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胁十三亿人餐桌安全的痼疾亟待解决
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节目爆出猛料:“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据该节目报道,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近期不断飙升,东四环附近的一个加工点为降低成本,竟“创造性”地将废纸皮箱搅碎连同肥猪肉一起制成“肉包馅”。记者暗访拍摄的录像显示,数名工人将纸皮箱撕碎后浸在水中,加入工业用“火碱”将其软化,再用铁锅熬成纸浆,加入肥猪肉等,最后撒上香精增加“肉馅”的香味。商贩坦承:“一斤肉8元多,能包50多个包子,现在我买5元钱的肉,就能包50多个包子,一天可多赚近千元。”
随后,多家电视台和报纸转载此报道,一些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一瞬间纸包子事件弄得沸沸扬扬,小小的包子成了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但是不久,7月23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便联合发布声明,纸包子事件系假新闻,乃是《透明度》栏目记者訾北佳的自编自导。今年6月中旬,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临时人员訾北佳(化名“胡月”),先后两次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以为工地民工购买早点为名,要求做早点生意的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人为其制作包子。訾北佳自带了从市场上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授意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用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过程并进行了影音剪辑,利用欺骗手段获得播出。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訾北佳进行拘留审查。
事件虽然有了说法,但是很多市民却似乎并不买这个账,大家还是相信纸包子是存在的。
纸包子的真假,我们在此暂不予考证。然而纸包子事件所涉及的食品安全问题,却是我们目前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国这几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有关部门一直高喊治理却始终未见效果,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餐桌的一大痼疾,群众对食品的安全也早已丧失了信心,变得杯弓蛇影。这也正是为什么“纸包子事件”能够弄得沸沸扬扬的原因。
2001年9月,中央电视台曝光南京知名食品企业冠生园用陈馅做月饼,即“冠生园事件”;
2004年3月底,一个叫高正的安徽阜阳普通市民致电省内外的媒体,使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得以公之于众;
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了一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的行为;
2004年11月16日,《河南商报》一篇《消费者当心:巨能钙有毒》的文章引发了著名的“巨能钙事件”;
2005年2月18日,英国食品标准署在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召回通告――亨氏、联合利华等30家企业的359种食品中可能含有具有致癌性的工业染色剂“苏丹红”(一号)。随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清查含有“苏丹红”(一号)的食品及其原料的专项执法行动;
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报道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将过期奶重新加工再出售,曝出了“光明回收奶事件”;
2005年6月30日,《河南商报》发表一篇题为《食品安全再拉警报孔雀石绿毒浸鲜鱼》的报道,引起了有关部门对孔雀石绿的关注;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利用各种方法制造假蜂蜜,并且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假蜂蜜不但没有营养价值可言,而且糖尿病、龋齿、心血管病患者喝了还可能加重病情;
2006年9月份,上海发生疑似散发性“瘦肉精”中毒事故,300余人食物中毒入院;
2006年12月,部分媒体报道北京、天津等地相继发现万吨“陈化粮”。
… …
|!---page split---|
中国食品监管的死穴
观察近几年这些食品安全事件,我们便会发现:这些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现,要么是由媒体曝光,要么是由百姓举报,要么是由外国的检查机构发现,而竟无一例是由我们的监管部门先发现的。我们的监管部门到哪里去了呢?
