实施蓝海战略的基础也是一样,它是对现有态势的认可,是对竞争对手成果的尊重,否则就没有必要让出红海。如果说实施蓝海战略是“建立一个新世界”的话,那么它就不会去“砸碎一个旧世界”。相对而言,那种靠抵毁对手,认为“砸碎一个旧世界”才是创新的观念,带来的结果多数是倒退而不是前进,也容易使人们养成不重视前人的经验,不重视历史的习惯。其标新立异,重砌炉灶,即使真有创新也是对社会资源极大地消耗。
以尊为争绝非只是形式,也有其实质意义,比如下象棋红先黑后的规则。这里的尊便有了尊重游戏规则之意,以尊为争就是对规则的承认与遵守的承诺,是具有规则意识的表现。也正是因为有规则的制约,实施蓝海战略才能收到柳暗花明的效果。在蓝海战略里强调价值创新,那正是针对既定规则或者标准而言,建立在对既定规则或者标准的透彻分析基础之上。例如蓝海战略强调行动架构应当建立在这样的逻辑分析之上:本行视为理所当然的因素,有哪些应予消除?有哪些因素应该减少到远低于本行标准?有哪些因素应该提升到远超乎本行标准?有哪些本行从未提供的因素应该创造出来?由此可见,离开了的本行标准的认真对待和起码尊重,实施蓝海战略也就失去了其逻辑基础。只不过这里的分析规则或者标准,绝不是为了钻其空子,而是为了弥补其不足和缺陷。
以尊为争不仅要尊重对手,尊重规则,还要尊重环境对象。这在下象棋也表现为对观众的尊重,而在商业行为中则是对消费环境和消费对象的尊重。蓝海战略强调价值创新,那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所作的判断,是为顾客发掘全新的价值来源,创造和提供新的需求服务。同时,实施蓝海战略强调打破传统行业界限,改造市场疆界,也是对相关行业和市场不同规则的共同遵从,只是把它们组合起来罢了,绝不是对它们的戏弄。蓝海战略要求经理人员不能只看传统疆界里面的情况,必须有系统地探讨本行疆界之外的天地,必须检视各种另类行业、策略群组、顾客群、辅助产品和服务、本行的功能和感情定位。这样的价值创新看上去似乎另类,其实要对环境对象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台湾的那位教授曾经建议重振国人的“竞让学”,我以为不如建立“竞尊学”,以让为争,还是以尊为先的。尊字当头,蓝海战略,价值创新自然就在其中了。需要指出的是,以尊为争绝非仅仅是道德说教,而是为了竞争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争必须真诚的尊,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张华强,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