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创新。无论是管理创新还是产品创新,有很多中小型企业靠不断推出新品来提升销售额或弥补老品销量下滑的销售指标。一个企业同时存在几百种单品和规格的现象的也大有人在。新品开发、上市成了完成销售指标的法宝。但综观整个行业,虽新品推出不断,但是成事者无几。包括一些知名品牌。
到底是什么原因 造成新品的成活率如此之低呢?笔者相信,费用不足可能被所有的销售人员提及过。那么费用不足是新品推广难题的其中一项,还是罪魁祸首、或是代罪羔羊?
每当老总追问起难看的市场销售数据时 。很有可能区域主管们会一口同声地向公司叫穷,就那么点费用,根本就不够用。竞品怎样怎样,多大的投入,根本就没有竞争力
等等等等。当大多数的销售人员都这么反映的时候,在某些高层眼里费用不足就变成了事实,成了影响新品推广进度的罪魁祸首。接着继续投入费用,结果呢?往往是打了水漂。
真的是费用不够吗?也许费用不足是营销人员被市场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得结论,也许是真的费用不足。也可能是对市场,对消费者、对企业不负责的营销人推托责任的最堂皇的理由 。我们今天说的是第三种。
前些年一家国际饮料巨头在中国市场投入了一种新型饮品。投入了大量的广告并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员推广,结果第一轮铺货结束后,终端回货量少的可怜,公司要求反馈信息,结果很多地区主管打出了推广费用不足的借口。而经过该集团详细的调查,跟踪消费者购买过程发现,罪魁祸首竟然是因为瓶口密封太紧,力气小的人根本拧不开瓶盖。找到问题的根源,该公司抓紧改进了生产上的问题,终端回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如果当时该集团听信了一线的声音,继续投入费用,进行广告宣传和大力度推广,结果可想而知!
再讲一个案例。有一家医药企业,生产治疗关节炎的药膏,这个企业有着自己的专利技术,临床实验疗效也很好,但几年做下来市场并没有多大的起色。有人说产品只有一种高价位,价格偏高,占有的细分市场太小,公司应该针对低收入阶层或依靠退休工资的中老年市场推出低价产品。公司高层想想有道理。可是经过尝试,却以失败告终。
这时有人说产品的确很好,但是传播力度不够,终端推广不利。结果公司投入大量费用。又是打广告,又是做买赠活动,一番折腾下来,钱没少花,但仍然没有起色。
几次折腾之后,该公司经过踏踏实实的研究消费者的使用过程,结果发现,消费者,尤其是上班族的消费者,通常是晚上使用药膏,早上起来揭去。以免在公共场合因为浓烈的气味,影响他人。而该企业的产品,膏药中间是个药袋,所以膏药和皮肤的粘贴面积较小。患者晚上睡觉翻身很不方便,膏药很容易脱落。而白天使用该产品的消费者,则大部分都认为产品非常好,价格也不是问题。因为相对疗效而言,治疗成本实际是不高的。
问题终于找到了,该企业最需要的不是调整价格,也不是再投入广告费用做宣传。而是解决容易脱落的问题。随后,他们用新型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布代替氧化锌橡胶膏作黏贴材料,不仅解决了容易脱落的问题,而且过敏率也大大降低,自此该产品一举打开市场,销量一路攀升
众多市场案例证明,有的时候市场打不开,销路不畅,并不是费用投入的问题。遗憾的是,还有很多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每一年有多少个新品上市? 多少个新品到现在还能看到? 当然,一个产品的成功有着多种多样的原因。同样失败也是如此。最关键的如何挖掘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正如华为老总所说“消费者是唯一可以解雇我们所有人的人”消费者的认可和积极响应可以把任何一种新产品推向成功,所以说谁摸准了消费者的脉,谁就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商场如江湖,营销如功夫。有人擅长大手笔作大文章,一招一式 挟风带雨。也有人柔柔软软,波澜不惊。却招招毙命。举个例子,一个点穴高手,要致人死地必是点其死穴,因为他明白,点在生穴要不了人家的命。这个高手还擅长点人胸前大穴。结果又发现敌人带着护心境,那么他就应该点别处了,如果还点胸前大穴,不但要不了人家的命,还要把手指戳断。关键在于,点一下就要知道这不能点了,(关键是点一下就要知道敌人带着护心境)要点别处。千万别点了几下再改地方。既耽误时间,又被人笑话,主要是手指头还疼。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作者:张势之,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