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属于几类院校?大多数人不知道,不过近来温大的知名度却一下子提升起来,原因是学校建了一个面积达1400多平方米的创业园,入园学生创业团队只需支付很低的房屋、水电费及物业管理等成本费,就可以在园内开店营业。为了更好地鼓励学生进驻创业,学校方面还规定,学生在创业园内开店做生意,获得的创业学分可抵公选课学分。
大学生在校园做买卖不仅可以赚钱,还可以赚学分,这主意出得太有才了。想来也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许多人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竞争环境,以创业园的形式使他们得到书本上得不到的实践经验,提早感知就业形势,不能不说是想学生所想。可是,如果仅仅是商业专业学生享受这样的政策,或许外界非议会少一些,可是温州大学的学生老板几乎什么专业的都有,这创业园区的场面也就杂乱了。据说,服装设计专业大三学生马宏林和同学组成了一个7人的工作室,专门设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产品;在“四分之三”摄影工作室里,负责人潘晓正在摆弄他的相机,工作室的业务范围包括艺术摄影、舞台摄影、产品摄影、集体照和证件照等……
现学现卖,专业水平是否达标姑且不论。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顾此失彼,学业多少会受影响。不过在一片反对声中,也不乏支持者。比如某著名投资专家谈及自己的大学生涯,说走上社会就会发现,最有出息的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而是在校时就开始摆摊做生意的学生。
现在的人似乎已经将一个人有没有出息的标准换算为金钱数字,谁能赚钱谁就有出息。这种标准的流行使得社会分工失去了意义,无论你学什么,不能赚钱似乎就应该另辟蹊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社会上的一切都如同股市,做长线赚得太慢,虽然最科学却不为大多数人喜欢。一切只争朝夕,怎么赚得快就怎么去做。于是,人们从各种各样的致富传奇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参照对象,而在追寻快速致富的过程中,许多人都把自己变成了找钱的人。
有钱人是成功者,会赚钱的人必定有才华。而且也必须承认,在商业社会,能拥有更多的财富也是莫大的快乐。
但是,这是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向吗?
显然不是。从大道理说,把我们的牛顿、莎士比亚、居里夫人都培养成投资专家和股神,不利于国家发展。从小处讲,因为追求快速赚钱而失去人生快乐也得不偿失。人生在世,在校求学的经历毕竟是短暂的,静心读书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无法奢望校园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净土,也不可能忽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压力,但要指望大学里的创业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不是故作天真,就是强词夺理。
世上的事情往往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而成功者寥寥。没有一个大学敢说自己只是培养商人的学校,即使是专业的商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适合做商人。不过,换个角度说,如果哪个大学声明“本校只培养商人”,没准也会得到轰动效应。
贵校只培养商人?
——问话的人是在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