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渠道变革的必由之路



  尽管体验式营销时代已经来临,但那只说明“体验”成为了营销活动的主旋律。但作为经过西方百年营销实践的4P之一的“渠道”,依然是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基础。西方经典营销理论这样定义营销渠道:“营销渠道就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制造商)向消费者(用户)转移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的所有权的所有组织和/或个人。” 渠道一词在汉语的解释中通常指水渠、沟渠,是水流的通道。

  营销渠道是产品制造者和产品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倘若没有这个环节,销售就无从谈起,所以营销渠道的存在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上讲,足显其在企业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无论市场营销日后发展到到什么水平,作为市场营销基础的营销渠道都将依然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就当“直控终端”、“终端制胜”的营销观点开始在中国营销界和企业界四处蔓延的时候,我却在考虑本土企业的营销渠道设计问题。“是不是在中国市场营销发展的现阶段,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也必须要按“终端制胜”的思路去设计企业的营销渠道?”这是我对本土企业营销渠道设计问题思考的起点。

  我认为不尽然。但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这两年企业开展决胜终端的营销行为似乎有越演越烈之势,有的企业甚至将决胜终端奉为圣经。我认为,任何事情过火了都不是一种好现象,但有时候中国人喜欢跟风和看热闹,这一点不可否认!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取消经销制,改为直营。如同我接触的一家成立不久的食品生产企业,才刚刚开始营销运作没多久,就跟我说要搞直营,还要在每个地级市设置城市经理,配县级业代,说要实现一次渠道变革的历史性跳跃!我当时就直接告诉他,这种渠道设计肯定要出问题。

  这就如同当所有的企业都认为卖凉茶挣钱,都来卖凉茶,卖凉茶就已经不挣钱了。薄利是竞争导致的必然结果。相同道理,当我们所有的企业都将终端制胜奉为圣经,都将大部分的资源投入到终端上,甚至都开展直营,那么,终端制胜和直营在你的营销体系中就不具备优势了,因为别人也都做到了。

  从“终端制胜”的蔓延,其实可以看到中国营销界的一种现象。就如同“价格战”、“促销战”、“深度分销”一般。我认为作为企业要正确看待在营销发展不同阶段的这种现象。当一个行业的营销焦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然会出现新的营销焦点,这是营销周期运作的规律,就如同股市震荡周期中的热点一样。同时行业中企业的响应度会造成这种现象影响面积和深度的扩大,最终成为一个营销阶段活动的主题。作为企业要正确看待这种现象。

  任何事情我们都需要结合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状况,一味的从众不一定是好事,还可能会乱了自己的阵脚。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实现营销要素的一致性匹配,才是企业营销管理的要义。就如同我们在考虑企业的渠道设计时,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别人是怎么做的,而是要考虑企业现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渠道模式来支持,什么样的渠道设计是符合企业现阶段市场营销需要的。

  在本土企业中,在总部设立渠道管理部的企业不多,大多数是包含在市场部职能范围内。从这一点上说,企业对营销渠道重视的不够。这也是当“渠道为王”的营销观点出现时,很多企业惶恐的原因之一。

  我想通过一个我服务过企业的真实案例,来揭示本土民营快速消费品企业渠道变革的基本规律。因为只有我们把握了规律,认识到了事物的本质,无论怎么变,我们起码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这是一家为数不多的单独设立渠道管理部的本土民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业是食品生产和销售,属于快速消费品企业。

  企业刚成立之初,强势品牌已经出现,全国大大小小的竞争企业也有上千家。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营销渠道如何去设计,当时企业渠道管理者认为如何将产品迅速、顺利的下到渠道,让消费者在货架上能看得到,是企业渠道建设的关键。当时产品没有知名度、企业资金有限,人员队伍参差不齐,产品是否会被消费者接受还不确定。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采取的渠道设计思路是:建立大经销制。以市经销为主,当然,如果大经销商有实力,也可以做省经销。由省经销和市经销通过网络自然分销到二批、三批,再由二批、三批将产品分销到终端。就这样由于产品品质过硬,在几个试点市场成功启动后,全国很多经销商主动打电话要做经销。因为当时行业正处在高速发展期,经营产品的利润相当丰厚。于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被迅速分流下去,全国性的网络逐步建立。这种大经销制的营销渠道模式一直沿用到2002年。

