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将近二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不少产品甚至出现了过剩现象。“品牌制胜”的时代已经来临。品牌的也由姓名式的区别功能,过渡到了品牌增值的功能。早先行业内众多的制造商,有如班级里的新生,老师用姓名区别“新生”。到了后期,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一位学生的姓名,很可能不只是姓名,它可能因为成绩优异、关心班级同学,或者是学校学生会卓越的领导者,使得其姓名增加了很多重的“增值”。它很可能成了“优秀”、“才华”的代表。
近来,笔者脑海出现“品牌之路”的一些零星看法,希望用此文,进行简要梳理。
质量
质量是品牌之根,是企业的命。品牌打在产品之上,实质就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品牌成为连接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纽带——制造商用品牌,来向消费者保证和承诺,消费者用品牌来识别制造商。当然,当下新的运营机制,出现了很多品牌运营商,它们并不直接从事制造,那么品牌的保证与承诺的责任,则由品牌所属的品牌运营商来承担。随着社会产品的日益丰富及中国整体制造水平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产品普遍让人满意。质量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的关联性日益下降,品质并不是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直接原因。然而,这对于企业并非意味着对产品质量可以放松。质量的对于直接竞争力的影响减弱,但是其与企业的生存始终相关,质量是品牌之根。消费者认准一个品牌,在这个品牌的众多产品之中进行选择,其行为已经由于品牌建立了对质量信任的基础,事实上他们是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产品的选择。对于谋划打造品牌的企业,对于企业的产品之质量控制,首先是严格要求的,超越顾客期望的。没有这个前提,单纯的一个好创意或促销、广告投入,产品可能会有一时的旺销,但过后则快速回落,这是一种明显的透支行为。世界上众多顶级品牌,无一例外在重视品牌经营的同时,重视产品的质量。
企业规模不大之时,企业领导者对于品质的可能很重视,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几倍甚至几十倍扩张,企业的管理难度呈几何级上升,需要关注的方面太多,产能可能不只是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企业、管理者、质检员在持续的巨额数量产品面前,热情、耐心很难抵挡它们的消磨。殊不知,数量巨大只是对于制造商,而对于消费者,每件产品却必须要保证质量。所有很多公司提出“100-1=0”的理论,只要有一件产品质量不合格,一定会有消费者“受害”,公司的先进经营理念诸如:顾客第一,就无法实现。很多企业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品牌战略跃跃欲试。其实冲动之前,必须先检视一下,产品质量如何?持续的品质控制能力如何?
再怎样精确的质量控制,数量巨大的产品偶尔出现故障,也属正常。KFC食品安全控制可谓严格,也曾经出现使用了一种工业染料;丰田也偶尔传出汽车召回。制造商除了精确的质量控制,还需要态度,对质量的态度,承担质量问题这一责任的态度。这或许是企业所谓的危机管理的重要一部分。热情、勇于承担责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态度并妥善处理,产品质量问题不会令品牌失色,反而会提升品牌的内涵、美誉度。
设计
工业设计对于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重要了,设计对于企业的直接竞争力的影响也日益重大。正如,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一个相貌秀丽的女子,很容易被吸引,并且愿意去发现她的优点,而事实上只要你愿意去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大抵是不少的。这在体育用品、休闲服饰、电子消费品、休闲食品等行业体现的非常明显。
提到工业设计对于一家企业、品牌的蜕变,三星最为知名了。过去十年里,它从一家廉价电视制造商变成了亚洲顶级消费电子公司,在全球设计最高奖项IDEA大奖上,过去5年中,三星是全世界所有公司中获奖最多的,它有15款产品上榜。这一现象自从其领导者在美国看到三星产品与SONY产品相比黯然失色,并被放置于角落,大受刺激,三星由此开始发力于工业设计,并提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三星的付出,正在得到回报。
除了“外观”设计,对于体育用品行业,产品的舒适性、减震性等——符合人体工程学,这些设计对产品的支持也越来越明显。在设计背后,研发在默默支持着设计。在经历广告战、渠道战之后的晋江众多品牌,纷纷发力于研发,有的自行组建实验室,有的与专业、权威组织机构合作。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研发是非常务实的工作,哪些企业把与研发相关的合作,只当成一个营销宣传的材料,一个宣传的概念,迟早要后悔。
品牌管理
不少学者、专家都喜欢把品牌分为二个部分:知名度和美誉度。笔者喜欢在这“二个度”之外,再加一个“度”,高度。所谓高度,就是在同一行业,相同的产品与定位、目标消费群体里,品牌的排行是第一或强势品牌。
把品牌分为这“两个度”之后,操作就相对容易些了。对于知名度,就是要打出名气,“请代言、打广告”,就成了多数品牌的必经之路。学问就出在,品牌请谁代言——注意品牌核心价值与代言人气质、个性的吻合度,在哪打广告——考虑到精准传播与目标消费群体的接收。很多企业对于“品牌之路”只认识到这里了。其实知名度和人的记忆类似,从次日就开始遗忘,对于知名度,就是名气的下降,所以品管需要维护。通过持续的定期、阶段性的宣传,提醒已经知晓这个品牌的消费者的同时,向其它的消费者宣传这个品牌。对于品牌管理的知名度方面,就是宣传、宣传,再宣传。
美誉度的打造,似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课题,而似乎很多个方面,都可以支持品牌的美誉度。在美誉度方面,一个成功的品牌必须是“个性鲜明”的品牌。个性鲜明,也就是品牌给予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是清晰的,比如说奔驰的尊贵、身份、成功,比如说美特斯·邦威的与众不同——不起寻常路,比如说麦当劳的美味、快乐,效率;比如说七匹狼鲜明的“狼文化”,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比如说安踏深度介入体育营销,塑造了鲜明的专业体育形象。对于想成功塑造品牌的企业,根据企业产品、产品定位、目标消费群体等,提炼出鲜明的、卓越的核心价值,十分关键与重要。其后,通过各种方式及渠道,深刻塑造品牌。在塑造品牌形象的同时,如能同时为品牌注入文化,会让品牌内涵更为充实。
