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焦虑和冒进的时代。焦虑者是那些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经销商,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他们在思索,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冒进者是那些领先者,面对眼前一个个机会,他们都想抓住,结果深陷多元化的泥沼之中。过快的转型、过早的多元化,使得经销商老板们遭遇败局,有的时候,他们失败的原因如此简单,就如同他们当初成功一样不可思议。
错位:转型并非灵丹妙药
“转型”这个词说得很热,在很多人看来,经销商不知道转型,就如同文盲一样,愚昧落后,只有死路一条。在经销商看来,似乎不转型也没了活路。于是为了转型而转型的经销商纷纷朝着专家们指点的方向,义无返顾地转型而去:放下酒店不做了,自建终端去开超市;向上延伸,和厂家合作贴牌去了。结果,大多碰得头破血流,此时经销商才发现,转型并不是让经销商摆脱困境的灵丹妙药。
一天,一位江西的经销商打电话过来,说他决定转型了。我问他,您打算往哪里转。他说,准备实现公司化管理,要制定管理制度,不让老婆、亲戚在公司了,要引进职业经理人。但现在困惑的是,销售规模比较小,费用比较高,网络还不是很健全,一下子办不完这么多事情。我劝他说,转型不是形式化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和企业的发展阶段先适应的,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实现企业化管理是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当前要做好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完善网络,最快实现资本积累。最后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否采纳了我的建议。
从经销商发展趋势来看,转型是没有错的。但转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个体统的提升。如果经销商现有的规模和能力,不能和向上、向下延伸的模式配套,那么走得过快,很容易跌跟头。
【案例】山西王经理是个批发大户,拥有众多分销客户,在当地酒水圈里颇有名气。随着批发市场的萎缩,王经理也意识到自己该转型了,该由流通向终端转。于是他找了一款啤酒,口味和价格都很合适。于是他开始大规模铺货。流通没得说,是自己的优势,餐饮和商超是弱项,也是自己要重点做的渠道,于是王经理就开始大规模地招聘业务员,之后在餐饮配了20~30个业务员,商超配了40名业务员。万事俱备,王经理开始了大规模地铺货运动。过了一个月,货都铺下去了,王经理很是兴奋,觉得自己终于成功实施了转型,今后要有大发展了。可到了月底,他发现货虽然铺了,但款收不回来了,酒店压款,商超不结账,零售小店也都是赊销,加上没有后期人员地跟进服务,产品根本就销不动。王经理由于在终端投入了大量资金,直接影响到了流通市场,这样恶性循环,王经理的资金链断裂了,生意也到此结束了。
越位:多元化是机会更是陷阱
“多元化”听起来很美的一个词语,的确实现了多元化,意味着规模的扩大,公司也可冠以“集团”的名称。但我们看到的,很多叱咤酒海的经销商,最后陷入了多元化的发展泥沼,难以自拔,甚至有的被“打回了原形”。能够实行多元化操作的经销商,大多是行业精英,那么为什么一跨入房地产、能源、矿业,他们那些商业理念、经验方法就失灵了呢?
有一次打车,出租车司机告诉我,开出租车也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春节前是旺季,春节后是淡季,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份,并且也有时间段的划分,早上7点半到8点半是高峰,8点半之后,基本上打车的人就很少了,很多出租车就会停在小区门口等活儿,这样可以省油。貌似简单的开出租,里面还有这么多“门道”,更何况一个陌生的行业呢?对于多元化发展,我们的建议是做相关主业的多元化,而不是一步跨进一个陌生的门槛去做小学生,重新去“交学费”。
【案例】河南某经销商大户,前两年绝对是当地的“大哥级”人物。在本地孤独求败多年之后,该经销商企业开始跨进能源行业、酒店行业,并且投入巨资。虽然该企业在产品代理方面做得游刃有余,但在能源和酒店方面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能源方面,国家政策控制,迟迟得不到开发;酒店经营不温不火。此时,本地另一家经销商抓住机会,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经销商第一大户。
竞争:不要试图消灭你的对手
有经济学家这样评价百事可乐“百事可乐很幸运找到了可口可乐这样一个好的对手”。的确,如果没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也许不会活到今天。两乐竞争,共同做大了中国碳酸饮料的大蛋糕,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对于经销商来说,市场上同样需要优秀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对手是孤寂的,市场是不会做大的。对于竞争对手,我们不要试图去消灭他,而是通过合理竞争,相互促进。
最近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闯关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以朱开山为代表的山东帮和以潘五爷为代表的热河帮,为了争夺市场的领导权,进行最后一搏,结果两家两败俱伤:朱家损失了震三山和小康子,而潘家则损失了潘老大。最后,朱开山和潘五爷就此醒悟,两家从此和好。实际生活中的商战则有过之而无不及,经销商往往为了争夺销量,比促销、比瓶盖,最终也只能以两败俱伤收场。
【案例】辽宁的吴经理2007年赔了将近20万。在2007年年初,吴经理代理了四川一家白酒企业的产品。由于是裸价操作,吴经理的价格空间比较大,为了和本地的老孙抢夺市场,吴经理采取买赠、瓶盖联合促销的方式,打击老孙的产品。不敢示弱的老孙,取得了厂家的支持,把价格压得更低,促销力度更大。见此情景,吴经理也和四川厂家联合反攻,这时受到两家冲击的地产白酒也加入战团。三个厂家,两家经销商在当地打得天翻地覆,这乐坏了消费者和酒店老板,因为白酒的价格卖得和水一样低,甚至很多酒店进了酒之后,马上倒掉,拿着空瓶再次进酒。到了年底,吴经理和老孙都支撑不住,退出了竞争,地产白酒勉强算活了下来,这次市场争夺还带来一个结果,在三家过招的时候,其他外地受到冲击,纷纷退出市场。
管理:绕不过去的坎儿
对于任何想成功的经销商来说,管理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同样,对于很多出局的经销商也败于管理。目前对于经销商管理,有两个难题:职业经理人引入,权力该不该下放?员工该如何激励?现在很多经销商规模逐渐做大,并且完善了组织部门,为了脱离开日常事务,经销商开始引进职业经理人。但引进职业经理人之后,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有的游击式职业经理人,进入经销商企业之后,带进自己的队伍,把经销商架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经销商对职业经理人既用又防,根本无法实现最初的目的。员工管理存在的问题比较普遍,主要是员工缺少热情、不积极,流动性差。员工是经销商的核心竞争力,如果经销商不转变思路,以老总的胸怀去对待员工,那么最终会延缓企业的发展速度,最后被市场所淘汰。
【案例】山西盛祥商贸公司的何经理近来忧心如焚:分管业务的副总和三个业务经理集体辞职并组建了新的商贸公司,和他唱起了对台戏。公司不少业务员也跟了过去,何经理的公司突然成了一个空架子。何经理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事情的起因是从公司副总被停职开始的。2007年忙过春节旺季后,何经理整顿公司秩序,把不大听话的副总停了职。其实何经理并没有要他辞职的意思,2006年一年公司的销售业绩还是不错的,增长了将近50%。可是让何经理恼火的是,公司业务管理人员都不大服他的管,何经理把副总停职,就是想煞煞他们的威风,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让业务员都乖乖地听他指挥,不要总和他唱反调,没想到捅了这么大一个娄子。
后记:对于经销商来说,任何一个发展模式都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是否和自身的发展阶段相匹配。在充满激情和多变的市场中,经销商要想做到不败,关键在于对自身清醒的认识,认清自己的定位,做到“到位而不错位、不越位”。
原载:《糖烟酒周刊》
欢迎与作者刘会民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联系电话:,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