  随着行业带来的丰厚利润,新企业不断加入,老企业安稳的日子已经被打破,行业的竞争开始加剧。通过当初对机会的把握和前两年的高速发展,公司已经成为了行业中的一匹黑马,品牌知名度进入前5名,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销售队伍逐渐稳定,通过市场验证,产品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同时通过2年的大经销制的运作,市场经销客户基本稳定,省级、市级网络基本健全,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县级和乡镇很难覆盖到,就连市区也存在一些盲点。针对这种情况,在2003年的年会上,公司决定对渠道模式进行调整,提出要开展深度分销的渠道设计思路:当时对深度分销的定义是,加大渠道渗透的深度,让业务人员辅助经销商重点建立市区分销商和县级分销商,提高产品的覆盖率。就这样分销商陆续建立,提高了产品在县级城市、乡镇的覆盖率。在随后的2004年,深度分销进一步强化,第一,重要的分销商开始直接由厂家控制。第二,渠道继续下沉,重点开发乡镇分销商。截止到2004年年底,企业实现销售额3.5亿元。

  经过2003年到2004年的网络深度覆盖。公司已经跻身行业前三甲,品牌知名度家喻户晓,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场需求更加稳定。2005年公司在渠道设计上提出了直控终端的新思路:具体为成熟中心城市建立分公司全面直营,成熟地级市建立办事处采取半直营(就是厂家开发、维护客户,经销商只负责配送)。在公司的要求下,分公司、办事处陆续建立,公司也加大对终端的投入,2006年公司实现销售额4.5个亿,预计今年的销售额将达到8个亿。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渠道设计和发展的常规轨迹。我认为从大经销到深度分销再到直控终端,这是本土快速消费品企业渠道变革的必由之路。这也是我要揭示的核心规律。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企业渠道变革的三个阶段的主要形式:

  第一个阶段:大经销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建立大经销制主要的形式有:(1)直接设立省级经销商;(2)直接设立地级市经销商;(3)直接设立地级经销商、县级经销商。

  首先,在全国市场,以上的形式可能混合存在。同时随着经销制的推进,经销的区域会越来越小(从省经销到市经销再到县经销),细分到一定程度,单个客户的月最低产生的销量决定了从经销商向分销商的转变。

  第二个阶段:深度分销阶段

  在这个阶段,企业建立深度分销制主要的形式有:(1)设立市级经销商,厂家协助市级经销商开发市区、县城、乡镇分销商。分销商的销量列入经销商销量;(2)设立市级经销商,厂家直接开发县城和乡镇分销商,销量列入厂家;(3)设立市级经销商,协助开发市区分销商,厂家直接开发县城和乡镇分销商,销量列入厂家;

  随着深度分销的深入,经销权的细化(市经销到市区经销、市区区域经销、县经销再到乡镇经销)和对分销商的直接控制(从市区分销到县分销再到乡镇分销)会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直控终端阶段。

 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渠道变革的必由之路

  在这个阶段,企业建立直控终端制主要的形式有:(1)建立办事处,组建市区直销队伍,市区厂家直接控制终端,设立经销商或分销商配送。县乡镇设立分销商,由市区经销商或分销商配送;(2)厂家设立仓库,直接供货到终端,在县乡镇设立分销商,直接供货;(3)厂家直接控制KA店,由经销商配送,协助经销商开发市区、县乡镇分销,分销销量属于经销商。  

  随着直控终端程度的提高,直控终端的区域范围(从市区到县再到乡镇)和渠道渠道范围(从KA到B类店再到CD类店)会扩大。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在本土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三个阶段是必由之路:

  第一阶段,在企业创立初期,企业的状况是运作资金有限,品牌没有知名度,销售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营销管理还在摸索中,产品能不能被市场接受还是一个问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在营销渠道设计方面考虑的核心因素是建立销售网络的速度和成本。

