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村的十字路口 □ 文/记者 邓飞(发自河南) 南街村的未来或许不仅取决于王宏斌和其他村干部的抉择,更在于中国市场经济逻辑的理性背书和普适价值的自然力量。 “俺们在天上” 王一直是年长村民心中的英雄。 王宏斌曾为南街正面临的困境,一个人在地里抽烟烦恼。有一个路过的老人说:“斌,你不要害怕,我们就是要饭也要跟着你。” 九栋楼三单元72岁老人黄正贤坐在沙发上,茶几果盘中摆着剖开的橙子。他带着来访者参观他的3个房间,指点介绍免费获得的物品。黄正贤说:“想想吧,比比河南乡村那些艾滋病人、出去打工回不了家的民工甚至周边的农民,俺们在天上。” 社区广场里,老人在锻炼身体,几个孩子扯着风筝在阳光下奔跑。尽管几年来福利没有多少改善,但村干部说只要大家继续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黄正贤一样有充分的满足感。南街村曾出现过分裂,一个叫耿宏的大修厂厂长因为厂里卫生不合格,被王宏斌撤职,责令搬出村民楼反省。 株连制很快启动起来,耿宏在学校的孩子也被停餐。耿一气之下当面斥责王宏斌,并要求退出南街村,退回他的土地。王勃然大怒,亲自带人给耿换地。 有人告诉王宏斌,耿如果收回了地,可能给一些共产主义信念不够坚定的村民带了一个坏头,南街村声誉将受损。王宏斌后来托人转达了对耿的歉意,并把耿换到更重要的一个岗位,据称耿感激得流下了眼泪,称一定要干好工作,不辜负王和组织对他的信任。 但2008年3月1日,在村农村支部办公室的《福利花名册》上,耿一家4口的福利还是被停止了,“耿还是和村里搞不来,还是走了”。 有相当数量的村民因为无法忍受《村规民约》或自行或被赶出南街村。 “我根本不能过我自己的生活,干部管得太宽。”原南街村一谢姓村民说,南街村的人订婚和结婚需要各自打一份申请报告,村里要派人专程去调查,最后经由党委批准才能结婚。而申请报告里,男女双方必须要对南街村现在的事业表态,“我们必须要说支持”。 家里有时候面粉吃不完,而外村的亲友贫困,母亲想送一些给他们过年,被父亲严厉喝止,“如果被村党委知道了,那简直就是灾难”。 “干部管我们管到太细,现在想起来太可怕了。”谢说,村党委会在大会上点名批评某某不爱惜公物,坐坏了大便器。干部要求村民在家里的博古架上摆上书,“可以体现人的各方面素质”。干部挖苦说,如果家里摆设不匹配,就好像是人上穿棉袄下穿裤头一样。 虽然谢忍受不了这种管束而离开,但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可以衣食无忧而选择回到村里。但村里最重要的位置基本上都被中年人占据,年轻人需要按部就班地升迁。所以他们最初宁愿去当保管员,也不愿意当车间主任——两者的收入福利是相同的。 详情请看《凤凰周刊》2008年第8期 总第285期 特别报道
![爱情的十字路口 南街村的十字路口](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383078504910.jpeg)