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中国发改委在一次正式场合宣布,中国2008年的汽车产量无疑将超过1000万辆,其中轿车产量将超过500万辆。
这种官方的声音更加证实了此前来自业内协会的统计数据,据有关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汽车生产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比上年净增160.27万辆。而按照这个速度,2008年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000万辆。其中乘用车产量730万辆;商用车产量270万辆。在乘用车品种中,轿车产量有望达到550万辆。
不论是官方,还是业内专家,对于这一数据,都显示出很大的激动与自豪。特别是参照全球汽车市场的的情况,中国的汽车产销地位让中国人自然有些激动不已。
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总量已经连续第二年超过日本,居于美国之后为世界第二;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比例已经达到一成以上;而消费增量更是惊人地占到全球的将近一半;汽车出口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八位;产量则位居美国、日本之后占据第三。而再过两年,中国汽车产量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一。
面对这些数据,作为中国人,作为刚刚才有过20多年轿车发展历史的中国,实在是让人兴奋。
但是兴奋之余,如果仔细考查数据的具体内涵,我们也许会发现,其实中国的光环并不是那样强烈,在这些数据中,“中国”其实具有更多的地理意义,而非“主语”。
比如,从产销情况来讲,在我们的数据统计中,统计的是在中国境内的具有法律意义的企业的产销情况。而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从纳税意义上,是中国法人,但是从产品品牌以及企业的自然身份上,则更多体现出跨国公司的特征以及血统。而恰恰就是这些合资企业的产销在整体中国汽车市场中占有着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乘用车方面,而只有奇瑞在与跨国公司的较量中,所占市场份额仍然呈现出一定的增长(奇瑞乘用车市场占有率2007年和2006年分布为6.05%、5.84%)。
中国市场飞速增长,说明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了更好的支撑,也说明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却不能绝对说明中国汽车行业的实力有同比增长和增强。
特别是在海内外汽车企业都在中国市场存在并争夺市场份额的时候,绝对数值的增长并不说明核心问题,只有在与跨国公司相比较而言,增长得更快的时候才更具有增长的意义,否则就是后退、就是落后。
如果我们并不区分合资、外资、本土的情况下,只是以能否对中国税收有否贡献而言,那么这种讨论就没有继续的必要。但是中国政府官方实施合资企业五五比例的限制,恰恰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此明确的态度,因此这种区分还是有必要的,那么这种在中国市场呈现飞速增长的情况下,本土、合资、外资各自的情况的区分也是有必要的,而重视本土企业、本土品牌的发展自然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讨论在1000万辆这个蛋糕中,本土企业到底占有多大的比例,以及本土企业到底达到了水平,到底是什么状况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上面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非常值得关注,中国汽车市场增长在全球汽车市场增量中占到了将近50%,而作为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本土企业,在这个增量中如何锻炼自己、并得到迅速的成长才是中国汽车行业最让人兴奋的大事!
最后举出一个数据可能会对我们认识目前的中国市场具有一些参考价值,据媒体报道,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已把2008年的全球汽车生产目标确定为1040万辆。这一数据恰恰与中国2008年的总体产能数据相仿。
(新浪汽车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