  假如在这个阶段企业采取深度分销,必然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企业刚开始运作,经销商都没有,你如何协助分销?第二,如果你不设省级或市级经销商而直接设立市区或县乡镇分销商,其实就是经销商。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产品刚上市,销售如何还不清楚,你在市区找几个分销商或直接在县级市或乡镇找分销商,不一定有人愿意做。即使做了,在市场启动阶段由于单个客户的产品销售过小,客户也做不长久。第三,找一个省经销(如果具备实力),由于其有固定的下游分销客户、熟悉当地市场、应有的市场号召力和当地的人脉资源,其会利用自己的网络迅速的将你的产品覆盖到所有的地级市,如果你避开省经销,以上的这些优势你都没有,不一定有客户做你的产品。第四,即使有客户做,我们假设找以个客户需要10天的时间,找一个省经销,你花费的时间是10天,但如果你要深度分销,找50个客户就要500天,非常耽误时间。而对于新企业而言,时间就是生命!第五,企业刚创立没有知名度,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销售人员的素质是否能够达到为众多分销商服务的水平;第六,假使客户都找到了,产品一时卖不动,你会有多少个客户的问题需要去处理,更会有多少个客户去传播企业负面的信息,就会造成所有市场都成为夹生饭,以后再想启动市场是难上加难。

  假如在这个阶段采取直控终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一,本土企业在创立初期,资金通常比较有限,而直接控制终端,不论是全直营还是半直营,费用投入会很大,一旦操作失利,企业的现金流很可能会出问题。第二,假设你开展半直营,你如何去找配送商,你的企业没有知名度,产品也不是畅销产品,谁会买你的帐。通常配送商比经销商的利润更低。第三,新创立的企业,对当地的市场熟悉情况和人脉资源(包括卖场)的掌握不如经销商,品牌又没有知名度,你的产品如何让终端接受,即使接受了,接受的速度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你能不能等?第四,即使终端接受了,却发现产品消费者不接受,而你的资金去因为设立直销人员建立机构而花出去了,这个风险你是否经受得起;第五,企业没知名度,无法吸引优秀的人才,造成人员参差不齐,你的终端如何通过素质不高的销售人员去操作和控制?

  因此,在企业初期采取大经销制的渠道设计,从速度、经济、风险三个指标上考虑都是最合适的。尽管可控性差点,但这不是这个阶段企业渠道设计考虑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更需要的是借力,借经销商的力。可能有人会说,我可以进行产品接受度测试。当然可以,但只能降低风险而不能杜绝风险,同时测试和销售是两回事。可能有人会说,我先进行个别市场深度分销和直控终端为何不可,当然可以,这是个案,在此讨论的是全国市场的渠道设计。

  第二阶段,企业在快速发展期,企业的状况是运作资金相对充足,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逐步增强,产品已证实被市场接受,全国性网络架构基本搭建完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解决的是发展的问题,营销渠道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是通过扩大覆盖率来扩大销量及通过渠道分权来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假如企业在这个阶段采取大经销制,就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也带动着所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的需求很旺盛,此时采取大经销制,由于中国经销商的现状,无法实现网络的深度和广度覆盖,这种需求就无法被满足,这会造成消费者进行品牌转移。第二,通常增加网点产生的销量比精耕一个老网点带来的销售更大,由于你采取大经销制,很多空白网点无法得到覆盖,你的销量也无法快速提升;第三,行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会造成省级或市级经销商销量的极具膨胀,对经销商的依赖会增强,此时的经销商很牛,会要挟厂家要政策,如果同意,大经销商会变本加厉,企业只有牺牲自己的利润,经销商成为一方诸侯,厂家被牵着鼻子走!如果不同意,经销商终止合作,会造成整个省或地区市场全面瘫痪。此时竞争者会趁人之危,拿下市场。第四,在这个时候采取大经销商制,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还处在企业的创业初期,这会造成市场的不稳定,给高速发展中的企业带来风险,一招不慎,可能满盘皆输。

  假如企业在这个阶段采取直控终端,也会出现问题:第一,在行业的快速发展期,由于竞争的激烈,会造成市场投入费用的加大,同时市场不成熟,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企业必须保持良好的现金流和储备资金来时刻应对这些不确定,尽管告诉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不少利润,但在这个阶段大投入的去直控终端,在资金上是不允许的;第二,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大经销制,突然向直控终端转变,这无形当中就是砍掉经销商或削弱经销商的权利,也在降低他的利润。这种调整首先需要时间,而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更快的发展自己,企业没有时间可以耽误。其次,大刀阔斧的变革,必然会触动经销商群体的利益,造成全国范围的震动,市场很可能在动荡中崩盘。即使不崩盘,老经销商也会在企业直营中处处制造障碍。第三,企业从大经销制直接到直控终端,你的管理体系和相应的人员有没有储备好,他们是否具备了运作KA和终端的能力。闹不好,自己做还没有经销商做得好。同时直营会让企业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物流、现金流、费用流,企业你是否能很好的控制?

