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关于能源与气候安全的战略对策



中国和欧洲的政策制定者在"中外对话"的"变革大气候"论坛上就应对全球变暖的能源和气候安全政策进行了探讨。刘治彦,龙晓柏和伞峰解读了中国的战略。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能源需求增长较快,能源供需缺口扩大,石油进口依存度大幅度提升,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日渐突显,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本国和全球能源消耗总量上升,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气候变化进一步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气候安全问题也十分严峻。为此,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对策予以应对。

中国关于能源安全的战略对策

中国能源消费的基本特征是人均能耗较低,而消费总量、单位产值能耗较高。200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吨标准煤,2006年升至24.62亿吨,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2005年中国人均一次能源消费仅为1.18吨油当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4、日本的1/4、美国的1/7。在中国的产业能源消费结构中,各产业的消费规模均在不断增长,其中工业所占比重最高,达70%左右,但比重呈下降趋势,而民用、交通增长幅度较快。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结构不够理想,主要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相对缺乏,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

基于上述国情,中国政府明确要求强化各级政府对于能源安全运行的绩效责任,提出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能源发展战略,并采取需求与供应双向调控的政策确保战略的实施。

在能源需求调控政策方面,一是按全国四大主体功能区域,即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布局产业与人口。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通过产业政策调控产业与人口在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二是着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控制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是改善工业生产结构和工业组织机构,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广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推进工业信息化与技术升级进程,鼓励企业规模化经营,降低工业生产能耗强度,发展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园;四是积极推进节能建筑,减少建筑物的能量损耗;五是加强社会生活能源消费的管理,以办公设备、家电、家用汽车等为重点,建立节能标识制度,实施政府绿色节能产品采购制度,提倡节能消费。  

在能源供给调控政策方面,一是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快建立现代煤炭交易市场,逐步理顺成品油价格,加大天然气价格调整力度,形成反映能源市场供需状况的合理价格体系;二是扩大能源生产的投资规模,提高大型能源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建立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发展以大型环保机组为重点的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加大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力度,扩大投资渠道,改善布局结构,降低风能、海洋能、小水电等新型可再生能源产业进入的壁垒。三是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到2010年,中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20.5%、5.3%、0.9%、6.8%和0.4%。鼓励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研发,如生物质能循环利用系统、太阳能与地热能的集成技术、大容量风电机组技术、海洋发电系统技术等,力争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四是注重提高能源自给充足率。中国的能源自给率一直在90%以上,但是目前中国的原油自给供应率仅在60%左右,同时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机制还没有完善起来。因此,在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应加大国内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力度,扩大勘探范围,重点开拓海域、主要油气盆地和陆地油气新区,加快深海海域和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柴达木、四川盆地等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建成西油东送、北油南运成品油管道,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等;五是建立多样性的石油、天然气供应渠道。扩大境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在沿海地区适度建设进口液化天然气项目,适时建立陆路进口石油管道。在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建立多元化能源供应基地。

中国气候安全战略对策

与能源安全相关联,气候安全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的国家,积极参与联合国主持的有关减缓气候变化和维护气候安全的国际会议,商讨相关协议,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明确提出了实现国家气候安全的“两手抓”的战略,即采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与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相结合的战略。

按照2007年6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优化能源结构与提高能效在上面已经论及,现仅就《方案》确立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战略做些介绍。

首先,中国确立了农业、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等几项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以及不同的区域防治重点。

在农业方面,一是加强雨水蓄排、农田灌排、农田节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良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二是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构和种植结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调整种植制度,发展多熟制。三是选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四是恢复天然草场,建设人工草场,增加草场覆盖度,合理发展农区畜牧业,减轻牧区草场压力,防治荒漠化。

在森林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建设方面,一是完善和落实有关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和建设森林及其它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争取2010年达到20%。二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天然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监管,防止森林火灾和防治森林病虫害。三是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研发推广湿地、森林和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保护与修复技术,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等相关技术。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一是以流域为单元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疏浚河湖,退田还湖(河),平垸行洪,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二是通过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在区域之间的优化配置,调剂余缺。三是研究开发水循环与节约利用技术,积极探索海水淡化利用技术。

在海岸带及沿海地区保护方面,一是健全法律法规,依法管理海岸带及沿海地区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对红树林、近海珊瑚礁、沿海湿地等近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技术研发,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三是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观测海平面变化与海洋灾害。四是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应对河口海水倒灌和咸潮上溯。加高加固海堤,提高沿海城市和重大工程设施的防护标准,提高港口码头设计标高,控制地下水开采,调整排水口的底高。大力营造沿海防护林,建立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防护林工程体系。

根据气候变化科学预测和分析,在北方气候安全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南水北调建设,建立农田抗旱灌溉设施;在中部的长江流域进行大江大河治理,疏浚河道,建立防洪水利设施;在南方沿海建立防御暴雨台风的水利设施建设,恢复沿海地区的红树林生态体系,减少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损失等。

其次,中国政府不断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研发工作,确定了中国气候变化重点研究领域,如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不确定性、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选择与效果评价、大尺度气候变化准确监测技术、提高能效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固碳技术及固碳工程技术等。

 再次,注重提高公众气候变化意识。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新闻媒体监督和导向作用,以及民间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的协同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鼓励和倡导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倡导节约用电、用水,购买绿色环保产品,增强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的自觉意识等。增加有关气候变化决策的透明度,促进气候变化领域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关于能源与气候安全的战略对策

此外,中国政府积极加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工作的领导。国家和地方先后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由首席行政长官和主管行政长官负责。国家领导小组由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挂靠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针和对策,协调解决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地方政府领导小组执行中央政府决定,并负责地方范围内的相关工作。

总之,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是可持续发展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优化能源结构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同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如果从手心来看,是节能减排;从手背来看就是应对气候变化。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中国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但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能源、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果不能及时获得先进的、有益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则这些设施建设的高排放特征就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存在,这对中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需要先进的技术作支撑,尤其是先进的能源利用技术。与世界先进国家比较,中国在能源高新技术和前沿技术领域还有相当差距,特别是在碳捕获技术、煤炭转化与清洁利用技术、安全利用核技术等方面与国外尚存在较大差距,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任重道远,亟待于与发达国家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承担起保护人类家园的职责。

作者简介: 执笔人:刘治彦(教授);协作者:龙晓柏(博士)、伞峰(副教授) 他们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首页图片由pingnews.com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465082.html

更多阅读

关于伦敦与北京时差的问题 英国伦敦与北京时差

下午在用手机的时候,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如图:在地理课堂中,我们学过时区与区时相关的知识。国际上规定,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伦敦)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中时区(零时区),北京在东八区。以“

关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管理 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关系

-------------关于管理方面的控制问题----------------母公司对子公司决策的影响主要有5种形式:一是通过股东大会形式。主要是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股东大会,通过股东大会,对子公司的经营决策实施影响。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即子公司非全资

未来商业发展趋势 趋势2014——中国经济发展与商业管理的未来

      2014,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之上。无论是做正确的事,还是正确地做事,无疑都到了非常非常关键的时期。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林毅夫相信,在新结构经济学的指导下,利用后发优势,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中

阿里混批是什么意思 关于代理与混批的问题,区别是什么

代理的定义编辑本段  是指一方(代理人)以他方(被代理人)的名义,在授权范围内与第三人从事的贸易活动,而其权利和义务的后果又直接归属于他方的行为。依产生的根据不同,可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托代理,是基于被代

声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 中国关于能源与气候安全的战略对策》为网友蒙面操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