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联福利中心近几年快速展店,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将量贩店压得喘不过气,连量贩龙头家乐福也不得不重视蚂蚁雄兵的威力。为突破重围,量贩店正在思考调整策略,规划面积约千坪的精致小型店,趁全联尚未布局生鲜商品前,抢先占领二级城市,不让全联专美于前。
最早提出量贩小型店的是家乐福,从2005年起,内部就开始讨论全联的策略,直到2006年小型店计划逐渐浮上台面,今年正式行动,目前开始寻找适合商圈,预计明年开出第一家小型店。 法国家乐福总公司对台湾市场的态度,以扩张市占率为第一优先,因此近几年平均一年开店三到五家,去年更因并购英商特易购六家店,7月又再增一店,目前在台店数已达47家,在量贩店市占率已经逼近四成。 不过,家乐福不满足目前的发展现况,尤其是全联近几年全力在二、三级乡镇积极布局,许多地区甚至出现两、三家全联包围一家量贩的情况,因此家乐福才计划以小型店迎战全联。 家乐福目前规划千坪以内的都会区型态量贩店,预计明年推出。据了解,家乐福目前在现有店内成立“家乐福便利站”、“家乐福药妆店”等小型快速购物专区,测试小规模商店所需的商品结构、营运模式等。 家乐福开发总监田中玉说,都会区型态量贩店投资金额较大型店可节省一半,可控制在2亿元以内,对家乐福而言是便宜的投资。 这种小型店量贩店的型态,已引起积极展店的爱买注意。爱买营运长庄金龙认为,小型量贩店很适合在投资成本较高的都会区,或是购物人口数较少的二级乡镇。由于经营弹性高且成本较低,不失为量贩店另辟路径的新方向。 各家量贩店对都心地点都抱着“又爱又怕”的心理,因此开始将眼光望向二级城市。目前量贩店在台湾整体零售市场只占一成,除北中南三大城市,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处女市场。 大润发对专注开发小型店的计划则有不同想法。大润发总经理魏正元说,小型店的投资成本低,但获利门坎不见得低,因此大润发思考不局限于店的大小,而是重视服务的速度。 魏正元分析,量贩店动辄三、四千坪的卖场空间,会让有些追求采购速度的消费者却步,如何加快消费者购物的速度,提供更方便的选购流程,可能是扩张市占率外应该面对的问题。 (经济日报╱记者 李至和) -------------------------------------- 应对大卖场、便利店夹击 台湾全联异军突起 台湾连锁零售通路在全联福利中心崛起后,市场板块开始挪移。全联除对量贩、超市业者构成威胁,也让店数最多的超商有所警戒,这股新势力让零售业者不得不提高警觉。 台湾市场超商、量贩的密度已是世界属一属二,全联福利中心却能找出空隙卡位,今年要挑战400店大关。全联积极跨足高雄燕巢、屏东高树等偏远地区开店,充分展现布局二、三级乡镇,以乡村包围都会区的企图心。 在高树乡里,别说量贩、超市,连超商都难得见到一家。这种连锁零售通路不考虑进驻的地区,全联却勇敢挺进。为拉近与当地消费者的距离,全联总经理蔡建和开幕时还特别穿上原住民的服装。挺进偏远地区 从乡村包围都会区 蔡建和说:“愈是偏远地方,愈需要全联。”这句话和全联董事长林敏雄认为,“全联的定位是服务大众消费者,无论商圈大小,只要有人,就应该有全联”的想法完全吻合。 2006年,全联店数才突破300店,短短一年时间又再开了近100家店。去年全联成立300店时,林敏雄发下豪语,要在两年内达到全台500家店目标,成为本土最大的日用品零售通路;按照目前进度,应该很容易达成目标。 