  在企业高速发展阶段,企业的核心任务是利用契机快速扩大销量以实现规模效应。因此,采取深度分销的渠道设计思路,显然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阶段,在企业的成熟期,企业的情况是运作资金充沛,品牌知名度较高,销售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增强,企业市场地位相对稳定,行业成长趋于缓和,消费者的需求强烈度开始递减,企业营销管理区域规范。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解决的是强大的问题,在渠道设计上要考虑的是:(1)渠道的可控性;(2)渠道的反应速度;

  假如在这个阶段采取大经销制,就会有以下问题出现:第一,在企业经历了成长到快速发展后,这个阶段企业情调的是稳定,但大经销商制的弱点就是企业对市场的可控性不强,这必然会给企业市场的稳定带来风险。第二,随着市场的发展区域成熟,由于竞争的激烈,经销产品的利润在递减。经销商开始考虑新的利润增长点,经销商对企业品牌的投入减少,同时可能随时终止合作。第三,消费者在众多的品牌中显得日益挑剔。企业有细微的环境没有做好就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品牌的转移,如何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信息成为厂家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依靠经销商去掌握这些信息显然并及时反馈,经销商显然做不到,也做不好,速度也慢。第四,随着市场趋于成熟,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需要洞察消费者的消费动向,而这些动向大部分来自终端;第五,经销商总是不喜欢做老东家的新产品,要么直接回绝,要么近一点货进行敷衍,而对于企业而言,新产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经销商不尽心,厂家只能自己上阵,而大经销模式下,这点无法实现。

  假如在这个阶段开展深度分销,也会出现问题:第一,深度分销只是解决了企业销售网点的覆盖问题,但并没有解决企业网点的质量问题,在行业发展区域成熟的阶段,空白网点几乎开发完毕,要想提升销量只能放在精耕老网点上;经销商由于代理的品牌多,不可能全心全意来给你去铺货和做服务,厂家只能自己动手,而在深度分销模式下,这一点无法实现。第二,在深度分销的模式下,同样无法实现企业新产品推广、洞悉消费者需求的目的;第三,在行业区域成熟的时候,同样存在着经销产品利润递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市场全部放在经销商的手上显然风险较大。第四,在企业产品知名度较高,产品被市场接受的条件下,厂家完全有能力减少渠道中间环节,市场拿过来自己做,以提高企业的利润,而在深度分销模式下,这一点也无法实现。第五,在市场趋于成熟阶段,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如何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即使作出反应,在深度分销的模式下无法实现,只有企业直控终端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可能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三个阶段在企业的全国市场中同时存在,这是根据市场的成熟度和企业大的渠道设计方向而定的,在此我要说的却是宏观上的整体趋势。任何管理均是从无到有,从粗到细,从规范到不规范,任何企业的发展均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企业渠道的变革也遵循着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

  从大经销到深度分销再到直控终端,这是本土民营快速消费品企业渠道变革的必由之路!

  李童,中国哲学营销的创立者和实践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快速消费品实体企业营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专长于营销策划和销售管理,服务过的企业有可口可乐、真心食品、华龙面业、爱心食品等。欢迎和各界营销人士交流,邮箱:[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6587.html

更多阅读

媒体观察:渠道变革之下的行业思考

     在市场经济随行就市自主运行的历史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经济变化决定不同的市场形态。今年是白酒行业的“拐点之年”,发展的过程,就是求变的过程,这是横亘于生产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的客观现实。市场经济的理论实践,就是商品交换的艺

李宁渠道变革启示 美的日电渠道变革为什么会失败

   美的日电集团轰轰烈烈的渠道变革结束已经过去接近一年了,作者时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各营销同仁对美的变革失败原因的分析,往往感觉到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没有指出其中根源问题。作者亲身经历了美的日电的这次渠道变革,经历了“百日变

渠道变革 渠道变革,没有永远的王者

  曾几何时,“渠道为王”是日化企业公认的营销真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渠道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每一次渠道变革都使日化企业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从八十年代的地方性小商超到

中国鞋服业:找准渠道变革的节奏

     “2008年,对中国鞋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转折年。”奥康鞋业营销主管副总王振权说,奥康鞋业在部分重点区域市场推行“1+N”营销模式,“‘1’代表名品空间店或单品旗舰店,‘N’代表多店”。         其实奥康渠道变革在20

声明:《国家繁荣的必由之路 渠道变革的必由之路》为网友权场帝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