还有不少方面,可以增加品牌的美誉度。比如售后服务、企业的效率与优秀、社会责任(对外、对内)、优质产品……业内不少专家称,海尔的产品先进性并不突出,但是其良好的售后服务,却赢得众多消费者的芳心。很多企业只是把售后服务看成是“成本支出”的继续,其实它也很可能是企业销售的开始,当你的服务让人“爱不释手”的时候,消费者就会选择你的产品。优秀的企业,凭借效率,用同样投入,比其它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受到社会的尊敬。优秀的企业在创造价值、贡献社会的同时,获得大量的盈利,很多杰出的企业选择了公益与慈善,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需要得到社会呵护的人群提供帮助,这还是浅层次的。一些杰出的跨国公司,通过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让很多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支持当地的教育,不少企业还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当地节水、减少污染,这些行为,让品牌内涵、美誉度光芒四射。一个企业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与社会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社会责任,还包括对内的社会责任。随着竞争的压力,不少企业对于成本方面是动作不断,直接人工费用是不少企业领导者经常考虑的。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硬件,令人略为满意的薪资,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人性化管理,考虑到员工在休息、业余生活等其它方面的需要,笔者认为,成为“感动员工”的企业,也会让品牌增色不少。
优质的产品,是消费者获得的最根本的利益,让消费者获得功能性的满足。持续的优良产品,在让消费者感到满意的同时,品牌会让消费者认可。拥有高美誉度的品牌,很大程度上也是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优良社会风气的倡导,企业形象与文化的塑造与传播,对于企业品牌美誉度的提升,也大有帮助。
消费者只认得第一,他们知道哪座山是世界第一高峰,中国哪位运动员110米栏最快,对于第二他们很吝啬注意力,这也是“高度”对于品牌的重要性的体现。通过怎样的方式,让品牌脱颖而出,在众多品牌中达成超越竞争,成为行业的领袖品牌,对于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开创一个新的品类,是很多专家提供的建议,然而这个品类是否会形成一个独立的品类,还需要谨慎,否则企业自行定位的一个品类,很可能消费者很难理解并接受。利郎通过开创“商务休闲”男装概念,成功开创了一个品类,并取得巨大的成功。差异化的宣传与定位,应当是比较不错的方法。百事可乐就是通过“年轻一代的选择”有力冲击了可口可乐的领袖地位。(aihuau.com)差异化的产品也是不少企业采用的方式,晋江柒牌公司开创性通过中山装与西服的结合,设计出“中华立领”,通过符合市场审美潮流的差异化产品,有力提升了品牌的高度。通过持续的广告宣传,塑造行业的强势地位,也可以增加品牌的高度,此法成本显然要高很多。借助一些权威机构、高级认证或赞助一些高规格的活动来提高品牌的高度,也是十分可取的方法。比如说成为奥运会赞助商,成为“人民大会堂”指定产品,成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指定产品等等。
品牌营销
笔者所指的品牌营销与企业的一些营销活动(诸如促销、举办活动)有着很大的类似性,然而笔者想要强调的是另外一个概念“参与式营销”。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消费者在哪个角落都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广告宣传。他们的内心是持排拆心理的,这样对于企业的传播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他们有着这样一个坚固的看法是:品牌不是我的,和我没什么关系。“参与式营销”很大程度上要改变这个看法,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的建设、管理中来。比如说,一个体育用品品牌,举办了一场排球比赛,那么对于参赛的选手、亲友团、观众,围绕着这次“激烈、紧张”的比赛,这个品牌会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参与到了品牌的传播过程中来。再比如说,一个巧克力品牌举办关于“真情”的征文,对于参加征文的选手,其自身创作的过程中,持续参与了这个品牌的传播,还有他的爱人,关注他的朋友、同事、家人等等——这当然需要通过一些投票支持方式的设置,他们都参与到了品牌建设。这个品牌不单纯是“别人的”,它已经与这些消费者产生了联系。下次接收到它们的宣传,不再是“排拆”,而是“回忆”。事实上,一个品牌想要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印象,一定有一次征服他们的经历。
以上只是浅层次阐述“参与式营销”,笔者认为,对于这个概念,要求企业通过很多方面的努力,尽量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中来,让品牌成为消费者的一部分,不再只是制造商、经销商的,成为“大家拥有”的这样一种范畴。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产品的设计,参与到广告宣传的评判,让消费者了解该品牌产品的生产制造——而不只是由那些光鲜、时尚的明星塑造与传递出来的品牌形象,这些朴素的东西,会让消费者记忆充实,并且更加持久。
欢迎与aihuau(爱华网)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陈士信先生,业余级品牌爱好者。对品牌经营战略、品牌定位、策划与竞争策略、传播,品牌观察有独到之见解,尤其关注体育用品行业,关注企业发展战略、策略,企业经营管理,不少作品见诸于《中国市场》杂志、中国服装网、慧聪网、爱华网等知名媒介。之猎中国、爱华网专栏作家。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