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神站在我的正面说着我的事情:“你是如何如何……”,神以“你”的称谓把我的真象说了出来。
我的朋友、我的敌人、我的交易伙伴、我的亲人们在不同场合谈论着我,“他这人如何如何……”,他们以“他”的称谓说出了对我各异的看法。此时他们思考着自己的事情,把我放在了旁边“他”的位置。
我则在思考着我到底是谁?在当前的行动中如何定位自己?我未来的目标和愿景是什么?我以为我有着对“我”自己清晰的认知。我在我的内核中心向外张望着。
“他”、“你”与“我”有着完全不同的形象,这使我困惑。神以“你”的称谓说出的是我的真相;社会以“他”的称谓说出对我的看法纠集起来替代了真相形成了对我的社会定论;我自己却感觉似乎这一切于“我”无关。
我的目标、我是谁、我要如何定位自己,这三个问题占据了我的全部精力,使我无暇也无力思考到底我该如何才能使“你”与“他”和“我”协调起来。
“你”、“我”、“他”显示的是三种关系处境中的我。由于是神并且站在我的正面,故而“你”是我的真相。
而“他”则是各种人对我的纷繁差异的看法,他们的眼睛是隔着与我的各种关系的镜片看的,一个老公与一个对手、一个有宿怨的人、有恩的人、有师生之谊的人……无论如何是无法一致起来的。关于“他”的争议虽然持续但似乎一边倒的局面很快就可以形成,由于妥协社会对我的看法被认为是公允的、正确的。
我也很快加入了人群,抗争和辩解的方式必须限制性地作为策略使用。不如急急地表示我愿意接受这个看法,人群终究是屈从于定论“他”的机制。
或者我也许会作出其他一些努力来改变这个判决,毕竟这个导致作出“他”的判断的,终究不过是一种关系。
由于把“他”的结论纳入了目标,于是我的目标不再独立。我不再只是考虑他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考虑他人对利益的看法。为此我还必须学会理解与人相处重要的不是“我是谁”而是“我应该是谁”。总而言之,“他”比“你”更真实。这个见解,更准确地说这个体认夺取了全体人类的灵魂。
夜深人静我还是要思考:我到底是谁?观察“我”的行为,我竟看不懂自己;思考着人们对“他”的看法,包括偏颇和少量的客观;我思考着我此时的思考,我作出了判断。
神看得清楚:这一切都在形成“你”的真相,我的目标、我的定位、我的自我认知、我对“他”的反应。然而这一切却受到着“我”的知觉的驱使,而丝毫没有对“你”的关怀。表面上看我是在主动地追求目标,实际上我早已沦为“他”的奴隶。神终于说——
“我”:需要一分镜智
“他”:需要一分明智
“你”:需要一分觉智
作者简介:张肇麟,汉彬洲咨询公司总经理。汉彬洲立足中国本土的国际水准咨询公司,顾问来自跨国企业和国内绝对资深人士。绝对的实力与绝对的业务规模,真正低调的专家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