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卧薪尝胆 浙商还需要卧薪尝胆吗



 “卧薪尝胆”精神是一种“不让困难束缚手脚,不让安逸消磨意志,不让富足麻痹头脑”的创业精神精髓,是浙商文明几百年来的祖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灵验受用。

 

浙商还需要卧薪尝胆吗                    

 文/杨淑媛

 勾践卧薪尝胆 浙商还需要卧薪尝胆吗

   “卧薪尝胆”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的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不忘在会嵇败给吴国的被俘之耻,回国后,睡觉把柴草当作褥子,吃饭前尝一尝苦胆,以此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最后一举歼灭了吴国的故事。

    从草根发家的浙商,以吃苦耐劳、励精图治著称商界,他们将困难当成一种宝贵的机遇,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够挖掘商机,并能伺机而待,蓄势而发,可谓“卧薪尝胆”精神的最佳代言。

    如果说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是兵败忍辱的客观条件造就的,那么浙商的“卧薪尝胆”也有各种历史因素使然。中国古代历史笔墨长久以来以北方为重心,宣扬历史文化黄河流域中心论,“蛮夷”之名曾一度被冠在吴越等南方各族头上。可以说浙江人自古就没有恃才傲物、妄自尊大的历史氛围,勤恳但不卑贱的浙江人一直都传承着坚韧、务实、低调的气节为人做事。近代以来,浙江的一些市镇,凭借水路开放的优势,成为早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先行地区,农业小作坊、小手工贸易的发展,使得浙江人在打开思路和创业经营的大环境下,更添附了实干的智慧与胆识。

    然而,浙江的跨越性发展还是凸显于现代社会的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期的浙江人,是最早经历“卧薪尝胆”的一代。当时,浙江省人多地少,农民分到的田亩远不足以养家糊口,于是他们穷则思变,开始解脱农田的束缚,走街串巷,搞小商品、做小生意,寻觅市场和商机,这就是为什么浙江台州、温州、义乌等改革开放前的穷乡僻壤,后来却成了小商品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况且在浙江这个区域面积全国倒数第三的资源小省,没有自给自足、坐吃老本的自然条件。于是,这些小商贩又放宽眼界,收拾起行囊背井离乡,天南海北地去寻找安身立命的一方天地,即使是在没有市场、无人问津的偏远地区,他们也能突破投资环境的重重限制,创造出自己的市场,成为各地民营经济的领头羊。这些早期的浙江商人,大多脱胎于农民,起初文化层次也不高,企业规模都不大。有资料统计,浙商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于农民,浙江企业的平均规模要比全国水平小1/4。但就是这些起初“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发芽生长的浙商,却秉着“卧薪尝胆”的精神,凭借惊人的耐久力和坚韧性,冲破顽石般坚固而恶劣的障碍,终于枝繁叶茂,开花结果,发展壮大成为全国第一大商人群体!可以说,是改革初期种种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考验,促使浙江人在不断挣脱限制、寻求出路、追求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逐渐地养成了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他们居安思危,为了生存和发展殚精竭虑,不断探索新的路子。这正是浙商“卧薪尝胆”的最初实践和精神源泉。

    而后,浙商的“卧薪尝胆”精神,在其他各个时期和各种环境之下都不断地得以体现和发展。单从浙商在北京发展的艰辛历程中,我们就能找到诸多的例证。在北京南城“浙江村”顶酷暑冒严寒,从拉三轮车、摆小摊点开始积累资本,拓宽人脉,最终铸就南城商贸批发顶级据点的乐清商人群体;在早期异地生存举步维艰的情况下,不断夯实技术,拼抢市场,最终凭借质量和诚信,使幢幢高楼在京城落土扎根直至耸立参天的东阳建筑企业;还有那些弘扬家乡文明,创新浙江特色,硬着头皮,百计千方,将只会用黄酒烧菜的北方人,“熏陶”成黄酒文化市场主体的绍兴酒业老字号;甚至是曾经吃过“造假”的亏,背着骂名,一针一线、一丝一扣,从零开始重塑浙商金字招牌,最终征服国内市场、打通国际关隘的温州服装皮鞋商……一段段曲折的发家历程,同样也是一篇篇婉转的浙商精神史诗。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不同模式下浙商们同样的“卧薪尝胆”的精神本质。

    虽说,某种困境可以磨砺人的意志,让人激奋并置之死地而后生,然而“卧薪尝胆”的精神,根源于历史客观,但又不囿于某种形式。从本质上来讲,“卧薪尝胆”精神是一种“不让困难束缚手脚,不让安逸消磨意志,不让富足麻痹头脑”的创业精神精髓,是浙商文明几百年来的祖方,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灵验受用。

    所以,当人们说在新的良好形势下,富甲四方的浙商已经大可不必“卧薪尝胆”,完全可以以领军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谋发展的时候,浙商们都笑了。管理学家吉姆·科林斯说过:“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没有什么比明星CEO的增多更具破坏性了。”

    现在媒体炒作职能的发达,使得浙商故事被神化了,浙商都被镀上了一层让他们眩晕又无奈的光环。其实,浙商是最大众化、平易化的,他们在致富之后依然保持克勤克俭的生活方式,他们积极追求扩大发展,但不信仰扩大声名。试问接触过浙商的人,有几个在没有明了他们身份之前,不是把他们当成平和朴素的普通人呢?浙商的高明之处,不是在于几个排行榜上的闪光数据,而是在于他们开拓进取的质朴之心和儒雅谦逊的平淡格调。低调内敛,韬光养晦,谋求长远的发展,始终是浙商血液中最可贵的因子。

    浙商命脉不断,“卧薪尝胆”的精神就永不会止。从“浙商制造”到“浙商创造”的转型,从“首富”到“首善”的过渡,从“利润追逐”到“价值认同”的升级等等,都为新时期浙商的发展提出了崭新的命题。相信,新浙商定能将“卧薪尝胆”的精神咀嚼出更为丰富的营养,不断地满足新需求,克服新困难,使“第一大商人群体”生生不息,世世延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5469.html

更多阅读

越王勾践成就霸业背后的故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刘禹锡有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其意便是一个山要有知名度,那么山里的神仙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水要名气,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把这句话结合到人,便有了“仁者爱山,智者乐水”之说。虽不敢说自己是仁人智士,但是对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卧薪尝胆故事概括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年轻的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摘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远在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的国君各自派兵,相互攻伐,结下了血海深仇。公元前496年,越君允常去世,儿子勾践继位为越王。这一年,吴王阖庐乘越国为允常治丧而勾践初登位之机,发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派敢死队挑战,士兵排成三行,冲到吴军阵前,大喊着

声明:《勾践卧薪尝胆 浙商还需要卧薪尝胆吗》为网友他说他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