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的例子 谈晕圈效应——我与管理的约会(34)



     当我们活跃于山野之外时,常常被一些带着一圈圈颜色的岩石所吸引,惊叹于大自然的力量,其实这都是中间的核在起作用,所谓核心,就是这么来的,有了核心,其他的都绕着其转。在商业上又叫“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指由于对某事物有某种好感从而对与其密切相关的事物也产生好感。商业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是商企营造的“光环”,它能有效的影响社会大众对商业企业及其商品的看法和评价。

  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笔者对晕圈的利用主要是关于人际(人脉)的应用,对一个人好的看法,我们会有先入为主,在脑海里停留相当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像颜色一样慢慢的褪化;如果好的印象不断加强,我们依然会保留原来的印象或加强,如果换之为坏的印象,我们一时接受不下,经常会说“那么好的人怎么会干那种事”就是实例。营销策略之名人效应策略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特例。出现晕圈效应,是因为当人们在判断人或事物时,总是先把人或事物分成“好”与“不好”两种。当某事物被列为“好”时,一切好的品质便都加在该事物上面;相反的,如果某事物被列为“不好”时,一切不好的品质又都加在这事物上了。好好营造自己的晕圈吧,  真实的活着自己,坦然地营造晕圈。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是: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可见,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代课者,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约会收获:你想成为什么形象,如果无法拼爹的话,自己动手吧,朝哪个方向前进。

 晕轮效应的例子 谈晕圈效应——我与管理的约会(3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549.html

更多阅读

约会93年安徽妹子 股经谈原则——我与管理的约会(93)

     笔者声明:“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笔者进行股市分析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股民(投资者)据此入市操作,风险自担。  股票投资的原则,笔者根据多年的操作经历,以及目睹周边发生的股事奇谈,进行总结,更多的是笔者自己的直观

约会法则 谈跳跃法则——我与管理的约会(35)

     笔者于2002年提出《赵梅阳:成功就业(一):面试篇》,谈到面试,异曲同工,用跳跃法则搞定。跳跃法则,获得机会,笔者认为只有先得到机会才能谈到发展。确定今后的方向,只有方向定了,其他的东西才会定下来, 通过工作,慢慢靠近自己的方向,最终

生存指南2 32位 我与管理的约会(32)——生存与变局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2年,有人说是世界的末日,因此我在2011年12月31日给朋友打电话,开玩笑说均进行录音,但是这也只是部分人认为,大可不必草木皆兵,但是,对于职场的变局,你想好了没有,我拿起多年的手稿,开始了码字的玩意,我心中构思了《

成就目标理论 我与管理的约会(31)——目标和成就

     2012年4月,为了朋友的的嘱托,携同其孩子一同来北京,路途中间,我与他一起探讨了目标、成就、激励三者的关系,我在车上自己也就这三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观点,一并收入《赵梅阳:我与管理的约会——目标和成就》  关于目标,特性十项:

自主品牌崛起 我与管理的约会(29)崛起品牌路

     品牌崛起路,谈过中国产品的最后就会归到有品牌,2011年,《广告大观》发表了《赵梅阳:“达芬奇危机”后的品牌崛起之路》,在本文基础上,做适量修改,收藏于《赵梅阳:我与管理的约会——崛起品牌路》。  2011年7月,中央电视台《每周

声明:《晕轮效应的例子 谈晕圈效应——我与管理的约会(34)》为网友哥只抽乀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