我国的监管部门不可谓不庞大。从“田间”到“餐桌”、从养殖加工到市场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有“重兵把守”:农业、工商、卫生、海关、质检、药监等近十个部门都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但是这监管体系看似庞大完整,实则却还存在着一些“硬伤”:
首先,多头监管无法形成合力。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多机构分段管理模式: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质检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和一些食品的市场准入,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生产企业卫生许可和餐饮业卫生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管等工作。这种主体多元化的监管体制从形式上看是增加了部门和人员,但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体制不畅,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联动,增加了管理的层次,导致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形成监管合力,不可避免地出现执法漏洞。
其次,权责交叉和不清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监管部门看似管理原则和分工都很明确,但现实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实际上并不明确,容易造成具体监管工作的缺位、错位和越位,不可避免地出现有费可收、有利可图的事情多家监督、检验,有责无利或责大于利的推诿扯皮。这不仅增加了食品监管执法成本,容易造成管理的真空地带,给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创造机会,而且在发生食品安全质量问题追究行政责任时,职能部门相互推责、敷衍塞责。结果是都有权力,都无责任,使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流于形式。
再次,食品安全问题还与一些地方受片面的发展观影响,随意降低市场准入和监管要求有关。这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对食品企业疏忽了必要的把关和监管,放宽了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起码要求,使得一些未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企业仓促上马,产品质量自然难以保证。
此外,食品安全标准制定工作的滞后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我国食品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构成。现已制定和发布国家标准1000余项、行业标准1000余项。但由于制标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造成食品标准之间既有交叉重复矛盾,又有空白点。并且很多食品标准都没有和国际标准接轨,这也直接导致了对外贸易时一些争议和纠纷的出现。
建立垂直管理的食品安全防范体系
食品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多环节、多因素的风险。因此,要实现高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必须以健全的安全监管体系和机制为基础,以整合检测资源、提高检测水平为保障,不断加大执法监督、责任追究的力度,对食品安全实施全程、高效、有力的监督管理。
首先,要彻底清理和解决有关法律法规对食品安全监管权限不清和互相矛盾的问题,进一步理顺监管体制,明晰权责,建立较为完善的、科学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这一点上,美国实行的从上到下的“塔式结构”垂直管理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塔式结构”垂直管理涉及食品管理的4大部门,农业部管肉类禽蛋,从饲养场一直管到民众餐桌上的成品;食药局除肉蛋外的其他食品,也是从“农田到餐桌”的一揽子管理;环保局管的是保护公众免受环境污染伤害,如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等;而美国疾病防治中心的责任,则从调查食源性疾病爆发、治理,一直到研究防治后期工作。这样垂直管理一管到底,几乎无漏察之处。
其次,我们要加大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执法和处罚力度,提高制售假劣毒害食品的风险成本。对于制售假劣食品的不法分子,一定要严肃处理。对于那些故意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分子,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能以罚代法。如果对于制假者处理得不够严厉,就会降低制假者的违法成本,从而在道德领域内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第三,我们要加强食品标准的制定。在制定食品标准时,我们不但要解决以前重复矛盾的地方、填补空白的地方,还要注意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我国以前由于食品标准不完善或是标准与国际不统一,造成了很多贸易的争议。例如2006年6月份发生的我国出口“毒牙膏”事件:美国测定我国出口的牙膏中二甘醇含量超标,而我国此时却还没有二甘醇含量的国家标准,只有企业标准。 还有例如2005年3月发生的速溶茶氟化物的含量超标的事件:市场上销售的立顿普通型速溶茶每升含氟化物6.5ppm,在美国被认定是超标。而在我国经过检测,却认定是达标。
所以,我国必须要加强食品标准的制定。并且参考国际标准来改善已有的标准。真正建立起严格安全的食品标准体系。
第四,全面推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制。将食品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提高食品安全准入门槛。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准入、产品注册准入、认证认可准入等从严审批,完善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达不到生产条件和卫生标准的企业,坚决不允许其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第五,要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保障食品监管工作顺利进行。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使权力与责任挂钩,对于一些失职行为,一定要追究责任,努力形成一支工作高效、执法严明的监管队伍,在食品监管体制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前建立问责追究体制应该是可以办到的。
最后,要建立食品安全的应急机制。食品安全事件要从源头上预防,杜绝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当事件真的发生时,我们必须要有一个应急的机制,以减小和消除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害。
在刚刚过去的7月25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并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以协调解决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这些举措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在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决心。
我们必须采取这样一些行之有效的举措和行动,踏踏实实的逐步建立起完整高效的食品安全机制。只有这样,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居民们的餐桌才能够真正安全。而出口的商品,也就不会再受到国外如此多的质疑。
到了那时,再有纸包子之类的新闻出现时,便掀不起轩然大波了。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徐海亮:北京赢家同盟顾问机构首席专家,精准营销理论及体系创建者,市场评价测试模型(Marketingtest)创建者;中国精准营销传播网总顾问;《V中国咨询师》总编;多家大学特聘教授。欢迎和作者交流。cctv[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