林敏雄分析,坪数小的便利商店,单一品牌就能开4,000家以上;上千坪的量贩店也逼近百家。而处在中间的全联刚好补足市场空缺,以三、四十坪大的中小型店深入乡镇市场,仍有很多开店机会。 林敏雄订出的目标店数,对蔡建和造成很大压力。蔡建和原本保守估计,一年大约可增开50家店,要实现全台500家店目标,要到2010年才能达成。 贩卖民生物品 补足传统市场机能 不过,由于不到一年时间就开了快100家店,量贩、超市等连锁通路不愿轻易跨足的东部市场,全联也开拓21个据点,让全联更有信心。 蔡建展店策略有一套想法。他说,全联的客群与量贩、超商、超市有所区隔,因此选择开店的地点也不同。全联贩卖日用品、干货等,是每天要用的民生必需品,也就是说没有区域是全联不能经营的。 量贩或超市业者不会选在邻近有传统市场的地点开店,但全联因为以干货为主,反而可以贴近传统市场。以今年在新增的基隆百福店与石碇店为利,就是和当地公有传统市场结合,一方面补足传统市场机能,市场客群与全联相当吻合,是创造双赢的最佳利子。 摆脱低价面貌 北市东区开精致店 目前全联有九成的店都位在非都心区域,相较其它通路,都会区对全联来说反而是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去年全联也挑战精致化店型,在台北市东区开店,投资成本近千万元,是全联投资最贵的一家店。 全联敦南店投资金额比全联一般门市高出1.5倍,装潢与设备投资额就近千万元,预估每月业绩至少要800万元、平均客单价约1,000元才有赚头。 为营造精致化气氛,全联引进巧克力、进口起司、高单价的水果等,以符合商圈需求。由于敦南店的经验成功,因此今年在台北市士林、天母地区开店,未来在都会区商圈也将复制精致化店型,让诉求低价的全联也有不一样的表情。 蔡建和表示,全联不是针对量贩或超市,而是看到哪个市场有需求,就往哪去而已。但是,全联持续扩大市占率,“左打量贩、右打超商”的态势已相当明显,一但达成500店目标,全联就是仅次于超商业者的通路之王。 相关报道:全联怀念老蔡总 辨公室维持原样 短短九年,全联福利中心从原本只有68家店迅速扩张到近400家的规模,打下全联霸业的是“一林二蔡”:董事长林敏雄、已逝前总经理蔡庆祥及现任总经理蔡建和。 林敏雄九年前接下当时以供销军公教福利品为宗旨的全联社68家店,并改名为全联福利中心,由林敏雄担任董事长,其弟蔡庆祥为总经理。兄弟两人只花了四年时间,店数就突破200店,超越当时的超市龙头顶好。 刚接下全联时,曾传出供货商将断货的消息,蔡庆祥一家家的说服厂商,后来不但稳定营运,还将原本只有500家供货商增加到700家,店内品项数也从4,000项增加到6,000项。在蔡庆祥领军下,全联摆脱军公教卖场的形象,成为现代化连锁超市。 蔡庆祥更在2004年以1.8亿元买下杨联社六成股权,强化全联体质,也展现在零售市场经营的企图心。 不过,2005年蔡庆祥因病去世,让林敏雄相当难过,总经理一职悬缺长达一年。后来林敏雄考虑到全联仍处于冲刺期,需要了解全联、又懂得他心意的人掌舵,最后决定让在他身边十多年的左右手蔡健和出任总经理,挑起营运重担。 全联人至今提到蔡庆祥,仍以“老蔡总”称呼。到目前为止,蔡庆祥的总经理办公室仍维持他生前的模样,水晶摆设、甚至连西装都挂在衣架上。蔡建和接任后,也未改变办公室的样子,连总经理办公桌都不用,在旁边的小圆桌上处理公事、和同仁开会。 从这些细节,都可看出全联人对老蔡总的怀念,更凸显林敏雄至今仍对弟弟英年早逝的不舍。而蔡建和即使坐上总经理位置,依然保持对老蔡总的尊重。 (经济日报╱记者 李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