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渔船出海 借船出海助企业走出去

 厦门渔船出海 借船出海助企业走出去


企业走出去,不同于在国内新开一个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也不同于简单的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去,其涉及的内容要丰富得多,风险也要高很多。因此,走出去最大的驱动力必然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否则没有内在的驱动力,走出去则是流于形式或者响应号召,结果肯定是很危险的。那么什么样的战略需求会驱动企业走出去呢?

一般会有种6种企业战略需求会促进企业走出去。

首先是重要战略资源会促使企业走出去,比如石油、矿产,中国资源短缺,企业要突破上游行业的限制,必须走出去,不然企业会有生死危险甚至是引起国家经济危机。

第二个促使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就是反击入侵的竞争对手。当别人在你的家门口和你竞争的时候,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进入国外市场。但这种办法往往适用于实力雄厚的企业,不然被对手反击,容易牺牲。

第三个是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缺失会促使企业走出去。在商业领域,面向终端市场的品牌销售和研究发展逐渐建成了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中国的企业如果不主动进入这两个环节并能够控制他们,则永远是别人的外包产商,赚的是汗水钱,停留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价值链的底层。这实在不是长久之计。然而如果自创品牌,固然是不错的想法,但在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自创品牌是一条艰辛又充满风险的道路,比较理想的就是去购买国外的一些历史悠久、但面临高成本压力的品牌或者渠道,充分整合国外市场和我国企业的优势生产,达到延伸产业链的目的。除了品牌和渠道,核心技术也是高附加值的环节。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欧洲设立研发机构就是为了在核心技术上有所斩获。如果说作为传统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品牌和渠道收购的话,高科技企业则要有限考虑利用在行业技术前沿中心城市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第四个战略需求是占领国外广泛的国际市场。各国人民对生活用品都有着相似的需求,这给中国大量的物优价廉的生活用品产商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反过来在大国际市场的支撑下扩大生产规模,积累技术,则利于制造更好的产品,使企业走入良性循环。

第五个促使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是希望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比例。对于一些已经有一些产业经验同时也能调动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到发达国家投资往往能够获得很高的收益。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商业环境非常成熟,资金的利用效率和信息透明度比较高,投资风险相对比较小。

第六个目的则是锻炼队伍,培养人才,为未来打基础。很多江浙民营企业家把子女送出去留学也不妨看作是这样一种有远见的行为。

我们可以看得出,前两种战略需求是服务于企业的生存需求,第三个和第四个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突破需求,最后两个服务于投资需求,资本投资和人才投资。但无论是哪种战略需求,对企业都很重要,迫使我们的企业不得不走出去。但走出去,就意味着风险,在中国目前能够帮助企业走出去的人才、经验相对缺乏和不专业的情况下,如何走出去才能代价最小、才能成功率最高呢?

联想的柳传志先生曾经对是否投资一个新项目讲了这样的一个决策原则:不熟不做,没人才不做,不赚钱不做。这个原则得到了产业界的高度认同,原因就是因为如果我们在这个原则下决策,的确能从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但是如果说选择投资项目可以这样去等待时机成熟,那么走出去对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在无数跨国企业大兵压境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这时候,我们如何是好? 而且既然走出去是为了企业发生存、发展和强大,那么我们就要首先确信我们牺牲的几率很低。

所以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低风险、迅速而且成功的走出去?

笔者给出的建议是:一有四借,借船出海,顺势而行。具体说一有是指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四借是指借脑、借路、借势、借力。

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走出去的前提。如果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意味着市场地位是不稳定的,这时候匆匆忙忙走出去,资源分散,容易被竞争对手杀个措手不及,这样走出去是容易牺牲的。大家可以看到,那些到中国来发展的企业,几乎无一不在母国或者核心市场有着很好的市场地位和赢利才对外扩张。

借脑则是借用别人的经验专业服务来服务自己走出去的目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也一般先会聘请咨询公司帮助(爱华网) 自己研究中国的市场特点、消费者需求,评估政治、经济风险,测算盈亏平衡点和赢利时间。这比盲目的投资要风险小很多。除了专业公司外,一些已经成功走出去的企业的经验、一些目前正在研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是值得借鉴的,当然我们也不可以迷信别人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也要综合分析各方信息和建议。借脑还包括雇佣外国工程师和设计师服务自己的企业。也就是说很多企业经营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充分考虑借用成熟的外部智力。华为在印度的班加罗尔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就是典型的借脑。宏基聘请意大利人做其欧洲公司的总经理也是属于借脑。

借路则是借用其他企业或者机构已经积累的资源来服务自己走出去的目的。比如销售渠道、比如公共关系或者许可证等。商业上,两点之间有时不是直线最短,而是阻力最小的那条路最短。比如你要实现海外上市,也许未必自己直接上市是最佳策略,有时收购一家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则更加便捷。浙江万向收购美国UAI公司股权则是利用美国UAI公司的渠道和品牌来销售万向的产品,是很好的借路,比自己重建这样一个通路和品牌要迅速和风险小。当然前提也是万向在产品上有很好的竞争力。

借势是指要充分借用时机降低实际货币的支出和走出去的成本,比如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外合作伙伴急于脱离困境、市场的迅猛增长、新技术的掌控等重大机会。华为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初期,经常随同中国领导人一起到国外访问,这样无疑提升了自己企业在国外的形象和可信度,充分借用了中国与被访问希望促进双方经贸的时机。

借力指联合外部力量来实现走出去的目标。比如银行贷款、争取财团支持、获得当地政府的支持等等。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资金并非全部来自中国,也借用了美国当地的投资银行的资金,就是借用外部力量。

国内企业走出去,面临不同的经营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确保自己的投资风险尽可能将到最低,而在这样一个陌生的领域,借脑、借路、借势和借力是将是有效降低风险的借船出海之路,借得是否充分、是否巧妙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领导人的战略认识、全局意识,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后的结局的好坏。

周诗林,上海戈络宝营销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655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企业走出去 做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

     2013年是中国银行俄罗斯子行落户(以下简称“俄中行”)俄罗斯的第二十个年头。俄中行是中国银行在俄罗斯境内设立的全资附属行,也是中国在俄罗斯设立的第一家金融机构。在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合作越来越广泛的

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中企走出去必须遵守国际游戏规则

     富信集团中国区总裁黄培敏对记者表示,现在许多欧洲城市都在对外招商,比如法国、西班牙的一些港口城市,他们非常欢迎中国企业过去投资。现在欧洲经济低迷,很多公司面临破产,这并不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而主要是因为银行不肯借贷

日本企业走出去:曾经的教训和经验

● 日本专家谈“走出去” 日本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之一:只有把不同见解、不同管理方式的公司整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协同效应,也就是说,那些只想以获取为目标,或者是并不愿意创新的做法是不会成功的;经验之二,日本企业在海外当地进行生产,可

企业走出去战略 企业走出去的“后发展大国”逻辑(4)

 事实上,迄今为止,如果以是否盈利和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作为依据,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效果并不佳,甚至很差。根据一些机构或专家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至少约70%是失败的,其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有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企业走出去的“后发展大国”逻辑(1)

  文·王跃生    岁末年初,回望2009,在全球经济都处于金融危机之中的灰暗底色下,中国经济可说是少有的亮色之一;而在中国经济总体复杂困难的大格局下,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投资、收购兼并,又可说是特别突出的亮点之一。据说,许多发达国

声明:《厦门渔船出海 借船出海助企业走出去》为网友柔美的夜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