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进取的市场布局
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家电渠道也越来越集中,一级市场家电连锁的份额越来越大,东部发达区域二级市场家电连锁的份额也在增长,但2007年超过6000多亿的家电市场份额,国美、苏宁合在一起也只有二成多,5000多亿的市场份额依然分散在各级各类的市场的渠道中;国美、苏宁挟资金以令厂家,动辄打出号称几十亿、上百亿的大单进行采购,厂家莫不割肉亏本、争先恐后听号令以争份额,借国美、苏宁之渠道以行营销,美苏挟大盘以令厂家的市场格局已成。
饮鸩止渴的渠道选择
争份额以自报,拿款项而巨亏,明知亏损,还是要做;明知有毒,还是要喝;置传统渠道而不顾,顾之而无资源,救之而不能持续,眼看一家家的双赢合作伙伴在战火中倒下,个中滋味,厂家自知,真个是选择连锁,饮鸩止渴。
丧权辱国的大盘合同
为了取得那一点可怜的市场份额,对大连锁提出的苛刻要求,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真有晚清政治家的气魄,且美其名曰:摊薄成本。有一句话讲得最为真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守株待兔的营销运作
到了这种状况,已经沦为大连锁的殖民地和顺民,也只有按大连锁定下的规矩往前走,再谈营销,那纯粹就是扯淡,剩下的就是走流程,而且,稍有反抗,就停止办理结算。
居高不下的营销费用
营销费用之高,让人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以目前的GM、SN两家合同内的正常月度扣点和年季度返点就高达十七八个点,合同外的买赠、促销、兰卡、礼品、物流加在一起又会有近十个点,此两项汇总近三十个点,如果再加上人员费用、促销员提成,还有残机、滞销机产生的费用,合在一起有四十个点也毫不意外了。
雁过拔毛的业务操作
如果仅仅是正常的营销费用也就罢了,合同外的的各项费用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进场费、买赠费、各种好处费让你应接不暇,卖了一些货,结算的时候一看,拿到自己手中的已是黄瓜打驴-----去了一半,看来光用雁过拔毛已无法形容与连锁的合作关系,已经动了根本,甚至不是伤筋动骨的事了,已到了元气大丧的程度了。
掩耳盗铃——没有意义的市场占有率和排名
这么做,为的啥,大卖场是为人民币服务,生产企业就只能为人民服务了,据说还达到了另外的一个目的:提高市场占有率,而且提升了市场排名,老板看了高兴,否则老板一不高兴,自己的乌纱帽岂不是要被摘掉了,保位置要紧呢,看来不仅为人民服务,为老板服务更重要呀。
养虎为患的悲惨结局
一切的结果是,大连锁长大了,而且胃口也好得很,越来越能吃,越来越爱吃,吃谁?竞争激烈,吃消费者,难呢?那也就只有吃厂家了。有什么办法呢?我要成长,也需要影响,我的上市报表好看,我要圈钱,我要套现,我要进一步扩张卖场,看到了么?我在帮你们销货呢,我这么拼命的干,可都是为了谁呢?你们可要凭良心呀!我给你们要这么一点点小钱都不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既然人家连锁所讲言之灼灼,我们厂家不予支持也太不仗义了,给,大大方方的给,即便自己赔成穷光蛋,也要让连锁的报表大大超过去年,谁让人家一心只想着咱呢;----亏死也活该!
痛定思痛——以退为进的生存之道
当前的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再玩下去,确实有可能把裤头都让大连锁给帐扣了。到了要好好考虑考虑,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学习人家格力,不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裤腰带上,顶住压力,按自己的思路走,不和你大连锁合作,走自己的专卖店道路,销量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好,品牌越来越硬,消费者越来越认可,到头来大连锁还不是要想尽办法把产品引进店里。其他的企业是不是也该思考思考了,怎么办,自己的道路自己走,是灭亡,还是生存,掂量掂量吧。
再思考——苦练内功,以创新求发展
反过头来,我们又不得不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有些企业要品牌没品牌,要技术没技术,要质量没质量,要服务没服务,要市场没市场,最后当然也就没有谈判的砝码了。如何才能称雄于市场,如何才能国际化,如何才能不受制于人。在国内尚且如此,很让人怀疑我们的家电企业走出国门后是什么样子。最后只能要靠技术、人才、资金、研发的综合实力,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硬道理。苦练内功吧,不要没事就整天瞎咧咧,把家电业搞的象娱乐界一样,进步创新哪怕一点点,一天一点点,一年就是一大步,变则生,不变则死同样是硬道理,何去何从,智者自会选择。
欢迎与作者淤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